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今年秋季学期一开始,嘉兴大学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研究团队便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
经过3个月的商讨,团队与嘉兴五丰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五丰生态”)敲定的《混凝土砌块生态护岸技术规范》地方标准项目正式开启。在此之前,这个标准的制定曾委托给其他科研机构协助起草,4年时间却迟迟没有进展。正在“五丰生态”一筹莫展之时,嘉大团队的一次对接打破了僵局。
“我们可以做到,而且一年就能完成。”团队负责人熊厚仁坚定地说。这背后是一个团队持续推动科研创新积淀20年的底气。
传承与吸纳,构建“六边形”团队
嘉兴大学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研究团队是在不断演变中发展的。
2004年,团队“元老”蒋元海教授来到嘉兴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着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2006年,随着团队另一位“主心骨”刘红飞教授的加入,建筑工程学院着手组建了土木工程材料科研团队,为团队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来到学校之前,蒋元海和刘红飞已经累积了近20年的混凝土水泥制品领域的研究经验,他们的加入无疑为建筑工程学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我和刘老师是一辈子的‘老战友’了!”蒋元海笑着说,从武汉工业大学的师兄弟,到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的同事,再到嘉兴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并肩作战的搭档,两人已经共事了30多年,两人主持负责起草的我国建筑材料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超过30项。
“现在我们都到了退休的年纪,团队建设自然要由年轻一代接续奋斗,但我们仍然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刘红飞说。去年退休后,他并没有停下脚步,依旧坚持在科研一线,为年轻团队成员提供指导与帮助。
团队负责人熊厚仁,是接过接力棒的中坚一代。2005年,熊厚仁从江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成为江西理工大学和嘉兴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师承蒋元海教授。“他是最努力的一个,把床都搭在实验室里。”蒋元海对这位勤奋的徒弟盛赞不已。毕业后,熊厚仁便留在嘉兴成为团队的一员,在水泥混凝土制品标准化等领域攻坚。
2019年,东南大学硕士薛力梨加入团队。回顾这一路的成长,她表示,前辈的悉心指导让她的科研能力得以精进。“在蒋老师的鼓励下,我第一次申报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后来自己独立申报省公益项目也成功了,完成了从市级项目到省级项目的一大步跨越。”随后,在前辈的鼓励和支持下,熊厚仁与薛力梨分别在上海大学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完成博士学业,获得相关学位,在学术领域不断前行。
团队成员薛力梨参加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有师徒沿袭,亦不乏人才汇聚。
2020年,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单鸿猷加入团队,契合的研究方向、出色的研究能力,让他很快成长为团队的一名骨干。
2022年,新疆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国新教授带着成果与荣誉强势加盟,拓展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新领域,为团队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陈国新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试验
2023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生马金凤加入团队,成为团队中的青年一代。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和深耕土木工程材料研究的共同愿景,还吸引了多位嘉兴其他高校的青年教师共同开展相关研究。
团队成员马金凤参加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2023年,结合新的研究方向和人才架构,团队正式演变为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研究团队,集结老中青三代10多名成员,制定了全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构建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元发展的“六边形”团队,继续奔跑在有组织科研的大路上。
坚持与突破,架设“产学研”桥梁
在多年积淀中,服务地方企业一直是嘉兴大学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研究团队的核心使命。
从起草行业标准推动企业拓展市场,到共同研发产品创造企业优势,团队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架设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桥梁,已累计为1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五丰生态也是团队的老朋友了,这家位于嘉兴海盐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专注环保可再生材料和产品的研发生产。2006年,蒋元海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五丰生态研发出一款混凝土U型渠槽产品,产量大、市场需求也大,然而却困于没有行业标准而只能在嘉兴本地市场销售。“我们想把产品市场扩展到全国,行业标准是关键。”五丰生态董事长梁菊明向团队道出了发展面临的困难。“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帮忙解决,这就是我们的专业领域!”蒋元海与梁菊明一拍即合,第一次合作由此展开。
团队赴嘉兴五丰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交流
经过近3年的筹备和起草,《灌排用预制混凝土渠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被批准,市场拓展难题迎刃而解。没多久,五丰生态便在江苏等地建设分厂,积蓄已久的创新成果转换成强大的生产力。
而后数年,团队一直与五丰生态保持密切合作。2020年,团队起草的《混凝土生态砌块挡墙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帮助五丰生态解决了建设过程中验收标准不明确的问题。今年,双方又达成《混凝土砌块生态护岸技术规范》的新合作,携手走向行业更高水平。
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4年会暨标准审查会
以专业视角起草行业标准之外,团队另一项使命便是以专业技术帮助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完成突破。
“环保”一直是团队研发的重要关键词,也是建筑行业近年来的重要趋势。2010年,一款新型泡沫玻璃引起团队的注意。这款新型绝热材料由废旧玻璃重新利用制造而成,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市场前景广阔。其研发公司——位于嘉兴王店的浙江振申绝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缺少科研力量,产品在工程化应用与性能提升上发展缓慢,便向团队发出合作邀约。
这个研发任务落在了刚毕业不久的熊厚仁肩上。“我当时打了好久退堂鼓。”熊厚仁回忆道,由于他一直致力于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对于玻璃材料并不熟悉,这个“跨界”任务对他来说实施开展难度极大。“我们团队协同合作、互相鼓励,我当时‘硬着头皮’开始做,每天都泡在实验室,琢磨如何将泡沫玻璃更加稳固地固定到墙面上,并且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特性,又能够实现快捷的标准化工程应用。”
实验室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深入研发,一款“泡沫玻璃保温装饰一体板”横空出世,大大简化了施工流程,同时兼具保温、防水、装饰等特性。
2019年,该项目获得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研究成果获得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后,保温装饰一体板技术获得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团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创新,在另一款超轻质低导热发泡陶瓷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工程化应用研发上倾注了大量的汗水,一举获得了2020年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今年,结合团队与公司共同研发的利用固体废弃物再生新型绝热产品的工程化应用技术,团队以《玻璃质固废高质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再次向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进发,完成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双丰收”。
“接下来,我们还要研究光伏材料在一体板中的运用,让建筑材料承载更多功能。”对于未来方向,熊厚仁和团队已心中有数——团队将在进一步汇聚人才、建强队伍的同时,继续起草行业标准、服务更多企业,并且协助企业研发更多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持续走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之路上,吹响环保新征途的集结号。
编辑:王忱
校对:闻心玥
责编:顾亦来
审核:张芬娟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