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学生学皮影 这个中秋有好“戏”
读嘉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杜霖彦
2024-09-15 17:221.1万阅读

“这根杆子不动,抓住这两根,一提,你看就转身了。”海宁皮影戏非遗传承人高娟琴正手把手教着来自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学生们。中秋临近,为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感受非遗的魅力,近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学生们来到了海宁硖石街道南关厢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之旅。

在“铁扇公主”一声婉转的吟唱中,《火焰山三借芭蕉扇》拉开了帷幕。这场剧目中最吸引大家眼球的,就属“孙悟空”和“牛魔王”变身这段了,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锣鼓声,演员操纵着皮影,荧幕上的角色频繁变换着形象,变虫、变鸡、变龙、变飞鹤……短短十分钟,就为大家呈现了一场传统视觉盛宴。

7463935ac13ddf926421a319b45c6ad.jpg

演出结束,操作演员们邀请留学生们来到后台,现场教授起了如何操作皮影,皮影角色在老师灵巧的手中跳跃、转身、腾云驾雾……

“你好,这个怎么翻?”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高岑用相对流利的中文向皮影戏老师请教,并主动当起了同学们的翻译。怎么走路?怎么转身?如何控制双手?都是大家好奇的问题。学会了基础操作后,留学生们自编自演起了小剧场,模仿着观看的剧目中的场景,操纵着皮影角色“对抗”。

022008248d5efa3a4bcf4c466943c16.jpg

b0e0a5dba95b6568dc2cc37f1351aac.jpg

“皮影戏馆国际友人来得还是比较多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国内传承的同时,能够向外弘扬,也是很好的。”海宁皮影戏非遗传承人高娟琴说,“我们现在最年轻的传承人是00后,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离开了海宁皮影戏演艺中心,留学生们来到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馆内以海宁市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以非遗名录体系为架构,以钱江潮、硖石灯彩、海宁名人为主线,追本溯源,勾画出海宁经济社会尤其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3211ac386dcc655ebf8c882b02d6d2a.jpg

留学生们被馆内一处处未曾见过的展品吸引,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来。走到桑蚕文化区域,一框框干燥的蚕茧堆放在地上,另一侧摆放了一匾匾蚕宝宝模型与桑叶模型的蚕匾架。学生们对桑蚕文化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这边驻足许久。“这是蚕,它们吐的丝是用来做丝绸的,就像这里。”带队教师张雪燕指着缫丝车,用英文向学生们解释着。

走到展馆最后一个区域,互动大屏向大家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特色。“我知道过几天是中秋节,中国人会和朋友、和家庭聚集在一起。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节日,大家会一起聚会。”来自阿富汗的留学生莫斯说。

文化合而不同,或许目前传统节日对这几位刚来中国不久的留学生而言,只是学校发了月饼和多了一天假期,但在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后,未来他们也许会有新的感受。

b2fd53c5739590eae44b750130f5e9f.jpg

“我们学校自2017年开始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生源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国教与康养学院的教师张雪燕说,“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我们还设置了国情教育课和实践课,比如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体验、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座、美丽乡村行、重走一大路研学活动等,主要是想让学生在沉浸式的环境中习得汉语,另一方面也从更多角度来了解中国。”



编辑:杜霖彦

责编:杜霖彦

审核:陈思靖



我说两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