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盛夏的夜晚,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座无虚席,近万人因热爱相聚在一起,共同等候2023年《少女前线》音乐盛典的启幕。
这是一场手机游戏和交响乐互动,这晚,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网红大咖,却有观众举着一直在充电的手机,录了2个多小时的视频。
当他们熟悉的游戏音乐响起时,现场的尖叫声不亚于“天王”、“天后”的出场,而音乐会的高潮则是一位一米七左右男生的出场,“羽中!羽中!……”
现场的欢呼声,在场馆里久久回响,仿佛一晚上的等待,终于在这一刻有了结果。甚至,台下还有男孩子在说,“他创造了我的青春”。
大家口中的“羽中”就是《少女前线》这款游戏的制作人,全球至少有五千万人是这款游戏的玩家,也是中国首个占领韩国APP Store畅销榜榜首的二次元手游。
羽中,原名黄翀,很难想象,如今这位34岁的游戏公司CEO,当年是嘉兴一位因不想参加高考而出名的“差生”。
成长的开始,也许是放弃一条确定的道路。
“有的人是备用之才,他需要被人发现,所以要有些什么东西来证明自己;有些人是自用之才,能够发现自己能力的只有他自己。”
“敢于冒险是对人的第一考验,只有彻底断了我的后路,关上过平庸生活的大门,我的潜能才能彻底爆发出来!”
“改变总是痛苦的,不变的路已经让人麻木,改变必然会带来阵痛,一筐苹果一半好一半烂,先吃烂的,就会烂好的。”
如果不是看到这些短信的截图,很难想象这些话出自18岁的少年之口。当时的羽中在高考前夕,就“是否参加高考”,和父亲展开了短信大战。两人唇枪舌剑经历了很多天的交锋,虽然父亲没有同意羽中放弃高考,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18岁时的眼界和想法是远不如18岁的儿子的。
这场短信大战的结果没有什么意外,羽中为了父母亲的感受还是妥协参加了高考,但是他的蠢蠢欲动没有被压制太久,在大学就读期间依然选择了辍学投身自己喜爱的创作。“大学提供不了我想要学的东西,虽然老师会教但也不过是照本宣科读教材罢了,我们自己看教材学的速度都比学校教来得更快,在学校中纯粹是浪费时间。”羽中回忆到。
在羽中辍学的2008年,国产动画《喜洋洋和灰太狼》刚推出不久,二次元还未成为现今已经常见的文化领域,手机游戏连产业都还没诞生。
父亲对于儿子的选择虽然很难接受,但最终选择了支持。对一直在传统行业工作的父亲来说,儿子想走一条脱离以往经验的人生轨迹是一件充满未知和风险的事情,在不同寻常的道路上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父亲决定让儿子发挥自己的才能,放手去做想做的事,而自己则在背后默默支持。“但我跟他有一个约定,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到30岁,如果到30岁都做不出什么成绩来,那他该洗盘子洗盘子去,该做门童做门童去,我可不会再帮他了。”羽中的父亲略带调侃地说道。
当下的年轻人,对于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往往是清晰的,问题在于找不到实现的路径,想要整顿职场,想要work life balance,想要Gap,想要搞副业,又常常感到精神内耗。
与之相比,当时的羽中显得更务实,“我从小时候就有很多自己想要表达的故事,一开始我想用动画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想表达出来,所以我大学投报了动画导演的专业。然而动画并不是依赖自己的力量就能制作出来的,而那时游戏的独立开发逐渐成为潮流,我一想游戏一样可以作为表达自己想法的载体,便转向了游戏的制作,慢慢地我走上了游戏开发的道路。”羽中说。
但探索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辍学归来,他整日待在家里对着电脑,不是在写东西就是在画着画,这在外人看来就是不务正业,更有不少来自朋辈的压力。要知道,父亲单位的同龄孩子都上了985、211,在那个年代机关单位中互相攀比儿女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但是父亲顶住了流言蜚语的压力,“我没有因为周围人对儿子的评价去强行改变他,我比别人更了解我儿子,我知道他每天并不是在玩,而是在为他的未来奋斗。”
每到深夜,小区里,只有他们家的灯整夜亮着,儿子还在画画,父亲就在一旁看书,陪着儿子一起熬夜至凌晨。
后来,随着同道中人的加入,羽中成立了自己的同人社团,认同羽中理念的创作者逐渐加入进来,慢慢地似乎这些年轻人捣鼓出了什么让他们都感到兴奋的东西出来。随着人数的增多,父亲眼看家中空间有限,就帮他小区专门租了一间房子当做工作室,供这群年轻人创作。
时间来到了2010年,随着二次元潮流开始逐渐兴起,漫展和同人展等大型活动逐渐遍布全国各地,这让羽中和他的小伙伴们的创作不再仅仅是自娱自乐。同人志的创作和贩售让社团开始有了收入,虽然一本售价几十块的画册,对于要养活一个社团的人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的,但这激励着这群年轻人更加坚定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成长的过程,是不断破碎的重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凭借多年在同人圈里的耕耘,到了2013年羽中召集了圈内已有一定名声的创作者们开发了一款名为《面包房少女》的同人游戏,并在同人圈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羽中敏锐地察觉到游戏成功背后的巨大商机,从2015年开始便着手开始开发《少女前线》。
为了支持儿子的想法,父亲默默地做起了准备,这已经不是羽中第一次追逐梦想了。在很多年前,羽中曾只身一人跑到上海试图建立自己的线下社团。虽然社团建立了起来,然而同人志的收入显然无法支持社团日常的开销。“爸爸,你来接我回家吧”,在接到儿子从上海打来的电话时,父亲已然知道失败了,但他没有追问,而是驱车百公里去帮儿子把铺盖卷打包回家。
“出来挑战社会,却被社会的浪花淹没。”这是之前所谓的业内人士对羽中尖酸的评价,在他们看来羽中想靠自己开山劈地显然是一件很可笑的事。但羽中并不服气,收拾好失败的情绪再次出发上海,这一次是为了开发《面包房少女》。最后项目完成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羽中和其他人产生了创作上的分歧,开发无法再继续下去。第二次,父亲又陪着他从上海回到了嘉兴。
“创业,大家都是这样,都是很艰苦的,反正就是一个坚持。当时正好放一个电视剧《士兵突击》,对我影响也蛮大的,就是不抛弃。”这一次,父亲好像更从容了。
真实的生活里没有捷径,也没有那么多灵光一现的瞬间。这些层出不穷的困难,需要一点点决心去克服。羽中在失败中学会了小步向前,持续学习,突破认知,即使暂时看不清前方,也坚定地迈出步子,不肯滞留在原地。
羽中的努力没有白费,第三次对命运的挑战终于迎来了胜利,他创办了上海散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了众人皆知的《少女前线》系列游戏,虽然道路依然充满了艰辛和困难,但是一切都慢慢走向了正轨。随着手游和二次元市场的引爆,散爆网络成为了一家年收过亿的成功企业,其麾下有多个线上产品和在研产品,业务遍布全球并获得了腾讯五十亿估值的战略投资。“散爆是一个动词,说白了这个词是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的理念想法以一个剧烈的方式传递出去的一种体现。”
事实证明,《少女前线》的确“爆”了,玩家对这款游戏不仅是对游戏本身的喜爱,更是对游戏所构筑的世界产生了深深的认同。在那个世界里,有一个年轻人不被主流评判体系裹挟的勇气,不放弃自我的信念和对爱与和平的希冀。
《少女前线》的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正是羽中在家里那段“不务正业”的日子里完成的。“当时在家里面写东西,写一些可能未来会用,当时不知道未来能用,但的确对未来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些创作。”羽中说。
而在父亲看来,“他的成功我倒是很意外的,我从没想过会成功。”父亲的支持并非来自于功利,而是对自己儿子无条件的信赖。
“我觉得他更多地给予我的是选择上的一种宽容、一种支持,然后给了我比较好的一个环境,可以让我去试错。”羽中说道,他明白这一切的胜利都离不开父亲在背后的付出。
在音乐盛典的结尾,一则重磅消息的发布,让现场再次沸腾,那就是《少女前线》将和中国航天展开密切合作,宣传片里,一支画着游戏IP的火箭升入太空,想必,这就是当年这位在南湖畔成长起来的少年,在心里描摹追逐星辰大海,最初的样子。
期待,每一个胸怀梦想的年轻人都能奔赴属于他们的宇宙。
编辑:高秋萍
责编:周伟达
审核:邓钰路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