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高等教育要主动改变场景,贴近生活,结合现实需求,把高层次人才培养放到为人民谋幸福的主战场上去。今天下午,嘉兴南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70多位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来到南湖区新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别开生面的现场课。
现场课的主题为:青春“育”见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学生们集体徒步20分钟左右,从学校走到南湖区新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实地参观人大代表联络站,亲身感受基层民主建设成果。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朱凯钧作为校外老师,详细介绍联络站工作情况,讲授我国人大制度,为学生们上了一堂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政课。大家积极交流研讨,在互动中加深了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
“给大学生们讲课,很希望能当好这个老师,但是我很惭愧,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朱凯钧笑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达给大学生,让他们在大学阶段更好地学习知识,然后走向社会,回报社会。”
“以前的学习,我们更多是在课堂上,就像是在象牙塔里。”大三学生朱怡涵说,“现在这样的教学更接地气,我们能够看到人大代表平时工作场所,了解到人大代表履职的积分制度,通过他们的讲解,了解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也能让我们认识到要通过怎么样的实践去更好地了解民生民意。”
今年二月中旬,朱怡涵作为公民代表,旁听了嘉兴市两会。她感觉,这几年,学校课堂教学和实践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据了解,嘉兴南湖学院秉持城市应用型大学的功能定位,通过此类实践教学,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让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
“我们学校去年出台了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嘉兴南湖学院党委宣传部理论文化科科长李朋朋介绍,“要让思政课贴合实际,避免灌输式教学,我们也在创新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一课多师、双师同堂、师生同台等教学模式。这为我们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也提升了我们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编辑:王一
责编:周健
审核:裘建锋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