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今天,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省经信厅公示了2023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不含宁波),浙江东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脉通智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嘉兴企业研发中心上榜,认定数量创历史新高。
据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是浙江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在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研发机构,旨在强化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电脑前,研发人员正在对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晶粒度进行检测,进一步了解产品的组织结构……走进位于嘉兴经开区的浙江东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
作为台湾东集团在大陆投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浙江东明成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不锈钢紧固件和不锈钢线材。2004年,东明公司建立了国内不锈钢紧固件行业唯一的2万吨自动化仓储系统,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紧固件供货中心之一。
“公司的紧固件产品共有3万多种,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生产过程中的一线数据和的技术中心的检测数据相结合,看能不能满足相应科研项目的推进需求。”浙江东明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沈家民说。
相较于碳钢紧固件,不锈钢紧固件产品的强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更好,市场前景也更广阔。目前,在不锈钢紧固件细分领域中,浙江东明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榜首,达到40%左右,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也超过了20%。面向新兴产业谋发展,东明正加速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拓展,与光伏、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让更多“创新因子”诞生于车间,成长于实验室,最终走向市场。
沈家民表示,技术中心会不仅每年会计划做一些科研项目,还会和嘉兴高校及省级高校开展一些科研攻关项目,今年的年产值预计可达30亿元左右。
突破医用高分子管材关键技术,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内首批次新材料、浙江制造精品;拥有多腔多层微尺寸高精度医用高分子管材制备技术,建立了年产3000万根的生产能力,打破了欧美日技术强国的垄断……脉通智造是目前国内唯一可提供全面介植入医疗器械材料与CDMO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技术中心可谓居功至伟。
“在企业技术中心的专家博士领衔下,我们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了医疗器械关键材料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高分子材料、膜材料、金属材料、智能材料等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于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替代进口材料,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产品优化和市场拓展。”脉通智造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脉通智造拥有国内外专利证书超200项,新产品应用于300余家客户,其中不乏强生、美敦力等全球知名企业。
这只是嘉兴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嘉兴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增强企业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同时,引导企业实施开放式运行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引导企业建立高效和良性运转的创新系统。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研发认定国际首台(套)装备1项,国内首台(套)装备12项,省内首台(套)装备166项,嘉兴市首台(套)装备753项,越来越多的嘉兴产品走到了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技术中心是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与对外技术交流的纽带,结合企业和市场发展实际,我们鼓励企业多方式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包括企业自主建设、集团内部联合建设、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嘉兴还按照“梯队培育、服务指导、政策扶持”的思路,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做深做细,并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一次性15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专项奖励。
编辑:徐宇洁
责编:潘晓琴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