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产业之魅01
科创“热土”孕育“新枝”
■图/文 薛春飞
在西塘古镇东4公里处,扁圆形的南祥符荡和细长的北祥符荡,中间被一条细细的水道相连,就是在这里,规划了一个比古镇面积更大、占地120平方公里的科创高地——祥符荡科创绿谷。
当一个科创绿谷强势降临于一个千年古镇,它们会产生怎样的互动?
自2022年祥符荡科创绿谷研发总部启用以来,一大批科研人员的入驻激荡着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目前,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6个未来实验室、嘉善复旦研究院、祥符实验室落地运行。研发总部常驻着400人规模的研究团队,汇聚了一批院士领衔的顶尖研发团队,一座按照世界级标准打造的科创绿谷正拔节生长,纳米医学、未来数字创意等一大批前沿高端项目将在这里萌发起步。
当祥符荡科创绿谷作为示范区重点打造的“世界级科创绿谷”落地西塘,祥符荡不再只是西塘古镇的景区延伸。相反,它激活了西塘的发展思路,不再仅限于文旅这条单一的赛道,而是从产业、人才、生态等多维度与毗邻地区做好对接,推动产业经济、社会治理、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一体化”发展。
产业之魅02
“慧”种稻——红菱村奏响现代农业“进行曲”
■图/文 龚益华
红菱村位于嘉善县西塘镇北部,有水稻种植面积7500亩。作为西塘最大的农业村,近年来红菱村以乡村气息为基底,以农耕文化为灵魂,积极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采取统防统治、绿色防治、绿色防控的种植技术,建成田网、水网、路网配套的嘉善县稻米产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从育种、育苗、插秧、收割、除虫等全流程实现机械化操作。近年,他们还投资1.36亿元引进现代粮食全产业链智能装备创新项目,建成国内首屈一指的高度自动化无人现代粮食智慧仓,植入数控农场系统,实现1万吨稻谷恒温恒湿储存、每天240吨稻米清理保水烘干、每天100吨优质稻米加工、稻谷质量实时监测等功能,打造联动长三角的稻米集散中心。
这组照片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叠加的手法,将现代科技元素融入稻米种植,展现红菱村无处不在而又真实存在的科技智慧。
红菱村从会种稻到“慧种稻”,奏响了现代农业“进行曲”。
产业之魅03
西塘汉服解锁新产业
■图/文 薛春梅
11月2日,当嘉善县西塘古镇迎来第十二届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时,每个西塘人已经对穿越的“古人们”不再带着异样的眼光去凝视,而是见惯不惯地接受了老街上随时随地会路过的秦汉伊人、月华佳人……,将军文士,白面书生也是常来常往。
从汉服周的兴起,西塘也迎来了汉服的复兴。每年除了举办汉服文化周,还有服饰展演、汉服巡游、汉服婚礼等不同呈现形式。由汉服衍生的关联文化,如射箭、投壶等古典游戏,也丰富了游客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西塘汉服向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汉服产业更是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培育形成汉服婚庆全产业链,构筑“一园、一链、一场景”的汉服产业布局……2023年,西塘汉服相关行业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
在汉服产业的兴盛中,最受众的是汉服相关的特色主题妆造摄影门店。
10年前,古镇的汉服店不到10家,多数以影楼的形式存在。芥末作为旅拍摄影师,和景区为数不多的汉服店进行合作,为游客提供旅拍服务。
10年间,西塘古镇的汉服店数量扩张了20倍,达到了近200家,受众群也越来越多元;各种妆造衍生饰品由门店购入原料手工加工制作,成为店内特色;各家汉服店也在深挖汉服妆造的还原度和朝代的多样化,让游客可以按照自己喜好选择朝代,把自己装扮成理想的“古装丽人”,在西塘留下最美的形象。芥末不仅拥有了自己的汉服店,还随着汉服产业的升级不断了解汉服知识,成功融入全国“汉服圈”。如今,他不仅时常邀请圈内好友做客西塘,还经常代表西塘汉服摄影前往全国各地参加汉服活动,业务也从单纯的汉服旅拍向汉服活动策划逐步转型。
“在西塘的未来规划里,有个家——是‘汉服+’的名字,也是谐音汉服家。这个大家庭的规划里,有未来十年、百年的蓝图,有走向国际的汉服文化输出,有全新载体的汉服直播,有孵化业态的梦工厂,也有创新创举的智控平台。”西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产业之魅04
夜游西塘 月色经济
■图/文 薛春梅
夜慕渐渐浓烈,嘉善县西塘老街也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间,塘东街全是时髦的年轻人,他们仿佛积攒了一天的能最在此处这刻释放;汉服小姐姐在朝南埭和北栅街上留下最美的夜景,乐声中红灯笼也如此妖娆。
西塘古镇景区自2002年9月开放夜游起,探索发展“月色经济”已有二十多年;如今西塘夜游已然成为景区的一大热门文旅IP,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体验玩赏,古镇的夜经济释放出极大的潜能。夜宴夜饮、夜唱夜购,皆融合在一片和谐的街景中;临流灯火、醉人月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玩赏体验,西塘夜游已经成为古镇景区的一大卖点,还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嘉兴唯一。
作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一个社区型的景区,西塘古镇的“夜经济”独具特色。2600多户共8000余人生活在古镇的核心区,他们为景区的“夜经济”发展提供了优渥的土壤。
高挂的红灯笼、桨声欸乃的乌篷船、灯火璀璨的人家……它们见证着属于这座古镇的包容和情怀,也点亮了西塘美丽城镇的文旅融合新“夜”态。据测算,夜间消费占古镇旅游总收入的60%以上。
古镇的月色经济,助力着西塘繁荣。
产业之魅05
古镇民宿的诗意故事
■图/文 顾梦婷
在嘉善县西塘古镇这幅淡雅的水墨画卷中,金佳悦的“悦己民宿”不仅照亮了游客的心灵归途,更成为了西塘民宿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一名90后返乡创业青年,金佳悦将个人对旅游的热爱深深植根于西塘的古老街巷,用她的智慧和汗水,将一处古旧老宅蜕变为省级“银宿级”民宿,不仅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更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旅人的细腻关怀。
“悦己民宿”不仅是金佳悦个人梦想的实现,更是西塘民宿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有力见证。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如今成为西塘民宿客栈协会的会长,金佳悦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的飞跃,更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变革。她积极参与民宿女主人联盟的筹建,热心公益培训,通过举办创业分享会等方式,激发了更多女性投身民宿行业的热情,为西塘推进全域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金佳悦的带动下,西塘古镇的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如今,西塘古镇景区内有516家民宿客栈,近674户经营户,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真正释放了旅游红利。截至到今年国庆前,西塘古镇景区共接待游客895万人次,实现旅游相关收入16.2亿元;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53.27万人次,实现旅游相关收入1.26亿元。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金佳悦和众多民宿从业者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西塘民宿产业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生动写照。
西塘民宿通过不断创新和升级,将古镇的诗意风情与现代旅游需求完美融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安逸和舒适的住宿体验,更为西塘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了重要力量。
未来,随着更多像金佳悦这样的民宿主人的涌现,西塘的民宿产业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产业之魅06
振兴密码:新农人田园追梦
■图/文 卓志昊
乡村振兴让嘉善县西塘镇焕发新的生机,这片长三角中心区域的土地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被更多人关注,美丽乡村更是吸引众多返乡客,年轻创业者、自由职业者、旅游者、投身乡村发展的各类人才纷至沓来,许多人成了新村民、新农人。
年轻的大学生返乡从事乡村文旅、农业种植等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乡村科技、乡村旅游在他们的默默耕耘中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图景。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们,领略年轻的身姿在乡村振兴中展示出的精神风采。
产业之魅07
纽扣交响曲
■图/文 饶泓
这里是梦里水乡。
这里是中国纽扣之乡。
全世界50%纽扣产自这个小镇,这里就是嘉善县西塘镇。
西塘镇的纽扣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纽扣之乡”。据统计,西塘纽扣年产值约60至70亿元,年产量超1000亿粒,全球平均每人至少有18枚纽扣产自西塘;产量和产值均占据全球纽扣市场50%以上,相关从业人员两万多人。
智慧的西塘镇大舜村人为了接轨国际,用现代化的钮扣制作工艺以及高科技流水线促使纽扣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西塘经济腾飞做出了新的贡献,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
此组作品把五线谱寓意成高科技流水线,造型各异的时尚纽扣作为拍摄对象,给小小的纽扣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五线谱上跳动的纽扣音符如潮水般奏响了西塘钮扣产业新的交响曲;在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纽扣产业之魅的旋律此起彼伏,美丽的音符溅起串串浪花,交响乐的旋律犹如一抹抹绚丽的画笔在西塘大地上挥洒,勾勒出宏伟而悦耳的音乐画卷。
编辑:徐宇洁
责编:耿俪洳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