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王店镇中村,传统小村落变身文艺网红村!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黄寅佳 李耀 设计 王嘉颖 实习生 顾杰灵
2023-09-08 20:465.9万阅读

第十二站,一起走进

秀洲区王店镇镇中村

来看“村游记”

(点击观看视频)


【乡村故事】

“闲居门敞栽三友,旧籍风翻劝一觞。园小绿多诗意满,莺啼树老画情昂。”走进镇中村,就仿佛看到了“向往的生活”,眼前是一片片碧色如茵、生机勃勃的青青乐地,远处是一幢幢色彩明丽、样式各异的楼房。这个小小的村庄既温馨又文艺,漫步其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现代的风尚和田园的美丽。

谁能想到,曾经的镇中村只是一个大部分农户从事传统种养业的小村落。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序幕,从那时起,镇中村也开始了“变脸”模式,开启了文化艺术与乡村建设的双向奔赴之路。

图片


找准发展定位

乡村颜值内涵“双提升”

“鸳湖诗画书乡野,竹垞雅集汇诸贤。”镇中村是一代文宗朱彝尊的故里,也是竹垞学派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基因。这也成为了这个村庄发展中最宝贵、最独特的资源。

沿着小路往村里走,穿行在村舍之间,白墙黑瓦的房舍,弯弯的小桥和潺潺的流水交相辉映,仿佛走入了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不一会儿便看到了一幢灰色的小楼,外观设计感十足,内部则宁静而雅致。小楼名为“古藤书屋”,是一座建在乡村里的图书馆。

“我喜欢看历史类的书,从书中可以了解如何成熟地解决问题,书中的内容可以借鉴到生活里。”在古藤书屋,村民杜华荣正坐在书架的一旁看书。对杜华荣而言,家门口建起的古藤书屋,让阅读变得更加便捷,里面丰富的藏书也让他获益良多。“以前村里没有图书馆,想看书的时候还要去镇上。”

狭窄的土路,下雨之后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鞋子上沾满泥——这是杜华荣当年记忆中从镇中村去往王店镇的路。“如今,这条村道从泥泞到平坦、从曲折到宽阔、从脏乱到整洁……我们的生活幸福感也随着村里设施和环境的提升而不断提升。”

图片

自“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镇中村借着这股东风,陆续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我们紧紧围绕宜居、宜游的主旨,充分利用自然村落原有自然风貌,修建休憩长廊和楼台水榭,建造石桥景观,着力进行景区村庄环线道路建设、村落石板道路铺设、瓦房和围墙翻新,污水处理和电缆电线入地、河道生态护岸建设等,致力于将村庄打造成为极具乡愁的美丽村庄。”镇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钱华表示。

图片

同时,镇中村找准发展定位,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朱彝尊文化IP。以朱彝尊名人文化为核心,镇中村塑造了竹垞雅集、古藤书屋、干将工坊和棹歌长廊等一系列艺术建筑群,把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儿童研学实践、数字乡村治理、水生态治理等有机串联融合,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图片

其中,“古藤书屋”以一代文宗朱彝尊八万藏书的书架和书作为创意,也是村里人崇德尚文的精神寄托。“这里的藏书有10000册,能满足村里大小朋友们的阅读需求。”周钱华说。


催生“美丽经济”

农文旅融合孕育“好钱景”

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森林村庄、3A级景区村庄、省“一村万树”示范村……多项荣誉接踵而至,一路走来,镇中村的村居面貌发生了质变,村民在美丽乡村的蝶变中,荷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图片

“近来,我的农家乐生意特别火爆。前几个的周末,桌子都摆到了院子里,也还是坐满了人。要过来吃饭都得提前预订,不然根本吃不上。“村民俞明珠兴高采烈地站在他经营的农家乐“秋锦坊”门口,一脸满足地分享着近日的繁忙与喜悦。

俞明珠的“秋锦坊”就开在镇中村的美丽乡村景区村庄干四村内,已运营了一年多。这个小小的农家乐依偎在古藤书屋的背后,一旁有着宽敞的停车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其备受游客青睐。

47bde4e33743c579554f21260c76ab2.jpg

而农家乐的主人俞明珠深厚的烹饪技艺则成为它生意火红的另一大秘诀。农家红烧肉、梅菜扣肉、白灼深水鱼、时令小河虾……几道特色农家菜,口味鲜美地道,让客人们赞叹不已。

据俞明珠透露,两年前,他还在靠近王店与海宁的交界处经营着一家小吃店,但由于客源不稳定,收入也平平。“眼看着最近几年,我们村建设的越来越好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既有看头又有逛头,让我萌生了在这里开设农家乐的念头。”俞明珠不无自豪地说道。

图片


近年来,镇中村挖掘村落特点,努力打造集研学、亲子体验、文旅创作等于一体的线路。依托于村里青青乐地、星空营地等众多景点,农耕体验、非遗制作、文化传承……在这里孩子们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收获的喜悦。

图片

同时,镇中村还与塔古胥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开展合作,打造国际艺术村,建设乡村美术馆;对接西泠印社文化名家,成立西泠文化名家工作室;与秀洲区音乐家协会结对,由区音乐家协会主席沈月锋担任“文艺村长”;与专业研学研发团队进行深度合作,打造博学鸿词研学馆、策划了“竹小垞”文旅研学项目……

图片


过去几个月里,村里陆续举办了10多场活动,游客络绎不绝。俞明珠说,生意火爆到他自己一个人压根忙不过来。“我一个人忙到手忙脚乱的,不得以喊上了儿子和媳妇一起来帮忙,还雇了两个帮手。生意好的那几天,每天的营业额能达到一万块呢。”

在镇中村,几个月竟然能有10场以上的活动,这并非夸大其词。“竹垞四季之春”系列文艺活动、中国水墨名家作品展、国际当代艺术交流展、家门口的音乐会、街边闹市小讲台……一场接一场的活动,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村集体经济增色不少。


用活文化空间

画出精神共富“新图景”

镇中村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也激发了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如今,他们不再只是文化活动的旁观者,更是其中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用自己的热情和创造力为乡村增色添彩。

c775934e8ddd3b61e9ca178e3b8add2.jpg

伴随着活力动感的音乐,舞者们穿着运动风的服装,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踏着舞步、摆动双手,不断变换着各种队形,又帅又飒。村民王云娟每周总要抽几天时间,去镇中村文化礼堂的舞蹈房内与排舞队的姐妹们一起练练舞。

“你一定看不出来我以前有140多斤那么胖吧?”聊起村里的排舞队,从中受益颇深的王云娟就仿佛有了说不完的话:“在文化礼堂参加了排舞队之后,人人见了我,都说我瘦了、年轻了,也精神了。”

镇中村文化礼堂于2019年10月建造完成,总面积2000平方米,由室内文化礼堂(家宴中心)、各功能室、文化小公园三大块组成。其中,各功能室包括了文化讲堂、健身房、舞蹈房、电子阅览室、春泥活动室、民族之家等。

图片

文化礼堂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了更健康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也给了他们展示个人才华的空间和平台。王云娟笑着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愈加重视起来。“从前没有这个文化礼堂的时候,想找个可以休闲运动的地方都很不容。多数时候,我都是沉迷于手机,很少出门,也很少运动。”

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村里爱跳排舞的村民们慢慢组织了起来,2020年上半年,王云娟所在的排舞队就初见雏形,而文化礼堂就成了她们平时最好的排练场地。如今,她们的排舞群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了100多人。

图片

家门口的文化礼堂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不管是篮球还是排舞,或者是下棋、看书,文化礼堂给我们带来了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选择。同时,文化礼堂里还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类讲座培训,比如交通知识、电子产品使用指南、厨艺课,还有情景剧演出等等,给我们带来丰富的体验,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此外,镇中村依托文化礼堂阵地,组建了8支文娱队伍。其中,排舞队和摄影队更是吸引了村民的踊跃报名参与。村里还聘请了专业排舞老师进行指导,为排舞队注入了年轻有活力的新鲜血液。

图片

目前,镇中村的排舞共有队员300余人,近年来累计参加活动比赛百余场。在今年4月举办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健身排舞总决赛中,镇中村文化礼堂排舞队代表嘉兴市参赛,荣获全能奖第三名、自选项目第三名、规定项目第四名,共三项省级荣誉。


乡村好不好,村民说了算

来看村民们怎么“夸夸我们村”!

(点击观看视频)


【村游日记】



总策划:沈炳忠  杨志勇  杨洁

监制:金周斌 施国荣  

编辑:黄寅佳

责编:吴志祥  羊丰伟

审核:杨洁  金周斌

评论·636
139***876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9月10日
夏天123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9月10日
泳在南极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9月10日
赞👍
139***382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9月10日
137***130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9月10日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专题

在嘉兴看见和美乡村

我说两句…
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