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合伙人”胡晓海:从“菜鸟”起步绘就农业“丰”景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王佳萱 摄影记者 闫拥洲
2024-12-30 06:004.6万阅读

冬日里,走进位于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的浙江新理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眼前是一大片连绵不绝的种植棚,宛如银色的海洋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采摘新鲜的“红美人”,将水果打包后及时发货,给消费者送去一口冬日甜蜜。

另一头,石头砌出的小鱼池里,一群色彩鲜艳的锦鲤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动。旁边一间造型别致的玻璃房内,胡晓海正接打着电话。他就是浙江新理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700亩果园的农场主。

初见胡晓海,他身形挺拔如松,眼神坚毅无畏。一头短发在微风中轻轻扬起,仿佛诉说着重新启程的决心。脸庞上,岁月留下的痕迹非但没有消磨他的锐气,反而增添了几分沉稳与坚韧。

“毕业于浙江大学,有着丰富的工业产品生产和贸易经验,却在中年时期,选择转换赛道,是什么让你抛弃熟悉的领域,以‘菜鸟’的身份重新进入农业领域?”

“我想回家了。”面对提问,胡晓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戳中了记者的心。

于是,他回来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嘉兴,从头再来。

2012年,胡晓海创办了浙江新理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将“菜鸟”作为公司和产品的商标。“‘菜鸟’不仅寓意着我在农业领域的新手身份,也希望这个名字可以一直不断地激励着自己向前。”胡晓海笑着说。

万事开头难。要选择什么品种栽培呢?几经考察后,胡晓海选择了翠冠梨和“红美人”作为主栽品种。“和风靡一时的新奇特品种相比,我认为大众化的水果才有可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做到薄利多销。”据他介绍,这片农场三面环水,总共700亩,东边是400亩的翠冠梨,西边是200亩的“红美人”,剩下100亩种了雪菜等蔬菜。

达到一个目标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胡晓海看来,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工业如此,农业也一样。

为让产品更加迎合市场需求‌,胡晓海聘请技术专家成立专业种植团队,提高产品质量,注重标准化种植。为提高生产效率‌,胡晓海陆续购进挖机、推土机、旋耕机、割草机、打药机和分选机等各种机械设备,不断提升机械化程度‌。

同时,胡晓海持续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建起果品专业分拣生产线和包装车间,根据梨和柑橘的大小及外观光滑程度,在专业分拣线上把产品分成A、B、C三个档次出售,提升整体收益。

高品质的产品永远不缺市场。由于品质好、产量稳定,胡晓海的水果成了“香饽饽”。近两年,每年翠冠梨产量约150万斤,每斤售价约3.5元,柑橘产量30万斤左右,每斤售价七八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几年,通过不懈的努力,胡晓海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他也积极带动周边农户走上共同富裕。

农忙时期,胡晓海就会喊上附近村民,让他们当当临时工。“平常退休在家,没想到还可以在胡老板这里干些活,真是感谢有一个这样的机会。”来帮忙的李大妈一边仔细挑选着果子,一边高兴地说。

此外,胡晓海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边农户,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和品质‌。他还发起了嘉兴市柑橘产业协会,推广标准化分拣包装的理念,免费指导想要种植“红美人”和翠冠梨的农民。

“只要踏踏实实做下去,脚下的这片土地一定会给你回馈!”眼下,胡晓海正在努力拓展自己的农业版图,不断促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孙雪
责编:朱鑫

我说两句…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