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10月13日,在油车港镇麟湖小学,由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博士于志强带来的一堂科学课,让学生大开眼界,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于志强,机器人智能感知和自主作业研究领域科技工作者。上这堂科学课,只因他的新身份:油车港镇麟湖小学科学副校长,而他也是秀洲在全市率先聘任的首批9名科学副校长之一。
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后备人才,是关乎未来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秀洲区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教育,中小学在普遍开设数学、科学等基础课程外,还加入信息、技术等特色课程。全区现已建成9所科教融合试点学校。今年9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的4名学生一举拿下全国科创大赛一等奖。
据了解,首批聘任的9名科学副校长中既有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也有高新技术企业工程师,还有资深科普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在原身份外叠加副校长,为何会有这样的“相遇”,“相遇”后又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着实让人充满期待。
聘任,是大势所趋。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明确要求各校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这也意味着继法治副校长、健康副校长后,从国家层面确认了科学副校长制度,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培育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用好,需长期坚持。科学副校长不是一个称号、一个虚名,而应是现代学校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共同缔造者。如何从“纸上文”变成“校中人”,需明责亮岗,亮明科学副校长的基本信息和岗位职责,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互联互动贡献智慧和力量;需学培融教,建立完善培训机制,让科学副校长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功底,在协同教育治理中善教乐教;需履职保障,从工作时间、经费和考核上给予科学副校长保障和监督,推动作用切实发挥。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科学认知世界,培养科学思维、怀揣科学精神,这也是中小学聘任科学副校长的意义所在。
中小学科学副校长,要聘好,更要用好。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对科学教育有兴趣、有想法的科研人员成为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带领中小学科学教育探索更多可行路径,培养适应科技革命新趋势的新人才,促使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使教育成为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增量。
编辑:耿俪洳
责编:耿俪洳
审核:朱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