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三二一,开工!”就在刚刚,在浙江禾东船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船坞里,伴随着一束束夺目的电焊弧光,全国首艘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内河集装箱船开工建造,这标志着我国在绿色航运和船舶创新智造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国家‘双碳’战略和交通强国绿色交通发展规划的背景下,加大清洁能源动力技术研发,促进低碳、零碳船舶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国内建造处处长沈剑表示。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公布的数据,船舶行业每年的碳排放量约为10.76亿吨,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9%,并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氢能船舶通过氢和氧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和热能,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污染,排放物只有水蒸气,能够显著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成为船舶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选择。
“大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都不陌生,其实相比在陆上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氢能如果应用在船舶领域,成本和技术优势会更加明显。”项目设计师、海大清能船舶(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大和介绍,该船舶设计全长64.9米、宽12.6米,排水量约2000吨,可载货64标箱,续航里程约380公里。根据测算,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这款氢燃料电池动力船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吨左右。
氢能要实现大规模应用,绕不开两个核心问题——续航和补能。该船舶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设置了60个高密度储氢罐,很好地弥补了续航短板。在补能方式上,船舷两侧各有2个加氢口,方便船舶靠岸加氢。
据悉,该船舶预计明年3月交付,专用于从乍浦港到下沙港的内河运输航线。未来三年,浙江禾东船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将为乍浦港建造20艘此类船舶。
作为浙江首批发展氢能产业的试点城市之一,嘉兴将以全国首艘内河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开工建造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氢能动力船舶在内河集装箱运输场景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助推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应用,为我国绿色交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通讯员:姜颍洁
编辑:赵晨
责编:沈洁
审核:朱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