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塘栖:南源首镇,打造大运河超级IP!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陶慧琳 制作 李耀 沈晓巍 黄韬 刘伟 摄影 王嘉宁
2024-06-29 13:238287阅读

(点击观看视频)


寻·千年地标


广济桥历经500年风雨成“网红”


三月江南,春水初生。

宽阔的水流在镇中穿行而过,依水而建的古镇以河成街,黑瓦白墙,疏影错落,描摹了运河畔枕水人家的独有韵味。

这里是丰子恺笔下的“江南佳丽地”,亦是京杭大运河南源首镇,素有“运河南大门”之称的塘栖古镇。

塘栖古镇位于杭州市北部临平区,始建于千余年前的北宋,塘栖古镇的运河之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广济桥,横跨东西两岸,勾连起生生不息的运河人家。

“广济桥始建于1489年,如今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家乡人都管它叫‘长桥’,跨度有近百米。”古镇多奇人,走在老街上,随意走进一家铺面,便有令人惊艳的文化故事,塘栖老字号“百年汇昌”的掌门人虞铭是塘栖古镇宁波商帮的后嗣,出身于商业世家的虞铭喜史好书,钟情于老字号与商业史的研究。

经商之余做学问,虞铭成了研究地方史的专家,撰写过《塘栖艺文志》《超山志》《余杭商贸老字号》等二十余部作品,是临平区史志学会的副理事长。对塘栖的运河文化,虞铭如数家珍,说到广济桥这处地标建筑,熟记于心的历史故事更是倾囊而出。

“你看,原先桥身是红色石板,青石板是后面修缮所用,还是很好辨认。我小辰光就住在运河边,所以对这座桥很熟悉,对古镇也有很深厚的感情。”岁月的痕迹布满古老的石桥,虞铭触摸着广济桥石板的纹理,将建桥的故事娓娓道来。

据他所说,塘栖古镇的地理风貌是房宇屋舍建在运河两岸,团团被水围住,居民非桥莫过,非舟莫渡,北岸是现在的湖州,南岸是现在的杭州,来往十分不便,因此先民们便将筑桥放在百事之首。

清光绪《唐栖镇》中曾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因此,真正让塘栖的水南、水北连成整体,正是因为广济桥的出现。广济桥全长89.71米,桥高13.65米,中间最大的孔跨度15.8米,桥洞内十分宽敞,两艘大船也能在这里交会而过。明代漕运开通后,凡苏州、无锡、嘉兴等地至杭州的商船必经此地,水陆辐辏,商家鳞集,塘栖镇成为了杭州的门户,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

“繁盛时期,镇上的弄堂据称有七十二条半,石桥三十六爿半,可见人烟稠密。你看,一些老底子的照片上还能看到桥下‘风帆梭织’的名场面。”虞铭翻着老照片资料介绍,依托京杭大运河,塘栖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贾来此经商,最有趣的是,不同的地方来的人,盘踞在此,各自占领了一个个行业:食品行业都是宁波人经营的,当铺大都是徽州人开的,面粉店是江苏丹阳人开的,酿酒作坊是绍兴人开的,做泥水匠的是东阳人……

运河上繁华的商贸往来,一手哺育了塘栖独特的文化底蕴,如今,塘栖古镇保存着许多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古井、石桥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它曾经的辉煌。

“广济桥为塘栖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往大里说,它甚至带动了浙江省近代工业革命。塘栖素以丝制闻名,能在这里建造丝厂,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水路的畅通。”虞铭说,塘栖所处京杭大运河航道枢纽,可以开进大货轮,工厂需要的机械设备、燃料、德国意大利的发电机等都能通过水路运输进来,周边的德清、桐乡、湖州、海宁都是蚕桑基地,与塘栖一衣带水,水路联结紧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塘栖(虞铭 供图)

有了丝厂之后,塘栖的经济面貌彻底发生了改变。塘栖的水北街一片,接连冒出三座丝厂,与织布厂、织绸厂、肥皂厂、碾米厂一起形成了一个工业带,当地种枇杷、养蚕的农民都去丝厂当起了上班族,整个丝厂产业光是工人就达到1万多人……流过塘栖的这条“黄金水道”和广济桥彻底带动和发展了两岸富庶的经济、繁盛的人口。

如今,历经几百年风雨捶打的广济桥,经过修缮后,依然是塘栖百姓茶余饭后休憩的好去处,也成为了游客登临俯瞰古镇的绝佳景点。

行至广济桥下,桥两坡各设石阶八十级,抬头仰视顿生巍然之感,拾级漫步而上,脚下便是那奔流千年不息的运河水,放目望去,古镇风貌一览无余。虞铭介绍,1995年,当地政府为石桥建造了8个防撞水泥墩,以保护古桥免受往来船只碰撞;1998年,又另辟水道,封航保桥。精心保护下,广济桥风采更胜从前,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百年汇昌的这位店掌门深情感慨:“正因为有了广济桥,才有了塘栖的繁华,我要把老店最原汁原味的东西一直在运河边守下去。”‍‍‍

时光如梭,广济桥将时光一寸寸凝固在每一块石头里,成为了古镇岁月印记深处的重要见证,此去经年,它依旧不动声色地守候着运河,守候着运河旁的这座小镇。


访·古镇新貌


火了!大运河IP成小镇顶流


信步古镇街巷,人流不断涌来。

广济桥两头的“水北街”和“水南街”,一条凝住历史,一条奔向现代,小镇的特色老街正以开放之姿迎五洲客。

曾经的“非遗”美食,与市井烟火相融。水北街的各家老字号门前,食客云集,热闹非凡。街巷里延伸开来的一家家百年老店古色古香自成气派,百年汇昌、朱一堂、同福永……花样繁多的美食接连铺排,沁香萦鼻,皆有美名。

游览玩赏间,不时有来自上海、苏州周边的游客三三两两地走进店里,嘴馋试吃土灶刚煮的粽子,临走时还随手购入几大包特产,手作糕点、藕粉、蜜饯、小桃酥,袋子里塞得满满当当。

而在水南街,江南阿二、王元兴酒楼等本土餐馆飘香四溢,咖啡、酒吧、奶茶店等风情小铺店别具一格,时尚休闲风裹挟着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在此驻足打卡。

小镇古时便引来四方风气,而今东西南北各路风味都凝聚一处,非遗体验、餐饮住宿、文创商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充满了鲜活的市井烟火,让塘栖展露出新鲜靓丽的全新面貌。

久居此地的尤美佳最喜欢周末带着爱人和孩子在古镇散步,“最近簪花女特别火,今天跟风做了个造型,古镇韵味十足,这里拍照特别出片!”

水波潋滟,疏影横斜,鲜花绕满的装扮美丽动人,来自异乡的“网红妆”让这座古风犹存的小镇更显灵动与包容;穿梭在青石板路上身着华丽汉服的年轻人,在古桥旁、河岸边,演绎着千年前的风情,让古老的文化在运河的见证下流传至今。

运河古镇如同从时光中走来的画卷,如何绘制出新的风景?于塘栖来说,大运河就是最大的IP。

塘栖古镇河畔有一家云合小院,谐音“运河”,步入小院,满眼的潮玩盲盒令人眼前一亮,这里集合了文创艺术中心、咖啡茶舍等空间,以“大运河”“古镇”“国潮”为锚点,是运河边的一处诗意栖息地。

施洁莹是当地一名95后青创客,也是云合小院联合创始人,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她对运河有着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结。“我对大运河是一份故乡的情怀,塘栖是我的家乡,我想把自己家乡的文化深度挖掘且发扬光大。”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塘栖枇杷和运河文化,她和团队所参与的塘栖古镇景区研学项目将非遗皮影戏跟塘栖枇杷文化结合,打造了枇皮和塘糖一对卡通IP并进行剧情开发和衍生文创产品;搭建“大云合”数字化平台,在“栖游文化数字生活世界”中,共设置了7个文化模块,将塘栖古镇和大运河文化以气味、音乐、手工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打造了一个文旅农商学的融合体验空间。

“通过与新消费模式的融合创新,我想用当下最新的数字手段把千年运河浇灌的地域文化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施洁莹说,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是所有运河子民的责任,青年人应该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之心,用心用情讲好运河故事。

游客与卡通IP枇皮塘糖合影

在运河中涤荡千载的古镇,与时代相遇了,先进的科技与多元的媒介,为小镇未来埋下动人伏笔。

大运河文创园、大运河瓷文化创意基地、以蚕茧仓库为代表的AB岛现存工业遗址等一批运河沿线资源品牌正逐步问世,大运河文化产业生态圈未来可期。

塘栖是活着的世界遗产的一部分,长在大运河柔软而充满生命力的流域中,不只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活着的文化,现代的脚步正为这座水乡古镇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


续·千年文脉


一封信开启大运河的申遗路


塘栖和大运河息息相关,在塘栖生活的精髓就是怎么和大运河打好交道。

千年来,大运河守护着塘栖人的美好生活,它是灌溉之源,它有舟楫之利,它可防洪排涝,亦可浣纱淘米……褪去历史使命,今日,大运河依旧和塘栖人一起繁衍生息。

往昔河惠人,如今人护河。2014年,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这座千年古镇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塘栖积极探索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展现千年古镇的历史底蕴、文化魅力、发展动能。

今年1月27日,在大运河畔,一座白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格展馆应“运”而生,通过旧时光里的老物件,向世人悠悠诉说着一个动人的运河申遗故事。

时光回溯到2005年的12月——时年61岁的朱炳仁,与90岁的郑孝燮、82岁的罗哲文一起,联名起草了一封关于“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公开信,给运河沿岸18座城市的市长寄去,正式揭开了大运河的申遗进程,历经3111天,中国大运河中遗成功。

走进这座蕴含着“运河三老”之一的中国铜大师朱炳仁“记忆”的艺术馆,仿佛令人再一次重温了大运河申遗的全过程。

资料图:“运河三老”

郑孝燮(中)、罗哲文(左)、朱炳仁(右)

艺术馆内展出了大量的大运河申遗和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其中,《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的修改手稿、“运河三老”书信原件等部分珍贵历史文献、照片首次公诸于世。

展陈中,以“应运而生”为主题,特别为大运河创作的大型铜装置艺术品格外吸引人眼球。熔铜艺术呈现的碧蓝色的运河水浪气势不凡,《运河之浪》诠释了生生不息的运河千年文脉;《天下粮仓》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穿越古镇塘栖而过的漕运文化和谷仓文化……

“申遗成功十周年,要让这段历史更贴近老百姓,也通过艺术更好地反映大运河的文化和精神。”大运河申遗先锋“运河三老”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如是说道。

《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

如今,行走在大运河畔,所到之处皆是绿意萌动、花香萦绕,一条长约29公里的临平大运河郊野绿道如同跳跃的脉搏,就如一幅“只此青绿”的美丽长轴缓缓打开。

而在塘栖,朝山面水,林田环绕,运河穿镇而过,群塘汇水而入,美丽的塘超小径将塘栖古镇、赏梅胜地超山、丁山湖湿地三大景观,以及拥有不同风光的自然村庄和多条乡间河道串联成线,配套建设多个嵌入式体育公园、生态公园,重塑大运河生态与历史风貌,为千年运河注入新动能。

——这是大运河科创城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年10月,临平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委会、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将塘栖镇、崇贤街道辖区范围纳入其中,重点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

2022年4月,大运河科创城被正式列入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任务,随后杭州市政府正式发布《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明确塘栖是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十大核心展示园之一。

2022年9月,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在塘栖古镇拉开帷幕,全国大运河沿线近40家古镇共同筹划的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正式成立,一个全新扩容升级的运河“朋友圈”就此建成……

塘栖,它既有江南水乡古镇的玲珑秀气,也沉淀着千年运河的波澜历史,我们期待,这一方活水,能流向更深、更远的前方。


特别鸣谢:杭州市临平区委宣传部、临平区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总策划:沈炳忠 杨志勇 杨洁

编辑:陶慧琳

责编:孔越 羊丰伟

审核:杨洁 金周斌


评论·1
读友许明霞
来自浙江省6月29日 13:57
👍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