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新闻链接:一线追踪|电动车乱充电引热议,消防隐患排查刻不容缓!(点击查看)
正月没过完,大街小巷的“中国红”之间还留存着几分年味。本该迎战“开门红”的日子里,却接连有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火灾的噩耗从全国各地传来,这不得不让每个闻讯之人深刻反思: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怎么这么难?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最朴素的追求。电动自行车充电带来的风险众所周知,但历经多次劝导和整治,依然有车主屡教不改、以身犯险,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公众消防安全意识的缺失,更是公共充电设施无法适应居民需求的现实。唯有形成合力,才能共同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痛点”。
居民是最广泛的电动自行车使用者,要想根除隐患,首先要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这不仅需要电动自行车主“自律”,克服懒惰情绪,避免“飞线”充电、过度充电,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更要靠小区业主的“他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勇于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维护公共空间秩序。
物业是基层安全的维护主体,要想根除隐患,离不开物业的宣教劝导。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引导大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安全。同时及时检查充电设施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安装摄像头、消防报警器、消防栓、灭火器等安全设施,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在发生爆燃事故时,能够及时扑灭火灾。
消防部门是安全隐患的排查机构,要想根除隐患,离不开消防部门的重拳出击。如今,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已经正式纳入全国性法规,处罚车主的不自觉行为也有章可循。因此,需要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并且重拳出击,对不符合规定的个人、集体开出“罚单”,为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确保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已经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比如扬州市推行“满电回家”工程,倡导市民在单位充电、满电回家,从而减少小区火患;南京市增设“车进梯停”系统,极大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玉溪市“落户”了一批新能源充换电一体柜,降低了快递从业人员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起火的风险……
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痛点”早已不是一个新的现象。长远来看,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还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发力。只有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才能真正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策划:沈炳忠 杨志勇 杨洁
编辑:徐宇洁
责编:姜鹏飞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