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城市与人才最好的关系,是共同成长与相互成就。
不久前,嘉兴市委书记陈伟登上央视舞台,向全国观众分享了一位青年人才在嘉兴创新创业的故事,短短几分钟,却让人印象深刻,成为嘉兴“待才之道”的靓丽缩影。
明天,“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即将开幕。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人才年度盛会,也是嘉兴的一张闪亮名片,峰会五年的进击之路,不仅让无数人书写了他们的故事,更赋予了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发展之力。
无数精英同向而行
图:2020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期间,举办长三角“揭榜挂帅”挑战赛
发展之道,要在得人。2019年,在省委人才办支持下,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的“星耀南湖·精英峰会”升格为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为嘉兴招才引智翻开了新篇章。
“这里重视科技创新,注重招引人才。”2021年,受邀参加第三届“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的中科院毛军发院士说道。
同年9月,毛军发院士工作站在平湖设立。两年后,毛院士再次推动上海交通大学—平湖市射频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成立。作为一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它将促进我国集成电路变道超车发展,对嘉兴发展的重大利好不言而喻。
“水乡温柔中,也有干事创业的激情”,2021年,黄诗皓在峰会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中与嘉兴结缘,事业发展顺利。2019年,哈佛博士裴颢被峰会吸引,在桐乡创办墨卓生物,用生命科学服务人类健康。张靖、孙陆夫妇2020年参加“红船杯”大赛归国创业,如今已成为国内3D打印骨骼的一批黑马……
从初遇到留下,五年来,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扎根嘉兴干事创业,嘉兴也因人才集聚而更显生机勃勃。
秋日渐来,坐落在湘家荡科创湖区的南湖实验室风景秀丽,目光所及芦苇飘荡,水清波碧。
围绕湖泊引入新业态、打造科创带,在秀水宁静中激发人才创造力,嘉兴尽显江南水乡优势,仅湘家荡科创湖区就已聚集7个院士团队、16位国家级高端人才。
“无论是依托峰会搭建区域人才交流合作的平台,或者是出台覆盖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新政3.0版,还是把最优美的风景留给人才、在最有价值的区域发展科创,我们嘉兴一直致力于打造长三角最优人才生态市。”嘉兴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引来天下英才,连续三年新增就业青年大学生超1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29万,跻身2022年度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榜全国第21位,嘉兴人才集聚势头正盛。
产才融合同频共振
图: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
从聚焦引才数量到坚持产才融合,时间带来的不仅是峰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更是理念的蝶变。“今年峰会将紧紧围绕‘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方向,举办产业论坛、项目对接、人才赛事、实地考察等活动,通过峰会建强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嘉兴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
“芯时代”是嘉兴的新选择。在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内,36家与芯片相关的优质企业正蓬勃发展,从当年一纸规划,到如今其势已成,“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0年9月,在峰会的推动下,嘉兴与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合作的“中国(海宁)半导体装备及材料精英峰会”成功举办,三百余位半导体行业大咖共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海宁制造”的全球首款异构单芯片集成AI芯片发布,满堂喝彩的同时,产业开始加快集聚。
“这里让我看到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在国内一家知名芯片公司工作多年后,沈瞿欢回到嘉兴海宁。2021年,沈瞿欢所在企业搬至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后实现快速发展。“我们在上海、无锡、成都、台湾等地都设有研发中心,越来越多的行业人才也都聚拢过来。”
人才至、产业兴。在峰会带动下,嘉兴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26个泛半导体项目陆续签约落地。2022年,海宁市泛半导体规上企业12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近200亿元。
五年来,峰会累计引进顶尖人才项目7个,国家级高端人才项目35个,落地高端科创平台20余个,不断汇聚的人才活力激发出城市澎湃的发展动能。
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速列全省第2位;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累计达到155家、列全省第3位;6个产业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
从一场场峰会的举办,到一群群人才的聚集,再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强劲发展势头的背后,离不开“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的有力支撑。
一体发展同心勠力
图:2019年9月24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在嘉兴成立
潮涌长三角,扬帆正当时。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嘉兴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推动“人才力量”从一城走向全域。
一份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一个聚集26城的城市联盟成立、一纸包括10个方面的嘉兴人才倡议书发出……2019年首届“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带来的无限能量影响着当时,也引领着未来。
当人才一体化发展成为共识,距离嘉兴百公里外的上海虹口,许枞正谋划着如何拥有更大的药物研发实验室和更多的人才资源。
许枞创办的药物牧场致力于开发first-in-class原创新药,随着公司发展,对科研场地与人才的需求也愈加急迫。“嘉兴区位优势佳,人才政策好,可以承载来自上海的各种资源。”当嘉兴抛来橄榄枝时,许枞再次开启了事业新航向。
在嘉兴,和许枞一样成为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的还有很多。
2022年11月,俞开明取得了他的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和其他人此前需要由属地省级部门认定的过程不同,俞开明的职称评定来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它解决了过去专技人才在跨区域发展时,常会面临职称不互认的烦恼。”嘉善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机制打破了人才流动壁垒,可以为自己所在的企业带来更多高技能型人才。目前,已有专业技术人才57项职业资格、27个职务系列许可等实现“一地认定、三地互认”。
五年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合作不断;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开园“待客”;G60科创走廊与峰会联动愈加紧密......近悦远来的嘉兴人才生态,彰显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未来,也书写着国家战略的生动答卷。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踏上新征程,嘉兴将坚决贯彻和紧紧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时代机遇,将“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打造成为区域人才交流、项目汇聚、思想碰撞的开放平台和合作枢纽,为人才赋能启航,让城市充满希望,在国家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历史进程中烙下更加深刻的“嘉兴印记”。
图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
编辑:杨永昌
责编:张芬娟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