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次元壁!当海宁非遗皮影遇上亚运会,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沈哲韬 通讯员 方铄
2023-07-16 13:176073阅读

  海宁皮影戏,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当皮影遇上亚运,一古一今两种文化会碰撞出何样火花?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浮光掠影,皮影灯暖”实践服务团走进海宁皮影戏的起源地之一——陆泽村,了解皮影戏历史的渊源和制作工序,同时将非遗传统与亚运元素结合创新,成功创作《爱传奥运、共赴亚运》剧本并顺利表演。不仅浓厚了亚运氛围,也展现了皮影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美学,让其焕发全新活生机。

图片


《爱传奥运、共赴亚运》故事背景: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盛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2023年杭州亚运会是中国再次承办的国际体育盛会,两个事件间隔15年,既有了北京奥运会的传承,也有了新一代人的奋斗。本故事通过两个时间节点,讲述了主人公小琮和小莲经历重重困难,如愿成为亚运会志愿者的正能量故事,展现了奥运的精神与力量的传承。


深入体验传统非遗之美——皮影戏演绎观赏之道 

  实践团来到陆泽村文化活动中心,实地观赏陆泽村皮影剧团老师傅们的精彩演绎。“那些皮影角色在老师傅的操耍下,如同被赋予了灵魂,如此近距离观看还是第一次,师傅们的合作配合简直令人惊叹!”学生们感慨道。

  “这种艺术形式,与电视、手机呈现的内容完全不同。”陆泽村皮影剧团老党员吴富祥向同学们展示了皮影人物、道具的制作成品,讲述了皮影的制作工艺,并让大家亲手体验了皮影人物制作。


传承皮影文化的精髓——探秘皮影制作工艺的奥秘

  在海宁市级非遗传承人沈忠跃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上手制作皮影。

图片

  首先是起稿,根据剧本画出符合人物形象的画稿;起稿完成后,同学们根据剧本及亚运会三位吉祥物的性格特点和表演需求,绘制出更加精细的角色形象,进行定稿。

  随后,大家对牛皮进行净皮,通过反复清水清洗和刮皮,最终获得制作皮影戏的原材料。最后,同学们按照定稿上的线条和纹理细致地描绘角色的面部表情、服饰和特征,并将画好的角色形象反复展示在灯光下,通过观察形象的阴影和亮度变化,调整画稿的细节和灰度,以确保皮影在灯光下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完成画稿和过稿。

图片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皮影舞台魅力展示

  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永久打磨,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的形式。让皮影戏既保留原有灵魂,又在时代语言的碰撞下焕发新的生机。光影下摇曳的皮影人物在与杭州亚运会活动结合的过程中,正发生着崭新的故事。

  实践进入尾声,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排练后,同学们到了真正上场演出的时刻。尽管大家的新生表演略显生疏,却也活泼真挚。

图片

  下午两点,演出准时开始。同学们在白幕下紧张准备着。表演开始,大家在几天的学习和师傅的帮助下都演得有模有样,一个个人物在同学们的操控下变得生龙活虎。

图片

  “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艰难,但是看到观众们的笑容,听到演出结束后的掌声,我们觉得努力是有意义的!”有同学说道。

  “这是年轻人学习非遗文化的一次大胆尝试,将为宣传皮影戏文化做出进一步贡献。”皮影老师傅表示。

图片

  东方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的成员们通过亲身体验皮影制作与演绎,将传统非遗与亚运元素相融合,打破次元壁激情碰撞,营造了喜迎亚运盛会的浓厚氛围,为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注入青春色彩与时代活力。


编辑:徐宇洁
责编:潘晓琴


推荐专题

红船领航 共享亚运

原创
我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