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读嘉“一线”栏目推出了《小区电动车消防隐患大,市民焦虑:谁来管?怎么管?》(点击查看)的报道,关注嘉兴小区内电动自行车乱停放乱充电造成消防隐患的情况,引发了广大市民热议。目前,文章的读嘉平台相关评论超600条。
在众多网友评论中,不少市民表达了对小区电动车乱充电现象的担心,也有部分市民对电瓶厂家提出质疑,建议从源头管理电动车充电隐患,还有部分市民建言献策,建议改建多个集中充电点,满足电动车主的需求。
“电动车充电统一安置在室外!”
“还有飞线充电的,的确要加强管理。”
“那电瓶车停哪里,尤其下雨,露天肯定不行啊。好难。”
“彻底解决方案是需要在小区建设时就要规划好充电的位置。在方便住户充电和集中统一之间要有一个平衡点。”
“要从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不要老说不怎么怎么怎么充电。质量不过关哪里充电都是危险品。”
“我建议从源头抓起,严查生产商库存,特别是电瓶厂家,一抓到底决不手软,严格执法。”
……
可以发现,很多网友都希望能够加强监管,规范电动车充电。那么,这些潜藏在居民身边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隐患,到底怎么管?
小区业主:安全重要,但方便亦然
“我不在家里充电,不知道要去哪里充电啊。”提起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今年56岁的范先生犯了难。他的腿部患有残疾,平时上楼梯都非常困难,他常用的电动三轮车一直停放在自家窗户下面,需要充电时就从家里拉出一根电线。
范先生表示,自己不是不愿意改变,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充电。
除了“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室内停放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心。在嘉兴,不少老小区的一层是自行车库,那里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防止车辆被盗。然而很多居民为了方便,直接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车库门口的过道里,即停即走。
电动自行车燃烧实验证明,一旦车子燃烧起来,毒烟会迅速向上蔓延,很快就能导致整幢楼陷入毒烟密布的状态,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面对已知的风险,仍有不少居民选择继续这样做。“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做的,从来没出过什么问题,真要出问题,下来处理也很快的。”67岁的孙阿姨不以为然地说。
看着自说自话的孙阿姨,居民田恬抱怨道:“我每次看到这种情况都挺担心的,最近事故那么多,真要出了事,后悔都来不及。”
社区物业:劝说为主,规定存在模糊界限
昨天,南湖区新兴街道王安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家一楼的住户从屋内接出一根充电线,正在为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于是立即上前制止。
“如果真的有什么危险,我在家里就能看得到,立马处置就好了,不会出问题的。”虽然业主薛先生立即停止了充电,但是言语中透露着不服气,“又不是只有我一家这样做,怎么不管管别人呢?”
对于这样的抱怨,物业工作人员早已见怪不怪。虽说房屋一层就是业主的自行车库,但还是有少量住户选择从屋内拉线充电。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住户不仅会“飞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有时还会给家里的电动汽车充电。
其实,早在2016年,《浙江省消防条例》修订时,便在第二十八条明确:“禁止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停放电动车。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给电动车充电。”
2021年6月,应急管理部颁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也明确写道:“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充电设施应当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
但相关规定存在模糊的界限,比如最近一次发生火灾的地点便是地面架空层,并不在“管理规定”明确禁止的范围内。在嘉兴不少小区,架空层都是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停放电动自行车、堆放杂物的现象并不少见。
“物业没有执法权,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只能耐心劝导和发布提示,告知其危害性,业主能不能听进去完全靠自觉。”提及这个“硬伤”,物业工作人员既无奈又心酸。
“和其他城市相比,嘉兴的电动车总量不算特别大,相对来说各项措施还算比较完备。”据嘉兴市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朱宏戈介绍,嘉兴各物业公司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会通过安装灭火喷淋装置、限制电动车进电梯等方式降低火灾风险。目前,协会也已向各公司发出了进一步严格电动车管理的提醒。
职能部门:专项整治,未能带来常治长效
电动自行车乱充电的行为就像一个不定时的“炸弹”,时刻威胁着居民的安全。面对如此重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嘉兴消防部门早有动作。早在2022年,全市各级消防部门就已经陆续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对发现的消防隐患进行了整改和查处。
据嘉兴市消防救援支队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科的王玮介绍,平时的检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行为。
首次发现时,检查人员会对当事人进行劝导和告诫。当事人现场立即整改的,可以依据“首违不罚”的原则不予处罚;拒不改正的,将会依法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然而,实际操作中,消防监督检查人员无法24小时穿梭于嘉兴各大小区,只能靠常态化的检查和突击性的暗访进行集中处罚。
最近,全国各地频发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再次敲响了警钟,市消防救援支队也正在部署开展新一轮的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检查。
“近期,我们将对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各楼层等区域是否存在电动自行车占用公共区域停放充电、疏散通道是否堵塞及有无‘飞线’充电行为,消防设施是否完整好用,电缆井、管道井内部是否堆放杂物等进行检查,同时组织疏散演练,最大程度消除安全隐患。”王玮对记者说。
事关安全,必须“来硬的”
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数新建小区对于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和充电区域有统一规划,电动自行车乱充电造成的消防安全隐患往往发生在一些管理不到位的老小区。实际操作层面,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的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嘉兴一些地区的探索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梯控”一网管:
高调拒载电动自行车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勿将电动自行车驶入电梯,谢谢!”在南湖区耀城广场小区2号楼,当居民试图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时,电梯就会发出语音警报,并在“拒绝”后关门。
2023年,“为200幢住宅建筑加装电动自行车禁入电梯系统,防止电动自行车进门入户引发火灾”被列入南湖区民生实事项目,南湖区投入资金200万元,先后为风清云都、信达兰庭等在内的200多幢高层住宅的400多部电梯安装智能梯控系统,并纳入“一网统管”平台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从源头上管控电动自行车“乘梯上楼”,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完成。
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电动自行车智能阻车系统是在电梯轿厢内加装电梯专用AI摄像头。电梯专用AI摄像头具有电动自行车自动识别功能,一旦有车进入电梯,摄像头就可将其识别出来,并发出“电动自行车禁止入内”的语音警告,且完全不妨碍幼儿推车、轮椅等的使用。
“通过安装电梯‘梯控’系统,我们能提醒居民及时将车辆推出电梯,利用科技赋能,成功将电动自行车‘拒之楼外’。”南湖区消防救援大队相关负责人说。
“飞线”全消除:
强制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专区”
毛衫产业是秀洲区洪合镇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受产业集聚效应的影响,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居民被吸引到洪合镇。生产和经营相结合的自建房底数较大且人员构成复杂,一度让洪合镇的消防安全环境隐患重重。
“现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有了专门的位置,比之前方便多了。”提起楼道门口这一排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住在洪合镇富民路的洪先生赞不绝口,“我们不用再从屋子里拉线出来或者把电瓶带进屋子里充电,这样安全多了!”
去年,秀洲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出租房屋安全管理集中整治行动,联合公安、消防、行政执法等部门对居住出租房、生产经营性自建房、沿街商铺(住人)开展专项整治。该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整治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出租房内或楼梯过道内‘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必须设置在室外”。
“刚开始整治的时候,很多居民不理解。但是为了安全,必须要彻底消除隐患。”洪合镇应消办相关负责人翻开厚厚的本子,里面详细记录着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对生产经营性自建房进行检查的“安全管理现场检查表”。
如今,秀洲区的生产经营性自建房都拥有了集中的室外充电处。小小的改变,托牢了千家万户的安全底线。
你身边有电动车乱停放乱充电现象吗?欢迎登录读嘉APP《一线》栏目提供线索。《一线》将继续追踪关注。
新闻链接:一线热评|合力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痛点”
策划:沈炳忠 杨志勇 杨洁
编辑:徐宇洁
责编:姜鹏飞





推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