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创新文化礼堂管理运行模式,推动农村“精神共富”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朱梦洲
2023-08-14 16:582.6万阅读

2019年,嘉兴市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全市791家文化礼堂凝聚起791个乡村的精气神,打造出791个独具特色的基层文化阵地,成为嘉兴农民“身有所憩、心有所寄”的精神“嘉”园。而随着农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旺盛,如何盘活文化礼堂、用好社会资源是对每一位礼堂人终将面临的考验。近年来,嘉兴市在农村文化礼堂工作上深入实践、先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经验做法,推广试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等新型礼堂管理模式,有效提升文化礼堂使用效能,进一步激发农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文化礼堂真正从“物理空间”升华成为群众心目中的“精神文化空间”。

围绕“联动兴堂”、“结对驻堂”以及“以堂养堂”三大改革方向,嘉兴农村文化礼堂探索出了9类因地制宜的管理运行模式,为经济基础、人员构成、地理位置等各不相同的农村提供了文化礼堂高效管理的有益借鉴。

01

“联动兴堂”聚人气

如何让文化礼堂从“各自为营”到“互通共建”?嘉兴市通过“阵地联建”、“队伍联用”和“活动联办”三种模式探索,凝聚起文化资源共享、文化礼堂共育的发展合力,打通服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打破阵地壁垒,探索“阵地联建”新模式。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联合团委、妇联、教育体育、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阵地建设部门,以结对联系、定向指导的方式,将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特色产业展示馆等阵地融合建设,同时与景区村庄、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达到了资源共享、相互借力的效果,推进文化礼堂阵地建设。在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进景区村庄整体规划中,规划中囊括了自然景区、农民画展示馆、文创咖啡厅、特色研学基地、文化礼堂等各类阵地,使文化礼堂成为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让文化礼堂成为乡村旅游线上的一个看点。

用好团队力量,发挥“联动兴堂”新作用。将各村文化礼堂串珠成线,让更多群众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桐乡市河山镇通过实施文化礼堂“金钥匙管理机制”,开设群众文艺课堂,在礼堂内开展小品排练、排舞培训、麦秆画教学、乒乓球月度赛等活动。截至目前,河山镇共有25支管理团队,260余位志愿者,25把“金钥匙”,依托“队伍联用”将管理领域从文化礼堂扩展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书屋等阵地,推动“一员一机制一课堂”工作不断延伸拓展,真正实现了实现了文化礼堂“门常开、人常在、活动常办”。

擦亮联盟“招牌”,构建“活动联办”新格局。近日,在嘉善县姚庄镇桃源新邨文化礼堂“周末礼堂嘉”文艺汇演现场,来自姚庄镇的各个文化礼堂的“老底子队伍”以原汁原味的表演吸引了近千名村民观看。,不仅为群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文化视听体验,还让文化礼堂充满了人气。

02

“结对驻堂”显活力

“一堂带一村,文化助共富。”如何使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多元化?如何以文化礼堂为阵地,以丰富活动为供给,打造文化“磁场”?嘉兴各地文化礼堂创新“结对单位驻堂”、“共建企业驻堂”和“文化村长”三种管理模式,为礼堂各项活动开展提供精准服务。来百姓来文化礼堂的积极性更高了,礼堂“建管用育”与群众受益实现了“双向奔赴”。

开展“结对单位驻堂”模式,让礼堂活动常态化。桐乡市崇福镇56个文明单位与26个村结对,开展各类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同时各村(社区)以文艺为媒,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结对开展演出、研学活动、讲座等多种类型的走亲活动,结对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场礼堂走亲,截止目前,开展走亲演出20余场、走亲研学活动10余场、讲座20余场,结对单位与村文化礼堂互通有无,共享资源,深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内涵,让建成的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

创新“共建企业驻堂”模式,让社会资源参与到礼堂建设中。海盐县积极开展“共建企业驻堂”管理运营模式,让“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市场参与”文化礼堂建设,鼓励更多优质组织、队伍融入到公益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中。2020年,海盐县成立绿野仙踪乡村旅游发展公司,把整个县域的乡村旅游资源作为整体进行品牌设计和推广,创新实施包括文化礼堂在内的景区村庄委托第三方运维。以市场化运营管理为理念,打造乡村文旅专业化运营团队,探索“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完善“文化村长”模式,激活文化礼堂利用治理的“一池春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分享诗歌中有关‘善’的故事,大家知道什么是‘善’吗……”近日,在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晓弦诗文展览馆内,一场关于“善”文化的诗歌分享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文化村长”俞华良正为台下的小朋友们分享着自己的创作经历,让孩子们在诗歌中感受“善”文化,在南湖区,像俞华良这样的“文化村长”还有很多,“文化村长”们正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以文艺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03

“以堂养堂”促经济

如何让文化礼堂持续保持生机勃勃的态势?除了“建”和“管”,还要在“用”和“育”上下足功夫,激发礼堂“造血功能”。积极探索“以堂养堂”模式,让文化礼堂“一堂多用”,通过“公益收费”、“场地租赁”和“礼堂代管”为乡村文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资金问题。

创新“公益收费”模式走出特色运营“新路径”。“革命烈士盛阿贵,出身姚庄陈天浜。从小给地主把长工做,受苦受难度时光……”一曲评弹新编《盛阿贵》唱出了革命烈士盛阿贵为革命不畏牺牲的壮烈故事。弦索叮咚,琵琶低吟,嘉善县姚庄镇桃源书场内别开生面的“红色”演出,吸引了不少姚庄人前来欣赏。通过与苏州专业评弹团队签约,姚庄镇桃源新邨文化礼堂创新“公益收费”模式,每年可为礼堂增收近4.5万元。不仅解决了礼堂日常的维护费用,还通过演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曲目与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传宣讲相结合,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场地租赁”模式为礼堂“自哺”添动力。如何激活礼堂内的闲置空间,嘉善县魏中村通过“场地租赁”的形式走出了一条新路。2014年魏中村率先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化运行管理文化礼堂,不仅发动村民组建“民间艺术团”,活动演出所获部分报酬用于文化礼堂日常运营。还将文化礼堂舞台空闲时向企业、学校、单位等开放租赁,每场收取800-1000元费用。

利用“礼堂代管”模式打造礼堂特色品牌。时值暑假,海宁市云龙村文化礼堂内欢声笑语,前来参加蚕桑文化研学的青少年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体验蚕俗文化。云龙村文化礼堂以“礼堂代管”模式,委托社会力量运营青少年研学项目。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应课程。截至目前,已开发完成三大主题51门课程,其中蚕桑特色类课程4大系列共25门课程、劳动实践类共16门课程、红色教育类共10门课程。本年度营收超190万元,利润32万元。




编辑:朱梦洲

责编:叶丰收


评论·9
读友_38CR94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8月16日
读友_TRJT9F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8月16日
读友_SEC7N9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8月16日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8月16日
农村文化礼堂使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
读友_AHLRV9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8月16日
广而告之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专题

走进文化礼堂 遇见精神“嘉”园

我说两句…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