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白玉兰”花开时!祝嘉兴2.4万名护理工作者节日快乐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徐杨蕾 通讯员 谢震宇 陆李萍
2024-05-11 06:001.5万阅读

  五月,繁花似锦,鲜花盛开。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如约而至。

  护理工作平凡而伟大,身着一袭白衣,看似无奇,却似点点星光为万千患者带去温暖。人们常将护理工作者称为“白玉兰”,他们时而踏霜踩露而出,常常披星戴月而归,明天就是国际护士节,让我们向嘉兴全市2.4万名护理工作者深情地道一句:“节日快乐!”

那个温暖的声音,让她走上护理岗位

  “叔叔,接下来我们去拍片,跟着我走就好,我会全程陪着您。”周五上午,杨思兰正陪着市民王叔叔辗转于嘉兴市第一医院门诊各诊室和检查科室间。

  2020年硕士毕业后,杨思兰来到嘉兴市第一医院从事护理科研与重点学科建设相关工作。传统理解上的护理工作,多在临床,杨思兰时常被问:“为什么会选择读研?”她总是坚定地回答:“护理工作,不止眼中看到的点点滴滴,背后有许多值得研究学习的。如果我的认知有限,能发出的光芒就有限,我想散发出更大的光芒。”

  人生的选择往往带有偶然性,但对于杨思兰来说,走上护理岗位,是从小就有的理想。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有一回病了一周都没好,一名从事医疗工作的姐姐上门来为我治病。”当年幼的杨思兰因生病的难受和对打针的恐惧控制不住发抖时,一句温柔的安抚出现在耳畔,“没关系,不疼的,很快就好了。”

  杨思兰至今还记得那个温柔的声音。而且神奇的是,打完针之后,她的病痊愈了。“虽然已经不记得她的样貌,但我知道她非常优秀,那时的她在我心里是发着光的。”杨思兰也是从那时起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我要走上护理岗位,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温暖。”

  结合自己在学校的研究方向和工作中的亲身体验,在医院的支持下,她的科研项目落点在一个温暖的视角上——中老年人护理爱心陪诊。现在,她不仅是嘉兴市第一医院护理研究生团队组长,也是护理爱心陪诊团活动倡议人。

  “我们感受到老年人看病比较困难,预约挂号需要他们用到电子产品,在大大的医院里找科室、检查室可能要不停问路,向工作忙碌的孩子开口说要去医院也需要思虑。”杨思兰说,“所以我们提出组建护理爱心陪诊团,充分调动院内资源和志愿者,为中老年人提供全流程陪伴。我的研究方向是精神心理健康护理学,我会持续在这个方向推进,将我感受到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择一事终一生,扎根一线护理工作

  交班、照顾危重患者、处理医嘱、打针……在病房一线岗位上,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病区护士长朱金君已经行走了22年。

  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护士,到病区护士长,各项操作朱金君早已熟能生巧,但工作中,她没有一丝懈怠。

  “身在神经外科,我们收治的患者中有许多危重病人,对待他们要小心加谨慎,还不能少了临床的判断能力与经验。”前不久,朱金君有一名因脑出血一直昏迷的患者,插着留置管的手突然肿了,她立刻请专科进行会诊,最后发现患者出现血栓。

  在22年的工作中,朱金君凭着严谨的态度和临床判断能力,化解了许多类似的危急事件。

  朱金君告诉记者:“上个月,我们去参加浙江省护理专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在考核案例中,一名患者受伤的管道外露,一不小心就会忽略。”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这种情况,朱金君一下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凭着日积月累的临床经验,朱金君获得了浙江省护理专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和团队三等奖。而对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金心怡来说,参与考核,反向促进了她在工作中的成长。

  “我算是老师们口中的‘小年轻’。”金心怡说,“我觉得经验要从锻炼中获得,所以在学校时就很积极地参加各种比赛。工作之后,医院知道我有参赛经验,也给了我机会。”

  身为一名年轻护士,金心怡已经两次参加护理比赛,在2022年拿到了市级三等奖,今年获得了市级二等奖。“我们儿科最近感冒咳嗽的小朋友比较多,如果喘起来应该怎么及时判断和处理,是很需要经验的。现在我已经能沉着冷静地判断和处理了。”金心怡说。

  接受采访时,金心怡正值夜班,采访在她的忙忙碌碌中断断续续地进行,其实,倒班是一名病房护士的工作日常。“今年除夕夜我就是在病区度过的,但也没有觉得很辛苦,我确实很热爱护理工作。”金心怡说,“小朋友们都很可爱,我很喜欢跟他们相处。”

  因为时常值夜班,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与朋友们相聚的时间也少了,但这份工作带给金心怡的温暖不少,“除夕夜,小朋友们会对我说‘姐姐新年快乐’,这两天,我也收到了不少护士节的祝福。”

秉持初心,耕耘护理事业

  “汤护士,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家宝宝平时一洗澡就哭闹,为什么在你手里他笑得这么开心?”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管护师汤敏燕正在给新生儿洗澡,她怀里的小宝宝脸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孩子的妈妈在边上感到不可思议。

  “我演示给你看,这样洗,宝宝会比较舒服。”细心又贴心,是汤敏燕的标签,在这个岗位上,她已经耕耘了17年。

  “宝宝出院后的这些事项要注意。”“这样抱宝宝他比较舒服呀。”平日里,汤敏燕总是贴心关照新生儿家属各种事项,新生儿出院前的悉心嘱咐也从不会少,大家对她有着十足的信赖和依赖。时常会有新生儿家属感叹,“以后可以请你帮忙护理孩子吗?”“我家宝宝喜欢你帮他洗澡呢。”

  在犹豫过后,汤敏燕成为一名“互联网+”护士。家长们可以通过“浙里护理”平台“下单”,提出自己的需求,请汤敏燕上门为宝宝服务。这样一来,家长们不用带着宝宝反复跑医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妈妈,你现在有空吗?”记者采访时,汤敏燕10岁的女儿来找妈妈,得到了“乖,妈妈现在在忙,你等等妈妈哦”的回复。

  除了医院的日常工作,互联网上的服务单需要汤敏燕在工作之余去完成,留给自己家庭的时间自然又减少了,但她并没有因此感到困扰。

  “其实所有的职业都一样,需要去平衡事业和家庭,我在护士与母亲的角色中切换自如,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和家庭给的爱,都是我不可或缺的幸福来源。”女儿对妈妈的工作也感到很骄傲,她悄悄准备好了一条手链,打算在周日送给妈妈,这既是一份母亲节礼物,也是护士节礼物。

  也有人问汤敏燕:“你已经被评为‘互联网+护理’优秀护士,为什么不放弃医院的护士工作,做一名专职的‘互联网+’护士呢?”她回答:“没有我的本职工作,就不会有我的‘第二职业’,我会继续耕耘在我的事业上。”

笃学不倦,传承“奇妙的中医护理

  “2002年,我成为一名护士;后来,开始‘兼项’进行一些中医操作;现在,我是一名专职的中医护士。”两年前,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工作了20余年的朱萍萍有了一个身份转变,“其实我原本是学西医的,但我们医院有很多中医特色技术,当时病房里的护士长是学中医的,她在病房里开始运用,我就跟着学。”

  接触中医之后,朱萍萍在大家的印象里变成了一名有些“神奇”的护士。16年前,朱萍萍在病房里遇到了一名患者,听说通过耳诊能看出身体哪些地方不适,于是对她说:“你帮我看看。”朱萍萍回答:“你是不是胃不好呀?”

  两年后,朱萍萍再次遇到了这名患者,他对朱萍萍说:“我要你帮我操作。就是你看了我的耳朵,我去做胃镜检查,真的发现有胃病,及时获得了治疗。”

  肩膀疼、手腕疼、中暑了,都会有人去找朱萍萍看看。朱萍萍成为嘉兴市中医医院传统医学治疗中心的一名中医护士后,通过她感受到中医魅力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时常会有新人来科室学习。除了技术,我更想告诉他们的是中医的辩证思维,将中医诊疗运用在合适的地方。”现在的朱萍萍,成为许多新晋护士的“学姐”,“我是真的喜欢中医,也希望越来越多人能感受到中医的‘奇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余婷婷
责编:王坚

评论·14
读友_TB539H
来自浙江嘉兴2024年5月11日
平凡而伟大👍
春暖花开111
1
来自浙江嘉兴2024年5月11日
赞赞赞 护士节快乐 辛苦啦👍
139***625
来自浙江杭州2024年5月11日
👍
134***033
来自浙江嘉兴2024年5月11日
135***928
来自浙江杭州2024年5月11日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