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位跟色彩“较劲”的老师
读嘉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忱 通讯员 叶丰收
2024-12-25 11:288239阅读

90后青年学者裘柯槟是嘉兴南湖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一位专任教师,长期致力于纺织色彩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他的研究方向主要为高光谱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测配色技术。正如他所言:“我一直都在和色彩较劲。” 

image.png 

从硕士阶段的学术探索,到博士期间的技术突破,再到如今在教学岗位上的创新实践,裘柯槟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充满了与色彩的亲密接触。他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技术的同时,始终坚守着对色彩的热爱与追求。自2022年入职嘉兴南湖学院以来,他努力推动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同时也用心带领学生打开全新的色彩认知世界。

用科技破解色彩难题

在裘柯槟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与色彩相关的书籍和研究资料。“颜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且熟悉的视觉元素,但要深入理解颜色的本质,并在实际应用中恰当运用色彩,或基于色彩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均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要求对颜色的科学理论有深入的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掌握相关的技能。色彩的精准应用与创新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他说,色彩不仅仅是美学的体现,更是科技与艺术交汇的产物。

裘柯槟读博期间参与的《基于高光谱纤维测配色的色纺纱数字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2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该项目针对传统色纺纱生产中多色纱线配色难题,借助高光谱技术开发了纺织纤维颜色测量与识别、色纺纱数字化配色设计等关键技术,推动了纺织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环保转型。项目自实施以来,已获得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项,成果在嘉兴毛纺企业得到应用。

“这个技术不仅能在微米尺度空间下测量纺织材料的颜色,还能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克服过去依赖人工经验选色的局限。”裘柯槟解释道。他说,该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通过跨学科的技术融合,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深度参与,项目在色彩管理、质量控制以及生产效率提升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为纺织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image.png


科研与教学:创新与传承同行

作为一名教师,裘柯槟始终认为,色彩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和创新能力。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动手调配颜料以“制造”想要的色彩,亲自体验色彩的奥妙。裘柯槟表示:“色彩的理解不仅依赖于视觉感知,更需要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配色奥秘。”

在他看来,计算机配色与手动调配颜色之间并不矛盾,反而可以相辅相成。他说,许多学生在初次接触色彩课时常常感叹,“虽然眼睛能分辨颜色,但实际动手调配颜色却感到困难。”计算机可以通过精准、客观的色彩数据实现快速颜色匹配,而手动配色则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不同颜料在不同比例均匀混合后产生的色彩变化,更好地理解计算机配色原理,因为要快速且准确地复现目标颜色,学生必须具备敏锐的色彩感知力和深刻的色彩领悟力。裘柯槟说,理论至关重要,但仍需要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色彩认知,培养出既有创新能力又具备扎实基础的设计人才。

推动色彩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升时尚设计学院的色彩教学质量,裘柯槟带领团队建立了设计基础(CMF)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配备了Pantone色卡、不同材质的色板和标准灯箱等设备,成为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观察色彩的丰富性,感受不同材质色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并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这些实验设备,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色彩知识。”裘柯槟介绍道,实验室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的深入,还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实践机会。

裘柯槟的研究方向正逐渐转向中国传统色的挖掘与应用,他表示:“中国传统色彩充满独特魅力,我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将这些经典的颜色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为科研提供新思路,也能为教学实践带来更多灵感。”



编辑:王忱

校对:沈真真
责编:顾亦来
审核:张芬娟

我说两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