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帝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顺应天地阴阳四时变化之道,调摄起居食饮劳作情志之术,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养生财富。
即日起,嘉兴市中医医院联合读嘉·健康频道推出“读嘉健康·节气养生”系列策划,传承中华养生智慧,细数四时阴阳变化之理,晓喻节气养生宜忌,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浪淘沙令·小满
高蝉鸣翠柳,榴红醉眸。风徐雨淅苦菜秀①。
花开半夏靡草朽①,春芳难留。
麦丰待稔收①,稻香清幽。清和入序无暑忧②。
大成若缺壮志酬,小满含羞。
注:①小满三候分别为:一候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有观点认为是指中药里的败酱草,《诗经》有句:“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其味苦涩、回味甘甜,性寒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主治痢疾、疔疮、痈肿、黄疸、血淋等病症。二候靡草死,靡草,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从中医的角度看,靡草为夏枯草的可能性较大。三候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②清和入序无暑忧,改编引用宋代巩丰《晨征》中的诗句:“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意思是:立夏不久,气候尚且温和,并不太热,尚无暑热的烦忧。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物至于此,小得盈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未成熟,故称小满。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24个节气里,有“小”则必有“大”,如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然在小满节气,这种现象被打破,小满,孑然而已。为何如此?天道忌满,人道忌全。孑然小满,充分的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生活,需要余地和留白。
谦抑,是小满的最好注解。小,微也;满,盈溢也。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人满则骄。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处世,切忌太满,满而不盈,才能有上升的空间。那尚未完满的部分,是沉静增长、从容精进、逐渐成熟的余地留白。花未全开,月未全圆,那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小满留余,为的是让每一个奋进的你我,懂得人生之路,要脚踏实地的“接地气”。当你我在苦恼“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时候,换个思路,打开格局,将宏大之理想,拆解成数个微小的具体的清晰的路径和目标,不断向前不断靠近。进步之后有欢喜,留白之处有期许,这,就是小满。
未完满的小满,是人生不断奋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所在。不论是在人生所面临的已得之欢悦,或是未得之希冀,苦,是必须经历的磨砺。不经历一番寒彻骨,生命便无法走向盈满。这,是小满的规律,也是人生奋进的规律。
人生勿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
小满的到来,标志着炎夏登场,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暑热之气夹带着湿邪随时可能侵入人体,引起心烦、失眠、湿疹、疲劳、消化不良等小毛病。这个阶段的养生重点是防暑养心,健脾祛湿。
一、起居养生——午时小憩益心阳
夏三月在睡眠上当遵循“夜卧早起”的原则,但因晚睡早起,不少人在中午的时候会犯困,这时候小憩一会儿,对心脏有好处,因为午时对应的是心经。中医历来有睡子午觉的养生法。每日午时是阳气最盛,也是阳气渐消的时刻,此时少息可以养阳。子时是阴气最盛,但也同时是阳长阴消之时,故熟睡以养阴。
适当的午睡(时间不宜过长,约在半小时左右),将阳气养好,对下午的精神状态也是极有助益的。有条件的尽量平卧。趴在桌子上睡,则会造成身体多处的压迫,气血运行反而不畅。所以,很多人趴桌上睡醒,精神不但没有恢复,反而更差了些。
另外,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
二、饮食养生——健脾养胃食清淡
小满初候即见“苦菜秀”,食“苦菜”,可清热凉血解毒,对各类疖肿、体内热盛而导致的出血、便秘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小满时节,“黄瓜、樱桃、蒜苔”等应季“三鲜”果蔬华丽登场,这些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不仅能补充人体水分还可补充微量元素。但要注意,果蔬一定要“鲜”,久放不仅容易造成营养成分流失,在气温渐升的初夏时节,还容易变质腐烂,误食易造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的发生。
小满时节,天气闷热潮湿,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和高发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饮食调养宜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同时,少食或不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油煎的食物。
三、运动养生——适度运动晒头背
小满适宜做一些怡养性情的运动,如下棋、书法、钓鱼等,或在清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运动结束后应适量饮水、及时补充体液。
“头为诸阳之会”,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人体后背,在阳光和煦的清晨和傍晚通过晒头、背部可以很好地补充阳气,让身体达到微微汗出的程度,可使补充到身体里的阳气舒展、升发。
四、情志养生——静养宁神勿放纵
小满时气温升高,素有“小满天逐热”的俗语,天气渐热,心火渐旺,情绪愈发容易烦躁不安。容易出现因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
《河间六书》中有云:“心火旺,肾水衰,乃失志而狂越。”肾水不足,心火又旺,性欲就会变强,愈泄则水愈不足而火愈旺。孙思邈在《摄养论》中提出了解决方法,即“勿接阴以壮肾水,当静养以息心火。勿与淫接,以宁其神,以自强不息,天地化生之机。”趁初夏还不是很热的日子,要宁神清心,勿随嗜欲,而不是等到非常亢进的时候再压抑或放纵。这也是“天道亏盈而益谦”的小满养生智慧。
五、穴位养生——祛湿健脾保健康
小满过后,雨水增多,嘉禾大地也将进入“梅雨时节”,天气闷热潮湿,人体易受“湿邪”侵袭,患上脚气、湿疹等皮肤病,也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等不适。此时可选择艾灸或按揉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等穴位以健脾祛湿(中脘和阴陵泉参考谷雨篇,足三里参考雨水篇)。
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具有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的作用。
此外,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升散为阳。所以,夏季容易出现心情不宁,心烦不寐。可选择按揉劳宫穴以养心安神。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具有清心泄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的功效。
六、养生药膳
百合枇杷羹
材料:鲜百合、鲜枇杷各30-50克,白糖适量。
做法:鲜百合、枇杷干净,一同入锅,加水煮熟,食用时,加入白糖适量即可,糖尿病患者禁食。
功效:滋阴润肺,清热止咳。
冬瓜薏米排骨汤
材料:排骨250克,冬瓜200克,薏苡仁、山药各30克,玉米须10克,葱、姜、料酒、盐各适量。
做法:排骨冷水下锅,放入姜片去腥,水开3分钟后,撇去浮沫,去血水盛出冲洗干净备用。锅中倒油,五成热时放入葱段和姜片炒香,再倒入排骨放料酒去腥炒至变色后倒入开水,放薏米、山药、玉米须,炖半小时后放入不去皮的冬瓜和少许盐中火炖煮20分钟即可。
功效:解暑清润,健脾祛湿。
七、养生茶饮
材料:白茅根15克,带皮冬瓜30克,带皮生姜1片,大枣2枚(掰开)。
饮用方法:每日1剂,加适量清水煮沸后代茶饮。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利水。
八、养生足浴
材料:茯苓30克,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实各15克。
方法:加入1000毫升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半小时,放凉或兑入冷水至40℃左右后泡脚15分钟即可。
功效:祛湿化痰安神。
九、养生功法
《二十四节气导引法》相传为道教养生家陈抟老祖陈希夷所创,又称为二十四节气坐功却病图、四时坐功却病图、却病延年动功等。有关它的最早文献记录为明代署名铁峰居士所撰《保生心鉴》一书,后世众多养生书籍《万寿仙书》、《遵生八笺》等纷纷收录,并编入清朝皇家的《四库全书》,得以广泛流传。
小满单臂托举式:盘坐,左手按住左小腿部位,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应一手上撑,手掌向天如托举重物;另一手向下支撑,如推开大地,形成上下对拔,将胸廓撑开,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此法适合每天晨起练习,可防治肺腑蕴滞邪毒、胸胁苦满、心悸、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等症。
嘉兴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嘉兴市中医药重点学科。科室现开设有治未病科、治未病(针灸)、治未病(推拿)、治未病(阳康)、治未病(肿瘤)、节气养生门诊、治未病(城东院区)7个专科门诊。现有专职医务人员9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5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有嘉兴市卫生职业技术标兵、嘉兴市卫生职业技术能手各1名,嘉兴市中医新苗3名、嘉兴大学讲师1名、嘉兴良匠培养人才1名。
科室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为患者提供未病调养、病中治疗、病后康复服务。坚持传统中医的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利用名医和专家作为专业技术支撑,运用相关中医诊断仪器,结合现代医学和设备检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疾病防治体系,为广大百姓提供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体检)、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干预效果评估等。同时运用针刺、艾灸、火罐、三伏贴、推拿、刮痧、理疗、熏蒸、膏方、药膳、茶饮等中医传统疗法针对中医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颈肩腰痛、肥胖、失眠、疲劳状态等进行养生干预,以达到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的目的。科室重视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立项7项、厅局级9项,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40余篇。近年来先后承担浙江中医药大学、嘉兴大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立项教学类课题2项,开设了中医教学门诊,每年接收来自各级医院的进修医师十余名,每年带教住培医师、实习生、见习生数百人次。
地址:嘉兴市中医医院9号楼2楼
科室电话:0573-82078912
相关链接:
读嘉健康·节气养生①|“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节气养生九要点
读嘉健康·节气养生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节气养生九要点
读嘉健康·节气养生③|“春雷乍动惊蛰虫,桃灼其华草木葱”,惊蛰节气养生九要点
读嘉健康·节气养生④|“昼夜均,寒暑平,上下天光碧万顷”,春分节气养生九要点
读嘉健康·节气养生⑤|“一念清明祭先宗,慎终追远思念浓”,清明节气养生九要点
读嘉健康·节气养生⑥|“红紫妆林花香溢,春满弄晴泛涟漪”,谷雨节气养生九要点
读嘉健康·节气养生⑦|“山林雨歇云初晴,风暖人间日光盈”,立夏节气养生九要点
监制:怀小峰 张奎超
策划:高锦洁 袁正 沈萍
文字:嘉兴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 管志敏 陈慧敏
出品:向北战队
编辑:曹雅严
责编:袁正
审核:张奎超
推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