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育才之路
读嘉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忱
2024-12-15 11:511.1万阅读

image.png

近日,嘉兴大学学生在参加的创新创业类大赛中捷报频传,先后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创青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全国大赛中夺得最高奖多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再次赢得广泛瞩目。

image.jpeg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嘉兴大学共有5130余人次学生报名参赛,参赛率近30%,参赛项目达970个,在省级比赛中获得3金2银5铜的好成绩,4个项目入围全国大赛,参赛项目“稻可稻——新一代全降解生态育秧毯的开创者”荣获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全国金奖。

师生共创,从实验室到田地间

  前阵子,“稻可稻”团队成立的嘉兴问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嘉兴问稻”),与嘉兴市归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代工生产协议,这条“育秧毯”正式从实验室“铺”到田地间。

  自限塑令实施以来,发展“无土无盘育秧”成为水稻育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始终没有解决育秧盘与土壤结合的难题。一年前,“稻可稻”团队开始研制一种利用酒糟发酵成的高性能生物黏结剂,它与秸秆粉巧妙结合,打造出全降解、无污染的一体化生态育秧毯,开启无土无盘育秧新模式。

  “这种‘育秧毯’保水力高,成本低,又环保,我们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南方中心和北方中心试验场等20多家单位进行了推广应用,育秧时间可缩短3天至5天,每亩能增产60公斤。”“稻可稻”团队主要负责人、“嘉兴问稻”公司法人代表胡辰介绍道。

  作为生物工程专业大三的学生,自2022年加入课题组以来,胡辰和其他成员一起泡在实验室,终于成功研发出这条“育秧毯”。今年7月3日,团队注册成立公司,并入驻创新创业学院。胡辰坦言,因为创新创业学院专业指导老师、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李加友老师一路相伴,创业指导老师陈炜栋“手把手”教学,团队才能顺利成立公司并且一举拿下“国金”,“接下来我们准备大干一场!”

image.png

  从教研课题到创新项目,再到成立公司,创新创业学院有一套成熟的育人体系。嘉兴大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2013年5月成立创业教育中心,2015年11月成立独立建制的创业学院,2023年12月在增加学生创新管理职能后更名为创新创业学院。

  学院依托校级“SRT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省级“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国家级“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三级”创新创业竞赛架构,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为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计划提供平台和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立体化发展,先后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浙江省首批示范创业学院、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

image.jpeg

  想要入驻创新创业学院,也要经过全校统一遴选。“我们一年有8次遴选,从全校创新创业项目中择优遴选,同时每年对已入驻的项目进行考核,对特别有潜力的公司进行一路扶持,学生毕业后可以把公司转移到社会产业孵化园。”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黄风立介绍,目前学院共有近40个团队,80余个工位,并且每年都在不断更新。

  师生共创的创新项目是“主力军”,多年研究积累让创新项目的发展稳扎稳打。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生在专业指导老师李攀攀的带领下,专攻网络安全领域,成立嘉兴知北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当地公安系统密切合作,还深入参与到亚运会和巴黎奥运会的网络平台维护工作中。南湖传红第一团“后浪潮音”团队以首部大学生红色话剧《初心》为基础,在校内外专家的不断指导下,培养了1000多名青年文化宣讲员,走进学校、企业、乡村和社区,展演逾百场,受众4亿人次,用脚步践行着文化创新的脉络。

image.png

全程助力,从奇思妙想到梦想成真

  在创新创业学院,学生敢想也敢做,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不再仅仅是梦想。

  去年夏天,工商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吴嘉鹏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四学生孔米赛在创新创业学院的一处摄影场地相遇。“要不要一起拍创意短视频?”“行啊!”两人一拍即合,开启了“合伙人”之旅,组建了一支8人团队。在创新创业学院的帮助下,今年3月,嘉影映画(嘉兴)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吴嘉鹏担任公司法人代表。

  今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前夕,孔米赛历时一个月进行剧本创作,团队8人全员出动、各司其职,在创新创业学院的场地和设备支持下,完成一部短视频比赛作品的拍摄。今年9月,比赛结果出炉,团队摘得视频类微电影广告一等奖的最高奖项。“这个奖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也让我们团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一起往下走!”孔米赛说道。

image.png

  “对于有想法、有能力的同学,我们尽全力帮助他们!”黄风立说。学校给予创新创业团队全方位的指导与保障,并且针对不同专业行业、不同学生的类别,打造“入门·激发—专业·深度—行动·实践”递进衔接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统筹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构建融合“实验、实习、实训”三个环节和“创意、创新、创业”三个阶段的“三实三创”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奇思妙想保驾护航。

  去年9月,苏州知轶互联网工作室(下称“苏州知轶”)正式成立。3位“校园合伙人”完成从组团打比赛到合伙开公司的蜕变。以嵌入式系统为技术核心,苏州知轶主打“客制化智能键盘”。合伙人之一的景琦竣讲起这套自主研发的键盘来滔滔不绝:“我们主打定制,键盘可以外接不同设备,完成一系列联动,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生产环节了!”

image.jpeg

  今年2月,文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曾悦无意间将自制的解压玩具“捏捏”发布到社交平台,引来10万阅读量的“围观”。“好多人在评论区问我能不能卖,我从这里看到了商机,就报名了创新创业学院。”曾悦回忆道,3月她就顺利入驻创新创业学院,并且拥有自己的工位。“学校特别支持我,不仅有场地支持,也第一时间给我资金支持,我买原始材料也不用自掏腰包了。”目前,曾悦每个月的营收额接近1万元,完成了一次“流量变现”。

  多元创意犹如创新创业学院的不竭动力,而扎实落地则是其矢志追求的目标。以项目落地为导向,学院牵头成立嘉兴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多方协同建立“专业学院育成创客—学校大学生创业园—社会产业孵化园”的孵化链条,“双创训练专项经费—重点项目扶持资金—天使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链条,实施“三级”孵化靶向推动;建立人社、科技、银行等一站式服务,保障大学生双创项目的扎实开展。

  多年来,创新创业学院累计孵化学生注册企业390余家,落户嘉兴大学生创业企业180余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达20家,其中最高年产值达1.2亿元;学生发表学术期刊论文650余篇,获得专利(软著)410余项,获学科竞赛奖8000余人次。

  从创意火花到创新突破,再到创业实践的精彩旅程,仍在不断演绎、不断更新着。



编辑:闻心玥

责编:顾亦来

审核:张芬娟


我说两句…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