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在南湖区凤桥镇庄史村的康君菌菇种植场大棚内,一个个白色菌柱、金色菌帽的“小精灵”们悄悄探出头来,东一簇、西一丛,奋力生长着。
这些就是由嘉兴市农科院特色经济作物组培育的新品种“嘉浙金茸”。它是由酒红色大球盖菇经过多代转育培养,育成的一个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康君菌菇种植场今年种植了15亩金茸,从9月初播种,12月开始陆续采收,预计将一直持续到明年5月前后。“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比较高,产量也高,最多一天可以采收上千斤。”负责人阎良介绍。由于金茸的生长,与温度息息相关,随着气温下降,它也将进入休眠期,产量近日有所下降。
在菌棚里,只见工人们手法娴熟,轻轻捻转菌身,将一朵朵饱满的金茸轻轻摘下。在另一边的大棚里,其他工人小心翼翼地进行分拣与装运,“现在的客户主要是杭州为主,他们对品质要求很高,今年开始改种这个品种也是客户的要求。”阎良不为金茸的销路忧愁,更专注种出好品质的产品。
阎良介绍,菌菇生长的一生中,都不能接触农药,一旦洒农药可能导致无法出菌的严重后果,所以要在菌种的栽培基质上下功夫,果树枝条、秸秆、稻壳等附近村里的农家废弃料成为了基质原材料。每年5月至6月的高温期间,种植场会避开高温暂停作业。7月就开始准备菌种筹备培养料,为下一个种植周期做准备。
拥有近13年菇类种植经验的阎良,早年以种植袖珍菇为主,近两年转向市场价值更高的大球盖菇。“这种菇的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能在4到30℃条件下出菇,可自然越冬。今年预计亩均产量4千斤左右,新品上市易受消费者欢迎。”阎良介绍。
在食用方面,金茸不仅可以鲜食,融合了香菇的浓郁、蘑菇的清新与草菇的鲜美,无论是黄油煎炒还是配肉类煲汤,都是不错的选择,还可制成干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从售价来看,目前A类金茸单价约20元/斤。
大球盖菇,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新宠,也广受种植户的喜爱。从2018年起,凤桥镇尝试引入大球盖菇种植,利用秸秆制作菌菇基料的同时,在冬季为农户增加收入,提高田地的利用率,同时实现增收增产。在成功模式的带动下,南湖区有百亩大球盖菇种植面积,以轮作或套种的方式为大家的餐桌提供新选择。
编辑:周佩佳
校对:沈真真
责编:李晓钰
审核:张芬娟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