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高光时刻中的嘉兴人
读嘉新闻客户端作者 王健
2023-07-24 06:112.1万阅读

1928年乐华足球队合影(二排左三戴麟经,三排右三周家骐)

  1928年的上海王开照相馆内,一群年轻人簇拥在众多闪耀的奖杯前,留下了一张“上海中西足球联合会冠军”的珍贵合影,他们身披战衣、英姿勃发,这支球队便是名扬上海滩的乐华足球队。

  合影中除了家喻户晓的足球大王李惠堂,还有两位嘉兴人。一位是号称“铁门”的周家骐,此时他是乐华足球会的干事;另一位则是有“小李广”之称的戴麟经,他是赛场上一骑绝尘的前锋。两人的足球之梦都是从嘉兴萌芽,在上海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绽放。

周家骐

  体育达人周家骐

  1901年,周家骐出生于海宁庆云镇(今属斜桥镇),幼年时最喜欢在河里捉鱼、摸蟹、泼水,即便是最炎热的夏天也到处是他欢快的身影。10岁的周家骐来到上海龙门师范附属小学读书,但他对体育的喜爱却丝毫未减,跳绳、单杠、秋千、脚踏车无一不学。1915年,他考入了位于嘉兴的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嘉兴一中前身),并开始进行足球、划船技能训练。校长计宗型非常重视体育教学,他认为学生应当强身健体才能铸造国魂,他聘请上海体育界名人史友惠前来执教,一时间学生体育锻炼蔚然成风。

  周家骐在自传中写道:“计校长聘请美国人乔治担任教练,并向上海划船总会购置旧艇三艘,为学生训练之用。每遇夕阳西下,或逢星期沐休,率荡桨于运河南湖之间,于是烟雨楼头、五龙桥畔,恒为每日游踪所及。一舸容与,放乎中流……而余于此期间,更为人生过程中最能享受真正乐趣之一。”1918年,周家骐代表学校与杭州之江大学划船队在钱塘江中比赛并大获全胜,中等学校队竟然战胜大学队,这样的佳绩令他一生都引以为傲。

  一年后,周家骐顺利考入上海南洋大学工程科,忙碌的学习之余他投身于田径和足球训练中,凭借出色的体育天赋,他还入选中国田径队参加第五、第六届远东运动会田径比赛。1924年毕业后在大学任教体育,他对足球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一年后加入上海乐群足球队,开启了足球之旅。

戴麟经

  追风少年戴麟经

  此时的上海南洋大学里,还有另一位嘉兴青年戴麟经。

  1906年,戴麟经出生于崇德县城(今桐乡市崇福镇),幼年时便常常听哥哥戴麟书讲起上海南洋大学足球比赛的精彩故事,从此足球之梦便在他心中生根萌芽。

  不久,父亲戴鹿岑将13岁的戴麟经送至上海南洋大学附属小学读书,他第一次看到了学校宽阔的足球场,那些绿茵场上飞奔的运动员成为他心中的偶像。凭借着对足球运动的满腔热情和刻苦训练,17岁的戴麟经如愿加入南洋附中足球队。球队教练是著名体育教授,号称“南洋君”的朝鲜人申国权,申教练对这群新人悉心指导,不久他们首次参加迎战复旦、暨南、沪江附中的比赛。南洋附中队所向披靡,屡战屡胜,作为前锋的戴麟经一次次地攻破对方的大门,被球迷们称为“小李广”“麒麟儿”。

  1926年,戴麟经升入上海南洋大学,同时也加入学校足球队,在与上海各大学足球队的鏖战中,表现出色的戴麟经被看台上的一个神秘人物关注良久,这个人即将翻开中国足球新的一页。

  加盟乐华 一战成名

  这个神秘的人物便是足球大王李惠堂,有关于他来上海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一种说法称李惠堂来沪参加埠际赛后决定在上海发展。另一种说法则更为复杂,据说李惠堂与青梅竹马的邻家姑娘廖月英因不满包办婚姻,愤而离港赴沪。

  事业也好,爱情也罢,这位香港足球大王与上海足球界奇妙邂逅,最终擦出了绚丽的火花。李惠堂受邀加入上海乐群足球队,球队还吸引了周家骐前来加盟。志同道合的李惠堂、周家骐等人也着手打造一支新球队,他们在上海各大学足球联赛中物色足球新秀,而比赛中跑动迅速、善于攻门的戴麟经尤其令他们印象深刻。

  1926年,李惠堂组建乐华足球队,乐华两字所承载的意义非同凡响,他曾撰文回忆“乐华者,振兴中华,我辈乐于从命是也”。此次征召吸纳了上海南洋大学的戴麟经、周贤言、陈虞添、陈璞、安原生,还有复旦大学的冯运佑、胡仁阶,金陵中学的陈镇和,沪江大学的李宁,暨南大学的梁官松、陈秉祥等。这支年轻又富有活力的足球队,随即报名参加了由上海西方侨民组织的“西联会”足球联赛。

  “西联会”即“西人足球联合会”,由该会组织的“史考托杯”足球赛是近代上海较有影响力的足球赛事。最初“西联会”不许华人队参加比赛,直至1924年“西联会”才首次邀请华人足球队参加低水平级别的比赛。1926年,华人球队三育队、乐华队经过不懈争取,终于获准参加“史考托杯”足球比赛。

  上一届冠军队伍是腊克斯队,该队的球员为在沪英国商行职员,已经连续获得12届冠军,然而乐华足球队却成为这次联赛中的黑马。李惠堂、戴麟经、陈虞添、周家骐作为乐华主力阵容过五关斩六将,一路凯旋。华人足球队进入决赛的消息不胫而走,上海滩球迷们为一睹球队风采纷纷购票看赛,国人心中萦绕的“东亚病夫”之耻一扫而尽。

  最后一场比赛在上海虹口公园足球场举行,看台上座无虚席。比赛伊始,李惠堂传球,乐华队前锋戴麟经、陈虞添快速发起攻势,屡屡威胁对方球门。腊克斯队急忙调兵遣将,围堵李惠堂,此时李惠堂巧妙传球给无人盯防的前锋黎宣骏,黎宣骏顺势大力抽射进球,不久再次单刀直入进球,独中两元,乐华队以2∶0领先上半场。

  下半场,比分落后的腊克斯队反攻态势猛烈,被球迷们誉为“铁门”的乐华守门员周家骐多次扑救险球,令腊克斯队无功而返。屡屡受挫的腊克斯队队员急躁起来,犯规动作频频出现。戴麟经乘机带球绕开对方后卫进入禁区,大力抽射打入一球,刹那间全场欢声雷动。几分钟后,戴麟经被对方铲倒受伤下场。最后十几分钟,乐华队以10人苦撑战局,双方攻防更为激烈,最终乐华队以4∶1击败老牌冠军腊克斯队。

  乐华足球队最终以10胜1和1负的成绩积21分,夺得甲组联赛榜首。本次比赛的进球统计中,乐华队共进球36个,其中李惠堂进球17个,陈虞添进球9个,戴麟经进球5个。乐华足球队一战成名,走上巅峰。

周家骐主编的《上海足球》

  黄金一代的爱国之心

  中国足球迎来了辉煌时刻,年轻的乐华队球员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足球的黄金一代。动荡的时局遮掩了足球的辉煌,然而当这群足球运动员步入中年之际,他们依旧在坚持捍卫中国足球的尊严,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呕心沥血。

  周家骐自1929年起担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干事兼任中华足球协会干事,长期从事各种体育赛事的组织协调工作,退居幕后的他不仅翻译、审定各种竞技体育的比赛规则,还培养出著名足球门将周贤言。1936年,周家骐作为田径及游泳选拔委员,随中国代表团赴德国柏林参加奥运会,中国足球队也首次出征奥运会。1945年,周家骐主编《上海足球》,书中详细介绍了上海足球发展的历史脉络,他在序言中写道:“编纂初衷,一惟提倡业余足球为本,而足球之历史源流为纬。以期奋勉现实,垂鉴将来。”该书也成为研究近代中国足球史的重要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周家骐供职于上海市体委,并致力于发展网球运动,开办了常熟市首个业余少年体校网球班,编写《中国网球简史》,终其一生都在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戴麟经、李宁等人在乐华队解散后重新组建起东华足球队,重振旗鼓的东华队三次获得西联会甲组联赛冠军,并远征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被公认为“远东第一强队”。戴麟经平易近人,每次回乡时都会抽时间与家乡青少年在运动场练球,一脚“凌空抽射”让小镇居民惊叹不已。抗战时期,戴麟经与东华队队员拒与日本队及汉奸主办的球队进行比赛,同时着手培养足球新人。

  1951年,解放军体工大队筹组八一足球队,戴麟经受解放军总政治部之邀,毅然放弃有优厚薪金的银行职务参加解放军,任八一足球队教练。1957年,他作为中国国家足球队第三任主教练,率张宏根、方纫秋、年维泗、张俊秀、哈增光等新中国第一代国足队员参加第六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亚洲区预赛,首次向世界杯发起冲击。尽管最终冲击失败,但戴麟经从未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失去信心。

  即便在生命最后时刻,戴麟经依旧心系长满荒草的足球场和暂停的足球训练。

1953年获得第二届全国足球锦标赛冠军的解放军代表队(二排左一戴麟经)

  普及足球运动

  1930年,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东京举行,鲜为人知的是中国队包揽了第二届至第八届远东运动会足球冠军,5月29日的中日足球对决成为远东运动会有史以来最为精彩的一场比赛。比赛异常激烈,双方攻防交替,下半场中国队以2∶3落后时,戴麟经得球后凌空抽射追平比分,现场华人观众顿时欢呼雀跃。比赛结束,按体育规则应进行30分钟加时赛,然而日方却认为比赛结束,两队并列冠军。中国队抗议未果,只能接受现实。戴麟经回国后在报刊上发出“弱国无外交,今日之下,弱国且无体育矣”的感叹!

  尽管国人对中国足球队有着强烈的期盼,但周家骐、戴麟经始终对中国足球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也是中国最早呼吁普及足球运动、聘请职业教练、开办足球训练班、组织国内联赛的人,并且身体力行地培养青年球员。他们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足球。



编辑:周伟达
责编:周伟达
审核:邓钰路

评论·189
136***978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7月25日
足球
134***664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7月25日
高光时刻
果然是时间越久越厉害
137***065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7月25日
👍
138***387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7月25日
👍
朱方红枫叶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7月25日
嘉兴人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