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年。4月19日到21日,在此背景下,2024年浙江省翻译协会年会暨“翻译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此次活动由浙江省翻译协会主办,嘉兴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翻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翻译中国”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探索,翻译与文化自信,典籍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与新技术,新时代翻译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翻译自主理论体系的创建……
本次年会以“翻译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汇聚浙江省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及师生的思考,共同探讨翻译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深远影响,为翻译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与力量。
嘉兴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於建明代表嘉兴大学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
他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与各位专家学者携手并进,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翻译人才,共同推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华树教授在论坛上作了《大语言模型发展背景下翻译专业教育的困局与破局》的报告。他认为,在当前大语言模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翻译专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行业对翻译的新需求、教育内容与技术发展脱节、传统职业技能的边缘化以及学生的技术依赖性等问题。他建议,翻译专业教育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技术融合,提升师生技术素养,重视技术课程建设,加强教育智能化建设。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创新和变革,翻译专业教育才能在新时代绽放新的生机,培养出具备前瞻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翻译专才。
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胡宗锋基于自己多年来翻译贾平凹作品过程中的手记和思考,指出翻译的艺术实际上牵扯到很多似乎与翻译无关的文化内容,特别是原作(中文小说或诗歌等)创作背景等容易被译者忽视的因素,译者须正确理解母语及其文化,在此基础上方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大亮在论坛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是一-种二元思维模式,它们之间因缺少中间的过渡环节而倍受争议。融通中外是新时代提出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新概念,可以有效解决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困境与争论。
嘉兴大学喻锋平教授在论坛中作了主旨报告,他建议,为正确理解这些中共一大代表在译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时采用的译述方式,译者应该从译述方式发生的历史语境入手,辨析中共一大代表译介作品标注译述方式的原因及其译述作品的特征。
活动还安排4个分论坛同时进行的专题论坛,并为获奖者进行了颁奖。
(照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曹雅严
责编:沈爱君
审核:张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