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石”问“路”·记者埃及行|沙漠中的巨石工厂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潘晓琴 鲍嘉 摄影记者 丁思源 通讯员 魏平
2023-12-10 06:304.1万阅读
ad20780ae4da2cf00d5ae51163a6c5c.jpg




  12月8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派出两位记者远赴埃及,跨越6个时区,去寻访一家嘉兴企业——中国巨石在埃及扎根发展的故事。

  埃及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两国之间的交流始于古代丝绸之路,两国之间的友谊绵延至今。埃及不仅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也是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也就在这一年,巨石落户埃及。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自此拉开序幕。由此,巨石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践行者。

image.png

  今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回首过去这11年,巨石在异域扎根,在异域成长。11年间,巨石埃及总产能达到34万吨,总投资10亿美元,总资产增长4倍;11年间,巨石成为中东、北非地区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11年间,巨石推动埃及玻纤行业从无到有,助力埃及制造业产业跃升,造就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巨石“明珠”。

image.png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跨国采访,解答诸多疑问——面对地域藩篱,中国企业如何在异国他乡发展壮大?面对文化差异,中国企业如何做到求同存异?面对共同的发展课题,如何实现互利共赢?面对中国企业的入驻,埃及从官员到老百姓又是怎么看的……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跨国采访,以巨石为窗口,探寻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实现对话的生动实践,希望以巨石为缩影,探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后所探求的美好图景。

  埃及,我们来了,带着这些问题而来!


012cf8c7460a68f4d6cd32a63682e67.jpg

点击▲图片,进入“一带一路”上的301生产线


  开罗时间12月8日17时,飞机舷窗外出现了蓝色的大海与黄色的海岸线,虽然我的手表上仍然显示着北京时间——23时,但我们知道红海到了,埃及到了。

  走下飞机,随着周围的埃及乘客一起走向关口,身处异域的感觉立刻袭来。办理入境时,埃及对中国的友好和热情从“落地签”的一刻就能感受到。我像在景区门口买票一样办理了落地签证,继而以10秒的速度通过了不需任何电子CHECK的开罗海关。

image.png

  站在机场入境大厅,两幅马赛克镶嵌壁画格外显眼,一幅是古埃及人的画像,一幅是金字塔与东方明珠的“合影”,中埃两国的友谊由此可见。

image.png

  出关后,中国巨石埃及项目人事部的小伙马博文顺利接上我们,赶往巨石埃及项目现场——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image.png

  一路上,是双向六车道和八车道的高速公路,窗外,茫茫沙影中,随处可见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工程。

  马博文告诉我们,近几年,埃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几年前,从开罗到其他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很少。如今,以开罗为中心,向尼罗河三角洲区域辐射的高速公路逐渐成网,民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这背后,就有来自中国的强大助力。”

  我们不禁感慨,“要致富先修路”的中国经验,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image.png

  经过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这里位于红海之滨、苏伊士运河之南,地处亚非欧三大洲要津,区位得天独厚。

  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埃及期间,与埃及总统塞西共同为合作区二期揭牌。在中埃两国元首共同关心下,合作区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和“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对接的示范项目,成为埃及和红海两岸工业现代化的一张崭新名片。

  巨石埃及公司是园内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也是中国在埃及投资的最大制造业项目。走进巨石埃及公司生产基地,中埃两国国旗飘扬。

  车间内,生产线24小时运转,2000多名埃及员工与30多名中国管理和技术人员紧密合作。车间外,一辆辆货车有序排队,将下线的玻纤产品运往苏科纳港和塞得港,经由苏伊士运河或地中海销往世界各地。

image.png

  当晚,热情的巨石员工把宿舍楼402房间留给了我。他们说,这间宿舍对巨石埃及项目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当年具体推进巨石埃及项目的公司副总裁曹国荣住过的宿舍。

  2011年,在巨大的反倾销压力下,曹国荣被巨石派来埃及探路,在几个选点中选择了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这里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生产玻璃纤维的原料问题,比如石灰石、石英砂、高岭土等;有充足的劳动力;地理位置优越,产品很容易运到欧洲……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建厂产品进入欧盟零关税!

image.png

  经过慎重考虑,中国巨石总裁张毓强决定在埃及建厂,在他看来,埃及项目建设短期看是为了规避反倾销,长远看,北非经济发展起来后也是一个大市场。2012年,巨石最终确立了“埃及巨石要用7到10年实现20万吨产量”的规划。

  如今,这座沙漠中的巨石工厂总产能达到34万吨,总投资10亿美元,使埃及当地玻璃纤维行业实现从无到有,成为世界第四大玻纤生产国。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工厂,看中国企业如何融入当地,推动当地发展,倾听埃及人对中国企业的最真实感受。


编辑:沈婷

责编:耿俪洳

我说两句…
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