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大团队·科创赋能|红船精神的研究者和践行者
读嘉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忱 见习记者 闻心玥
2024-08-24 09:352.5万阅读

WechatIMG78.jpg

1921年夏天,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伟大政党,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彼时的嘉兴学院依托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政治资源和教育资源,率先组建红船精神研究团队。

多年来,学校整合校内外、专兼职研究力量,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年富力强、团结务实的研究队伍。

image.png

十年间的三次跃升

2011年6月16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高校首家红船精神研究机构。

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赵金飞教授回忆:“在学校9号楼的一间房间,六张桌子放中央,三排柜子围一圈,门口挂着‘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的牌匾,这便是当时研究中心的‘根据地’。”

image.png

成立当年,由胡建成等著的国内首部红船精神研究专著《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一书便正式出版,对红船精神主要内涵进行了全面的诠释。

image.png

2013年,中心成立短短两年后,获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全国联合设立的首批8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这代表着研究中心完成了第一次跃升——从校级平台向国家级平台跃升。

image.png

带着建好国家级科研基地的使命,学校给予了中心更多的支持,中心团队也不断壮大。时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吕延勤出任中心主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段治文担任执行主任,成立以著名党史专家、时任《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等校外专家为主的学术委员会,不断助推中心学术研究竞争力提升。在此后的数年间,中心先后获批6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截屏2024-08-24 09.27.31.png

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也是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的精神内核。

“以红船精神研究红船精神,这是中心主任经常给我们说的话,也是我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中心副主任冯彦娟告诉记者,团队的很多课题都是在没有获批项目、没有经费支持,而大家认为值得研究、应该研究的情况下先做起来的,很多成果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

团队协作是红船精神研究中心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之一。很多时候,项目大、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中心人员一起协作共同完成,所有人都主动牺牲节假日时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每年寒暑假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尤其是寒假时候,为备战来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基本没有太多时间休息。”冯彦娟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研究中心一年内斩获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吕延勤主持的“习近平关于红船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0年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团队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突破。研究中心迎来了第二次跃升——从承担市级项目向承担国家级最高项目跃升。

image.png

多年来,紧紧围绕红船精神这一研究核心,中心以“学术创新、精神传承、资政服务”为使命,以项目为纽带组建科研团队,设立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所、中国共产党党建研究所、红色文化与育人研究所、红色文化对外译介研究所4个研究所,不断凝练学术研究方向,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史、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红色文化育人等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中心先后出版《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红船精神:历史地位、当代意义及永恒价值》《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长编(1917—1927)》《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长编(1917—1927)》等专著50余部,发表各类文章共100多篇。

image.png

2020年,中心两项成果分获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二等奖。

在一个个重磅研究成果的发布中,研究中心也完成了第三次跃升——从获得省级成果奖向获得国家级成果奖跃升。

截屏2024-08-24 09.29.11.png

  


红船精神,多元育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大学,嘉兴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把红船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红船精神研究中心以义不容辞的使命感责任感,全面支撑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面助力学校构筑红船精神育人高地。

嘉兴大学整合力量搭建了系列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平台,积极推进红船精神系列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构建出一套特色鲜明的红船精神“五化”育人体系,即特色化学科育人、系统化课程育人、立体化实践育人、精品化文化育人、一体化管理育人。

image.png

这一育人体系的形成,历经了研究探索、系统形成与深化实践3个阶段,是多年积累和创新的结果,“在研究中心团队前期扎实地研究下,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系统阐释的成果,精心打造红船精神学术研究高地。这为我们开展红船精神育人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人文社科处处长彭冰冰教授告诉记者,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中心人员与学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人员及其他教职工一起,不断优化完善红船精神育人“大思政课”体系,校地共建红船精神实践育人共同体,全面构筑红色文化育人场域,积极营造“三全育人”良好生态,推动了红船精神“五化”育人体系的形成。

image.png

“传承、践行、创新”始终是嘉兴大学构建红船精神育人模式的主线。中心研究团队多年来,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主题,沿着“学科支撑、课堂主导、实践渗透、文化浸润、全员协同”的路径不断前行,助力学校各项育人工作实现同向同行、融合贯通。

在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上,《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一课,已经被312所高校选择,共有16.93万人选课,累计互动达到148.88万次,而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在谈到这门课程时,彭冰冰教授告诉记者:“我们的初衷是想开设一门线上课程,不仅我们学校的大学生能上,还要让其他高校的大学生也能听到这门课。”

如何让课程通俗易懂且多样化?彭冰冰找到校内外十多位专家共同助阵,每人主讲一章,构成十章不同内容。“从课程大纲确定到课程上线,我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虽然所有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网课,但大家配合度都很高。最后呈现的效果也非常好!”

课程于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线上课程,每个学期,这门课程都会更新公开课内容,下一次“上新”将会是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的内容。

image.png

红船精神育人总是在潜移默化间。随着校内“红船精神与青春实践”必修课的推广,师生共同创作的原创话剧《初心》在全国各地上演了140余场,随着嘉兴大学作为牵头高校的嘉兴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推进,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服务社会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定。

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正以更深刻的方式被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践行着、传播着。




图片由嘉兴大学提供
编辑:王忱
校对:沈真真
责编:顾亦来
审核:张芬娟


我说两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