“千万工程”20周年·桐乡和美乡村行|东浜头村:漫田画乡创未来
读嘉新闻客户端摄影记者 高馨宇 万里鹏 盛川州 记者 鲍嘉 吕兆元 朱灵洁
2023-06-05 07:293.2万阅读

开栏语:2003年6月5日,在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帷幕,一场由表及里、深层变革的乡村革命由此开启。

从农村环境整治到两新工程,从美丽乡村建设到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在代际更迭中不断深化,描绘出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新画卷。

20年久久为功,20年乡村蝶变。在“千万工程”启动20周年之际,“读嘉”客户端、嘉兴日报联合桐乡市农业农村局,推出“向未来 奔共富 桐乡和美乡村行”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

我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用镜头记录发展、用笔触感悟变迁,让我们通过这场跨越20年的美丽叙事,一“桐”观乡村之变,品乡村之美,见乡村之未来!

  桐乡市河山镇东浜头村,这里是丰子恺童年成长、晚年闲养的故村,也是他落叶归根的长眠之所。

  蒋镜娥老人是丰子恺的外甥女,尽管已经87岁,但还是每天坚持骑自行车出门。村民常常看见她沿着两旁种着水杉的机耕路,缓缓骑行而过,露出那张饱经沧桑却又充满暖意的笑脸。

  对于蒋奶奶,20年来迭代发展的“千万工程”,更多的含义,是她每天骑过的集聚小区、农民广场公园和田间绿道,以及她近几年常常听到的一些新名词——理想村、双创中心、文创馆……

  “千万工程”润物细无声,润的更是人心。在东浜头村,和蒋奶奶一样的温暖笑脸,也经常在其他村民脸上看到,这种幸福感让人触手可及。



田园变公园

  如今,东浜头村不仅是丰子恺笔触下的传统水乡,一幅具有时尚气息的未来乡村图景跃然而出。

  沿着蒋奶奶骑车路线,从村东头,到村西头,集聚小区的别墅小楼整齐有致,呈现出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这是东浜头村多年积淀出的富庶景象。

  桐德公路穿中央,别墅楼房造两旁。“千万工程”启动以来,东浜头村不断优化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有序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强村庄设计,建设了一批具有乡土气息、江南韵味的浙派民居。

  蒋奶奶就住在其中的一幢两层小楼里,她的母亲是丰子恺的胞妹,在她家里的五斗柜里,还珍藏着一张半个多世纪前和丰子恺的合影。

  蒋奶奶屋后的东圣浜河道,如今水清岸绿,在亲水栈道上行走,宛如身在画中。但如果放在20年前,这里是一片养鸭场,臭气熏天。

  “千万工程”吹响了农村环境整治的号角,东浜头村从环境整治入手,生猪退养、腾退鸭棚,开展生态绿岸建设,此后,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道路白改黑,改造农房墙体立面、建造农民休闲场所……

  蒋奶奶平日里最爱去的地方是农民广场公园,这是“千万工程”启动之后村里的第一个标志性工程。

  2005年,东浜头村筹集200多万元,建造农民广场公园,此后不断改造升级,添置健身设施,建造步行道、灯光篮球场、购物超市等,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丰子恺漫画文化园,建造漫画长廊,展示丰子恺经典漫画作品。

  2014年,村文化礼堂落成,内设婚宴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图书馆、乒乓球室等,如今每天午饭后,村里的老人都会来这里休闲娱乐。

  随着村庄环境持续改善和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东浜头村深度引入丰子恺文化元素,重启了一场与漫画的结缘之旅。

  2019年,东浜头村依托丰子恺陵园、画圣桥自然村落、退散进集后保留的工业厂房、农业产业基地等资源,联合乡伴文旅集团打造“画圣浜”理想村项目,如今一期已建设完成,重现了丰子恺笔下的“漫田画乡”,成为周边村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村庄变景区

  见到张燕婷的那一刻,颠覆了我们对村妇女主任的固有印象,这位90后姑娘活泼开朗,穿着时髦,平时爱弹吉他。

  乡村面貌的改变,带动了年轻人的回归。2014年,张燕婷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成为了一名村干部,加入了村庄建设的队伍。如今,拍宣传片、组织活动、办会展,这些都是她的日常工作。

  “我小时候离村委住的很近,三天两头往村委跑,老妇女主任总是摸着我的头说,你天天来村委玩,干脆以后就来村里上班吧,没想到真被她说中了。”张燕婷笑着说。

  围绕建设“漫田东浜头,未来新社区”,画圣浜理想村项目通过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了原舍河州民宿、双创中心、文创馆、田上市集等一系列设施,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在张燕婷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村口原先的机械厂热处理中心遗址,这里已被改造成“时尚后工业风”的双创中心,成为集展览、文创、休闲、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功能空间。

  曾经水道边的厂房,现在成了村里公共的水吧台和餐厅,而丰子恺平生最爱的小猫“阿咪”,现在成了乡村咖啡馆——“阿咪咖啡”的网红IP。在村落深处,是已经建成的乡伴民宿——雪白的房子,坐落于金黄的麦田间。这些民宿在设计和建造中充分融入本地特色元素,并专门设计了以竹刻、麦杆画、印染工艺为灵感主题的特色房型。

  如今,画圣浜理想村项目不仅吸纳村民就业,还不断创新方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理想村的村民食堂开发了共富菜单,村民自家研发新菜品,提供给村民食堂,放到菜单上,有游客点了菜单上的菜,最后菜品收入归村民所有。

  眼下,理想村通过农文旅结合的模式,打造未来乡村社区,让美丽乡村更好地转变为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新画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20年来,东浜头村两委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回答着不同的时代命题。

  东浜头村曾是产业创业的先行者。在改革开放之初,村里就靠7台缝纫机创办服装厂,之后又相继创办了五金标准件厂、易锋机械厂、东宝丝绸印染厂等集体经济,从一个芦苇荡漾的江南小村,发展成名副其实的工业大村。

  走过了狂飙突进的工业时代,以“千万工程”为指引,东浜头村在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同时,也通过多种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从2011年开始,村里对闲置土地和资产进行盘活,统一建设标准厂房,用于出租与仓储,还致力于参加各类市级、镇级村抱团项目,通过投资的方式,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与此同时,东浜头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有序推进农房集聚点、美丽乡村风景线、特色精品村建设,完善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创建优美村庄和优美庭院,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实现平原绿化扩面提质。随着画圣浜理想村的进驻,东浜头村的乡村服务模式、产业结构进一步重构,朝着以未来乡村社区为方向、产业与文化并重的转型之路前行。

  3年前,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到了现任村党委书记陆春雷手中。对于未来的规划,这位80后村干部的思路清晰,“以旅游服务产业为基础,将农业、文化、旅游三者有机融合,同时瞄准会展经济等新业态,为村民提供增收渠道。”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艺术和乡愁文化是我们村最宝贵的财富。”陆春雷说,村里将以丰子恺漫画为载体,将传统漫画与国际动漫文化嫁接,吸引更多设计人才、艺术家、手工艺者,参与理想村的建设和运营,激活整个社区活力。

  同时,东浜头村还将全面升级乡居、田园、水乡的环境,还原阡陌纵横的农耕文明,恢复水田林院的水乡传统村落。

  丰子恺笔下那一幅幅田园绘卷,将在东浜头村铺展成新的时代画卷。


策划:应丽斋 鲍嘉 田建明 吴靖

编辑:吕兆元

责编:吴靖

审核:鲍嘉

评论·33
高星星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6月5日
美丽的乡村
134***967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6月5日
民富则国强 加油嘉兴
133***290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6月5日
非一日之功
可欣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6月5日
美丽桐乡
158***810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6月5日
大美乡村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