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在嘉兴,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划分有序的空间区域,智慧感满满的办事场景……这是嘉兴政务服务的“硬环境”,通过迭代升级,让群众和企业从一进入办事大厅,就能感受到舒适和便利。
“VIP式”一对一的办事体验,高效、贴心、温暖的办事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的办事速度……这是嘉兴政务服务的“软实力”,在一次次的改革深化下,群众和企业的办事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
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服务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更有吸引力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
嘉兴如何扩宽服务维度,拓展服务深度,提升服务温度,持续擦亮“全嘉服”政务服务品牌金名片?
便民成效“实起来”
从“东奔西走”
到“全市通办”“跨省通办”
“你好,我最近在嘉兴港区买了一套房,要办手续,但是我平时工作在平湖,回去的时候审批中心都下班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日前,平湖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接到了方女士打来的咨询电话。
了解到方女士的诉求后,工作人员告诉了她一个好消息:“现在平湖和海盐、嘉兴港区已打通不动产登记等多项业务,您只需携带身份证、户口本、购房合同等材料,到我们窗口办理即可。”
2023年以来,为回应群众“就近办事”的普遍需求,破解市内人口流动带来的“人户分离”“企业跨区域投资”等情况造成企业群众办事往返奔波、费时费力的问题。嘉兴市打破地域阻隔和信息壁垒,全面梳理全市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全市通办”事项清单。推动办事地点从“属地”向“就近”“任意”政务(便民)服务中心转变,方便企业群众就近“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截至目前,已梳理了39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率达90%。
除了“刀刃向内”提升全市域内“跨层级、跨区域”政务服务能力,嘉兴还将政务服务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迭代升级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
今年1月3日,在秀洲区王江泾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市民潘学秀发放了今年首张长三角跨省通办营业执照。拿到营业执照的潘学秀兴奋地表示,“新年刚开始就拿到证,预示着新的一年一定会红红火火,把生意做得越来越旺。”
而这份喜悦来得并不容易。潘学秀是嘉兴人,一直想在毗邻的苏州吴江区盛泽镇开一家纺织店,原本办理营业执照必须到盛泽的政务服务中心,这让她很为难。事实上,嘉兴和苏州毗邻接壤,尤其是王江泾镇和盛泽镇之间的互通往来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有潘学秀这种问题的人在两地都不算少见。
为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有效破解企业、群众跨区域生产生活和政府部门跨区域协同中的堵点痛点,嘉兴市创新谋划了“区域协同万事通”改革,通过应用跨省共建、数据跨省共享、制度跨省共议,推动形成“协同服务、协同治理”新格局。
截至2023年10月,嘉兴已协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政务服务地图、“区块链+医保智能理赔”、示范区司法执法跨域协作等13项业务场景上线运行,改革红利已惠及示范区三地890余万人次,协同效能显著提升。
嘉善县政务数据办党组副书记杨渊表示,如今通过“区域协同万事通”的示范区政务服务地图,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上海青浦三地57个线下办事大厅、215个综合自助终端和49个政银合作网点得到整合,实现了“一图尽览、一键预约”,大大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办事流程,降低办理成本,让企业和群众更加便捷,真正实现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政务服务“快起来”
一件事一次办,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证件照,是人一生中“亮相”频率最高的照片,但也曾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烦恼。身份证、学生证、资格证……领个证要经历排队拍照,且每办一个证都要新拍照片,不仅麻烦、费钱,照片还常常不是自己满意的。
现在,不用再这么麻烦了!
“这次拍了以后可以不用再重复拍照,这也太方便了!”在嘉兴市政务服务大厅公安政务服务区域“浙里拍照”拍摄点,放置着一台崭新的“一窗通拍、全域应用”综合服务自助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女士通过机器自主拍摄并挑选照片上传至“浙里办”照片全域通系统,她为这次愉快且便捷的办证体验点赞。
去年,嘉兴在省内率先推进证件照“一窗通拍”改革,市民只需拍一次照片,就能在多个部门的办证业务中共享通用,无需重复拍、多头跑。“之前由于各部门间的数据不能共享,证件照就需要各种规格,导致群众需要反复拍、多次跑。”嘉兴市政务数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嘉兴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由政务数据办和公安牵头,19个涉照事项部门共商共治,制定了照片共享的统一标准,并搭建了数据共享平台,满足各部门、各场景人像照片的调取需求。
数据多跑路,百姓就能少跑腿。目前,嘉兴积极打造“10分钟拍照圈”,在全市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83个网点和村社一级352个基层便民服务点启用“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服务,实现公安、教育、卫健等19个部门条线201个涉证件照业务事项的共享应用。
“退休”对千家万户来说,是重要的事,亦是大事。
“没想到这么方便,带了一张身份证,填了一张表,去了一个窗口,就提交完成了。”正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退休事宜的吴大伯连连称赞,办理人告知他的退休手续已当场办结,下个月就可以领到第一笔养老金。
近年来,嘉兴全市上线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联办,办理流程从原来的“五个地方跑”变成了现在“一个地方收”,材料也由40份精简至13份,实现了“一次申请、一窗收件、一站服务、一体反馈”,办理时限由原来145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企业和退休职工办事效率,真正形成“退休一件事”联办的跨界效应。
像“一窗通拍”“退休一件事”等“一件事一次办”服务,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近年来,嘉兴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全面落实国定13项、省定75项“一件事一次办”,并创新推出涉及面广、办件量大的46项本地特色“一件事一次办”清单,年办件量破10万件。
涉企服务“强起来”
从做减法到做乘法,
增值化改革为企业赋能
“营商”变“赢商”。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一流的政务服务。
2023年10月,浙江省委召开现场会正式打响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发令枪”。“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是浙江省打造营商环境高阶版的新路径。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新形势下推动政务环境全面优化提升的先进理念和第一动力。
什么是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如果说,传统的便捷服务是做“减法”,以简材料、减环节提升服务效率;那么增值服务就是做“乘法”,在基本政务服务便捷化的基础上,通过集成提供人才、金融、科创等服务,为企业赋能倍增。
当前,嘉兴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站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关口,广大市场经营主体对政务服务的各类需求也在转变。除了办理证照等基本政务服务需求外,它们对人才、金融、科创等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更为渴求。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正是在“优化提升基本政务服务”基础上的一次改革。该如何更好地从企业需求出发,着手推动改革?嘉兴已有新探索。
走进南湖区政务服务大厅,现场不少企业办事人员前来取号办理业务,除了窗口服务,大厅设有智能导服、精准接洽、项目审批、联合会商、自助服务等功能区域,现场秩序井然、方便快捷。
“今天我来注册开办公司,工作人员很快就帮我办好了营业执照,又送了一个温馨的‘大礼包’,办事快、态度好,真的非常感谢!”近日,张先生计划申请注册成立一家广告公司,在服务中心办理完业务办结后,还收到了一份针对新开办企业定制的“嘉兴创业包”。这份大礼包内含营业执照、印章、税控盘、网银U盾和惠企政策等,让张先生感到省心又暖心。
企业开办、土地使用、税收、社保、水电气网使用等企业生命周期链条上的各项环节,都与政务服务的供给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审批部门服务效能高不高、办事难不难,是衡量企业满意度、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
2023年以来,嘉兴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提升企业办事幸福感,针对传统分散服务模式下,需要各个部门“多头跑”这一特点,全力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实现政务服务从“便捷”走向“增值”。
依托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线下建立开放、高效的“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集成咨询引导、政策宣传、投资指导、项目审批、红色代办、诉求解决等为一体,市县两级已入驻企业服务事项1415个,实现企业“进一门、找一人、办多事”。
从审批流程“大瘦身”到审批时限“大提速”的极简审批,从“洽谈即服务”到“拿地即开工”……每一次改变,都彰显着嘉兴政务服务水平、营商环境的蜕变升级。
百舸争流千帆竞,攻坚克难奋者先。
城市综合实力之争、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之争、第一资源人才之争,基础是营商环境之争。2016年,嘉兴在全省率先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政务服务模式,领跑“最多跑一次”改革,多年来持续用“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以整体政府的理念,以数字化手段,推动群众和企业“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办所有事”,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企业跑”,撬动起全方位、各领域改革杠杆,在深化改革中“跑”出了“嘉”速度。
可以说,如今的嘉兴,“服务就是环境,服务就是招商,服务也是先进生产力”这句话,已经从理念转化为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改革和一个个实际行动。
新的一年,嘉兴将继续乘势而上,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紧紧抓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牛鼻子,重点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从数据管理、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三个方面发力,打响“全嘉服”政务服务品牌,创新数据要素治理,筑牢数据安全堤坝,营造公平资源交易环境。在勇挑大梁、勇立潮头上迈好第一步、展现政务数据新气象,让贴心的政务服务成为嘉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编辑:徐宇洁
责编:耿俪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