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劳动与创新成为了新时代的主旋律。为助力“双减”,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坚持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在校内开辟了“江南人家百菜园”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在劳动中探索、发现、锻炼和创新的能力。
那么,我们的小菜地里会有哪些学问呢?同学们又是怎么解决的?一起来看六年级同学们的项目化学习成果汇报吧!
开学初学校又给每个班级分了一块菜地,同学们又可以种菜啦。六年级毕业班的孩子们尤其高兴,回想起去年的种植与收获,大家都十分期待。用好一方小菜地,种好最后一茬菜,同学们发起了“毕业季,蔬菜与我共成长”的倡议活动。前期收集了很多同学们的意见和想法。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蔬菜,同学们分别给自己喜欢的蔬菜制作了精美的图鉴。
不仅如此,同学们还对班级小菜园提出自己的规划意见。最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了小菜园的规划设计图。
历经秋冬和春夏,在同学们的辛勤照料下,班级的菜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动中同学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冬日的突然降温,让菜地里不少菜苗都蔫了。为了让小菜苗们顺利过冬,同学们在菜地搭建起了温室,前后经历了三个版本的迭代。
为了在周末和假期实现给小菜苗自动浇水,同学们利用土壤干湿度检测模块,对arduino开发板进行编程,自制了自动浇水装置。
六年级大部分的班级菜地在食堂和教学楼的中间,边上还有很多高大的树木会遮住阳光,有些菜苗因为光照和温度的不足,叶子都发黄了。为了实现给小菜苗补充光照和温度,同学们又发挥创意组装了“小太阳灯”。
同学们又进一步研究了土壤的配比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和资料查找,调整了盆栽蔬菜的土壤配比,并将研究的成果绘制成了思维导图。
在这次《“蔬”香为伴,“勤”满校园》的项目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同学们还将本次项目化活动经历编排成课本剧,并在南湖区2023年小学生综合实践学习成果展评中汇报演出。
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立足于劳动制作、实践探索的同时,让学生锚定更高的目标。创新创造,不仅要成为学生对自我学习的最终要求,更是要在学生的实践制作中成为融合于记忆与肌肉的终身习惯。
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生学习创造的发生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在这样的项目化活动中,学生以非正式学习的方式,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起自我挑战,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负责,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利用知识的更新与迭代创新性地解决了问题。
编辑:徐迪
责编:羊丰伟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