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自从湖有鸳鸯目,水鸟飞来定自双……”今天上午,2023年嘉兴市乡土音乐“嘉禾棹歌”专题研讨展示活动在棹歌童声合唱《菱歌》中拉开了序幕。
活动在杭师大经开附小(丰园校区)举行,由嘉兴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嘉兴教育学院、嘉兴市文史研究馆、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委员联络办)、嘉兴市图书馆联合主办。
“棹”为船桨,“歌”为诗乐,棹歌之意为:行船而唱的诗乐。棹歌自宋、明、清后,成为具有江南特性的艺术形式且一直唱和不绝。
嘉兴音乐教育“棹歌”专题研究项目启动于2013年,由嘉兴教育学院音乐教研员倪佳作为项目负责人。经过十年的努力,该项目成为浙江省教研精品成果,并入选嘉兴市文化精品工程。
本次专题研讨展示活动,就是过去十年研究成果的一次精彩展示。棹歌合唱、独唱、联唱,棹歌校园音乐小品,棹歌课堂,棹歌新作品鉴……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人们徜徉在棹歌带来的愉悦之中,对江南韵味加深了了解。
清朝词人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百首》广为流传。倪佳告诉记者,团队成员以朱氏棹歌为研究基础,对棹歌进行了挖掘、保护和创新发展。记者了解到,“鸳鸯湖棹歌”于2021年正式成为课程进入校园并直面师生。同时,该团队自2022年起将“鸳鸯湖棹歌”的概念延展至“嘉禾棹歌”。
“棹歌”这一形式进入校园后,如何才能得以进一步发展和传承?让“棹歌”进课堂、开展校本研修,是各学校给出的答案。
“同学们,我们这堂课学习的是《鸳鸯湖棹歌百首之二十》——檇李醉,下面跟着老师一起演唱一遍……”当天的展示活动中,杭师大经开附小严旻媖执教棹歌课堂《檇李醉》。目前,我市部分学校已将棹歌引入课堂教学中,“音乐课+语文课”的创新形式深受学生喜欢。
此外,我市部分中小学还进行了“鸳鸯湖棹歌”的校本教材和课程研发。像嘉兴市实验小学开发了“鸯湖棹歌诗音画文创”课程,海宁市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研发了“鸳鸯湖棹歌合唱嘉怀新韵”校本教材……“鸳鸯湖棹歌”正在中小学生中得以传承流传。
“对‘鸳鸯湖棹歌’‘嘉禾棹歌’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我市义务教育段音乐素质拓展课程特色化改革,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家乡、对社会的责任感,推进传统地方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倪佳说道,接下来团队将持续挖掘和创新嘉禾棹歌,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进来。
编辑:夏志梅
责编:吴晓宇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