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教育】3900余个岗位!130余家单位来南洋学院“抢人”
读嘉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静燕 通讯员 张晓依
2024-09-09 14:341.4万阅读

9月7日,嘉兴南洋职业学院举行2025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暨岗位实习双选会,来自嘉兴、宁波、上海、江苏等地的130余家企业齐聚校园,为该校4400余名2025届毕业生提供了3900余个岗位。

一线岗位需求大

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技术技能

今年的校园招聘会,放在极有书香氛围的杨槱图书馆。7日一大早,图书馆大厅和二楼就已经围满了求才若渴的招聘单位和前来求职的毕业生。不少招聘企业在各自摊位摆放好招聘宣传资料之后,很快就收到了不少同学投来的简历。

现场,按专业类型划分为三个展区,现场招聘企业所招岗位紧密对接学校相关毕业专业,涉及省内外制造业、管理服务、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信息技术、教育服务、批发零售、建筑等行业。

“根据前期统计,今天到场的招聘企业提供的岗位中,一线的制造业、服务业岗位需求很大,且岗位需求更着重应聘者的技术技能。”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表示。

今年的4400余名毕业生来自船舶与建筑学院、设计与信息学院、机电与交通学院、财经与商贸学院、国教与康养学院5个二级分院,涉及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33个专业。

“这些专业中,有不少是近年我校开设的新专业,吸引了很多专业对口度高的企业前来招聘。”学校负责人提到,“像今年来了不少电商类企业,提供了线上销售、直播主播、新媒体等岗位;服务类岗位也更多聚焦在新兴的‘一老一小’领域,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和婴幼儿托育服务等专业很受关注。”

在图书馆一角,嘉兴九如城康养护理院有限公司的招聘台前,两个同龄毕业生颇受瞩目。原来,这是今年在该公司实习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和管理专业2025届毕业,特地被邀请来为同学们“现身说法”。“我们非常喜欢南洋的学生,专业能力强、愿意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对待老人又很有耐心。”嘉兴九如城康养护理院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吴女士赞不绝口。该公司是南洋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三年合作下来,双方都非常满意,“我们公司已经有5-6位南洋学生留下长期工作,工作表现我们非常满意,所以这次我们打算招聘10多位应届毕业生,如果应聘的同学都非常出色,我们还能酌情增加名额。”

像这样的招聘企业,现场来了不少。为了让应届毕业生们都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实习岗位,今年,南洋学院的每个专业都邀请了至少2家紧密合作单位前来参加本次招聘会,并邀请了不少校友企业。

浙江禾东船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就毕业于南洋学院,企业里也有不少南洋校友。“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我们就收了20多份简历,很满意,接下来我们将安排同学们去企业面试。”负责招聘的郭先生说。

同样收到了不少简历的嘉兴甲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成立多年的大型直播电商公司,这次也是冲着南洋学院的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学生而来。“我们企业对于直播人才、拍摄剪辑人才、客服人才需求量大,今年与南洋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后,就启用了南洋学生担任直播助播,效果也不错。”公司人事主管肖先生也是满口称赞,“南洋的学生做事热情,专业技能也强,所以这次我们也希望更多南洋毕业生前来实习、就业。”

“就业导师”精准指导

助学生选好“人生第一份工作”

招聘企业质量高、专业覆盖面全,是这次校园招聘会给招聘企业留下的深刻印象。这次参与现场招聘的130余家企业,都是经过学校严格把关、挑选的,不仅包括大量的本地知名企业,比如浙江禾城九头牛餐饮管理企业、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等,而且还有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外地知名企业。

“专业对接市场,为学生、企业搭建好平台。”嘉兴南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钱长根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与毕业生,今年学校在招聘会前期就在二级学院开展政策宣讲、学生职业发展指导等工作,并创新推出了“就业导师”制度,由各学院专任教师担任“就业导师”,每位导师负责10-20位学生,为其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

船舶与建筑学院副教授李永坤就是“就业导师”之一,由他“点对点”负责22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简历把关、应聘面试培训等工作。招聘会现场,他也陪着学生们一家一家咨询、投简历,在他与学生们共同的微信群里,他也提前将建筑相关企业所在招聘区域一一罗列成表,发给同学们参考。

“不光是我,我们学校全体老师这两天都行动起来了,一方面为学生们的就业、实习把关,另一方面也都到处留意本地企业里有没有适合他们的岗位。”李永坤带了这届学生三年,师生间有深厚的情谊,“所以希望孩子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实习岗位,也有更多的学生能留在本地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留在本地发展,不仅是老师们的期盼,很多毕业生也将此作为第一选择。“我和家里商量过,如果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岗位就留下来,毕竟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三年,我们都有很深的感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25届毕业生李乐瑶说,这是她踏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对她而言十分重要,所以大家都很谨慎对待,“除了希望工作稳定点、优先考虑专业对口岗位外,只要合适我的岗位,即使薪资低些,我也愿意更多地去尝试。”

接下来,更多的李乐瑶将走上实习岗位,开始他们的人生第一份工作。“通过此次岗位实习,让学生积累更多职业经验,也和企业相互熟悉、了解,最后根据双向选择可以进入企业就业。”钱长根说,学校此前所做的许多努力,就是希望让更多学生去对口去岗位实习,发挥专业优势专业特长,为将来的职业发展积蓄更多能量。“我们今年设立‘就业导师’就是出于这样的考量,这个制度也完善了我校大一至大三的‘全过程’职业指导服务。通过‘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度为学生做好学业指导、就业指导以及职业指导,培养学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就业能力,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更深入地了解,为他们铺设好未来的职业发展‘台阶’。”

(照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曹雅严

责编:沈爱君

审核:张奎超


我说两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