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报头版 | 解锁横港村的共富密码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吴佳琴 通讯员 范郭真 俞嘉雯
2023-09-12 06:523.8万阅读

  今天,《嘉兴日报》头版关注报道解锁横港村的共富密码。

原文如下

  在嘉兴海盐的百步镇,有一个不起眼但又不简单的小村庄——横港村。这个小村庄面积只有12.2平方公里,却诞生了2家上市企业、22家规上企业、430余家中小企业、820多家个体工商户。

  目前,横港村72%的农户住上了排屋,90%的农户在城里购置了商品房,全村11380多名常住人口在这里安居乐业,其中外来打工及随迁人口6556人。一个小村庄缘何有这么大的能量诞生如此多的企业?他们幸福生活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共富故事?

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走进横港村老黄里,一幢幢新式小洋房整齐排列,家家户户庭院中种植的花草、饲养的鱼鸟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推开沈关明家的庭院大门,各种盆栽映入眼帘。“我们是2013年搬到这里的,平时比较喜欢种一些花花草草。”沈关明说,“虽然在城里买了房,但就是喜欢生活在农村,感觉农村的生活质量,不比城里差,既能享受城市的生活便利,又能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韵味。”

  有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横港全村72%的农户都从自然村搬迁到了长安花园、新港花苑、老黄里等8个新农村集聚点,平均每户农户拥有小汽车2至3辆,人居环境优美,生活美满幸福。同时,全村缴纳社保比例达98%,缴纳医疗保险比例为100%。

  走进各个新农村集聚点,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小村庄发展好不好的最好答案。“我们村配置了广场舞场地、家宴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到晚上可热闹了,大家饭后都喜欢出来散散步、跳跳广场舞”“我们村有学校、医院、银行、农贸市场,配套可齐全了”“我们村有超市及小食杂店100多家,餐饮60多家,物流18家,快递入户、外卖到家,生活可便利了”……大家的言语中,满是对村庄发展的肯定。

  村民们在接受采访时,普遍表示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感觉在村里生活很幸福。“总体来说,村民的幸福感与收入水平紧密关联。”横港村党委书记钱伟斌直言道,2022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3968元,而2022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65元,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276元,横港村远超省、市水平。

  钱伟斌坦言,横港村老百姓能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地8个小微工业园区吸纳了本村3390多人进厂打工,并有350多个手工小作坊承接了来自园区产业链延伸的来料加工业务,让75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40年办出1440多家“厂子”

  横港村民营经济到底有多发达?

  记者采访了解到,横港村70%以上的家庭自主创业,在户籍人口6500余人的小村庄里,多的是初出茅庐的创业新秀,也不缺驰骋征战的民企大佬。

  要说横港人爱开“厂子”,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有数据印证。根据初步统计,横港村现有市场主体1440多家。2022年,该村规上企业产值18.40亿元,2023年上半年规上企业产值10.43亿元,同比增速18%。此外,横港村还是首批中国淘宝村,目前全村共开设网店1550多家,年成交额3400万元,大学生回乡创业热情高涨。

  在这片民营经济遍地开花的土地上,最具横港特色的就是创意印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印刷业,在当地政府的呵护下,从一个个“小散乱”家庭作坊走上了集聚式、规范化的发展新路,并成为百步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带领广大村民走上致富路。

  走进玖鸿印刷两创中心,这里集聚了不少创意印刷企业,其中成立于2010年的嘉兴百思蓝德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百思蓝德负责人方雪峰今年50岁,是土生土长的横港人。采访中,他多次提到自己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当地浓厚的创业氛围。“我28岁进入印刷这个行业,当时与很多同行一样,主要靠亲朋好友的‘传帮带’。”方雪峰笑笑说,“我们这边的人非常团结,大家白天是对手,晚上是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分享经验。”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和产业发展,方雪峰既感慨又自豪。他回忆道,自己刚进入印刷行业时还都是家庭作坊,租设备小打小闹,大伙骑着自行车、踏板车跑业务,后来条件改善了,大家开上了摩托车、租上了厂房,再后来开上了汽车、建起了厂房、买上了进口设备、搬进了园区、拥有了专业物流,业务遍及海内外。

  “也是因为政府支持,给我们完善各种配套,还给予资金、土地等统筹保障,才有了我们创业、创新、创造的舞台。”方雪峰说,“这个月,新购买的一台全进口印刷机就要到了,最近四年时间,我买了3台印刷机,每台都是1000多万元。”

  与方雪峰创业经历类似,海盐县鑫达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钱水金也是从家庭作坊起步,靠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壮大,目前产值突破2000万元。“从最开始的手工丝网印刷,到现在的四色胶印机,设备更新可谓是翻天覆地,当时想都不敢想,自己的产品还能远销海外。”钱水金感慨道。

“草根工业”促进村庄工业化

  要盘点横港村民营经济发达背后的原因,发展“草根工业”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以来,横港村以“草根工业”促进村庄工业化,推动广大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质的巨变。

  工业化需要土壤。植根乡风文明中的商业文明、热火朝天的创业氛围、敢闯敢拼的开创精神、配套完备的产业链条、和谐优质的营商环境,或许正是横港村上千家民营企业蔓延生根、拔节生长的土壤。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横港村民营企业不仅总体数量多,而且发展质量也高,成功培育了两家上市企业——金达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友邦集成吊顶股份有限公司。

  金达董事长任维明早年在横港创办工厂,从只有10余人的小企业做起,逐步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在亚麻纱纺织行业深耕几十余年,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亚麻纱制造商。2006年,金达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海盐首家上市企业。

  “我是1978年进入金达的,当时招第一批员工,总共就招10人,我是机修工。”回忆起往事,金达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沈跃明记忆犹新,“发展民营经济,其实就是发展富民经济,目前横港310多个村民在我们金达上班,其中管理人员80多人。”

  友邦是集成吊顶行业发明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董事长时沈祥早年在横港经营小家电行业,后钻研发明了中国第一款集成吊顶,开创了集成吊顶行业。如今,随着友邦的发展壮大,让当地衍生了数百家配套企业。

  “在这样一批‘步鑫生’式改革创新人物的带领下,我们村逐步形成了‘家家搞创业、人人做生意’的浓厚氛围。”钱伟斌说。在横港村,已逐渐形成了集成家居、创意印刷、亚麻织造等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和配套服务设施,在村里就能实现产品生产、辅料加工、设备配套、成品包装、对外销售等全生产链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

  为推进村庄工业化,横港村打造了8个小微工业园区和2个产业园区。“我们还将打造更多‘小微企业’发展摇篮,让小企业和大企业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利,实现企业发展良性循环。”钱伟斌透露。

  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辈创业者和新青年创业者正在这片热土上传承并延续“横港基因”,不断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多元化,一条富民兴旺路越走越宽。


编辑:吴佳琴
责编:朱鑫
审核:李舟英


评论·9
读友_WSTC79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9月14日
读友_WZQBT9
来自天津2023年9月14日
非常感谢
158***184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9月14日
共同富裕。
读友_YCAR9Q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9月13日
6
134***369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9月12日
👍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