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友圈“圈主”来了!跟着史岩老师,感受陶笛的疗愈力量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卢伊琳
2023-11-10 06:004.7万阅读

点此进入嘉友圈

音乐圈圈主:史岩陶笛音乐



史岩:中国第一代青年陶笛演奏家

陶笛声声 意犹未尽

白衣飘飘 如诗如画

邀你赴一场不可错过的音乐盛宴


史岩与陶笛的相遇有一种冥冥之中就注定好了的宿命感。

“说起这个,我还挺感恩的,是一位电视台的编导让我有机会与陶笛结缘。”

史岩在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获得了器乐合奏群星奖《金奖》,中国艺术节是中国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之一,代表着中国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类政府最高奖。从这一年开始史岩接触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2006年,她认识了一位就职于嘉兴广电少儿频道的编导。这位编导希望擅长民乐演奏的史岩可以尝试接触一下陶笛这项乐器,就邀请她参与录制了一档少儿节目,与三十多名小朋友一起去到位于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的风雅陶笛工厂参观采访。

“第一次见到陶笛的时候,我觉得挺好玩的。各种各样的陶笛,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乐器可以有这么多的款式,因为我小的时候接触的那些乐器都是常规的。”

从6岁开始学习吹奏唢呐与竹笛,师从著名唢呐演奏家杨根旺老师,后跟随浙江音乐学院教授杜竹松等名师学习。对史岩来说,唢呐与竹笛是她更为精通的民族乐器。而现在,她最著名的身份却是一位陶笛演奏家。让人不禁好奇,是什么让史岩选择了陶笛?

“当我接触到陶笛的时候,我觉得它有几个特点是以往我接触的乐器所没有的。首先,是它的外观。陶笛的外观特别好看,同时它小小的,携带也很方便。其次,是它的音色。我觉得陶笛发出的是来自于大地的声音,是泥土的呼唤,陶笛声给我一种能宁心静气的感觉。然后,是它的易学性。哪怕对于一个‘零基础小白’来说,陶笛学起来也是比较快的。很多人总觉得学会一门乐器是一件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担心没有音乐基础的自己学不会。其实不是的,陶笛就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学会的乐器,它的这种易学性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演奏乐器的乐趣。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把陶笛作为一种修心静心的乐器,通过平时的吹奏来滋养自己。我觉得这就挺好的。”

可以说,前三个特点只能算是“加分项”,陶笛真正打动到史岩的就是最后的那一点——它是一个悦己悦心的乐器。悦己悦心,是陶笛的独特魅力之所在,也是音乐的终极魅力之所在。恰如德国浪漫乐派大师门德尔松所说的:“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要好得多。”

陶笛既古老又年轻,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世界,是一个世界性的乐器。说它古老,因为陶笛的鼻祖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古埙。在我国发现的三千多年前的呜嘟、一千多年前的古陶笛与泥哨,已经和现代陶笛的构造、发音原理完全相同。国外的大部分学术文献中,谈到陶笛(Ocarina)的起源时,都会提及中国的古埙。说它年轻,因为它在十九世纪末才开始在世界各地有了新的发展,而在中国大陆的新生,则只是近五、六年的事情。

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没有门槛的“平民乐器”,小小的陶笛可谓是人见人爱。它悠远低沉的音色像是来自千年前的呼唤,一听到,人的心神便会不自觉地回归当下,引导思绪去慢慢触摸内心深处的每一种感受,每一种情绪,从而使心灵得到疗愈。这种滋养人心的疗愈力量,是史岩从陶笛中获得的,也是她想传递给他人的。

“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音乐人,如果这一生只是为教会别人如何演奏乐器,那样我可能不太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我希望把乐器演奏当成是一种美好的传递,让每个听到它声音的人或者学会演奏它的人和我一样能从中汲取到愉悦和满足,安慰与治愈,这是我坚持做音乐的动力。”

▲史岩介绍视频

这次来到嘉友圈,史岩也希望静心养气的陶笛音乐能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中,抚去读友们心灵上的劳累与疲惫,给大家的生活带去多一份美好。“每一天听到的是美好的,感知到的是美好的,美好总会与美好再次相遇。”

我是史岩,我在嘉友圈等你,快来加入吧!

点此进入嘉友圈

编辑:卢伊琳

责编:羊丰伟

审核:金周斌


评论·35
红高粱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11月13日
137***318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11月12日
👍
187***301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11月12日
陶笛演奏之美
159***924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11月12日
139***829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11月12日
👍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专题

嘉友圈圈主来啦!

原创
我说两句…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