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嘉兴大学“红船精神+”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一直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立足学科支撑,坚持课堂主导,探索属于他们的答案。
这支成立于2021年的团队,汇聚了来自嘉兴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医学、设计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的名师,共同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育人也应当如此。”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小晶在团队创立之初就设定了“传承红船精神 引领课程思政”目标并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理念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交接棒传递到了医学院教授石统昆手中,团队早已将红船精神的内核,悄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脉络中。
大地上的“天然”思政课——
图纸在田野生长
生命在病房绽放
团队组建后,各科名师积极探索本专业的创新课程,在教学中融入红船精神,通过情景模拟、剧本编写、视频制作、故事穿插、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感受到“红船精神+”课程思政的魅力。
课堂内外,思政教育正在田野和人群中扎根生长。
秀洲区洪合村的油菜花田边,嘉兴大学环境设计系副教授俞梅芳卷着设计图纸,鞋底沾满泥土。“嘉兴的乡村就是我的素材,这是一堂行走的乡村振兴课,也是一堂天然的思政课。”俞梅芳的“乡土建筑空间设计”已成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优秀代表,荣获了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师生三年间往返城乡百余次,将数十套设计方案“种”在嘉兴乡村。“当设计图变成实体空间,乡村振兴不再是课本上的概念。”俞梅芳告诉记者,今年学生专门为洪合村设计的骑行驿站已经被采纳,即将落地实施。
一个个实体空间在乡村里拔地而起,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子们心中油然而生,不少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回到乡村创业。
在乡村有创新赋能,在城市则有一批学生自愿走到一群特殊的人身边,陪伴他们走过人生最后的旅程。
在南湖区中心医院的嘉兴市安宁疗护中心,大二学生李璇轻轻握住王奶奶浮肿的手,听老人讲她的人生故事。在嘉兴大学医学院组织下,志愿服务团队每周都有4位学生来到这里开展关爱服务。
见证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学生对于“何为生命、生命为何”的顿悟相当强烈。团队指导老师王凤华教授一直致力于志愿活动的情感赋能,她感慨:“有些道理,必须在生命最脆弱的地方才能教透,才能求是、求真、求正。”如今,安宁疗护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开展7年有余,全校共有超过500名同学参与这样的生命教育。
沉浸式的跨界课堂——
编程课讲“国策”
医学课辩“伦理”
其实,意想不到的“跨界”,很早就在嘉兴大学的课堂中发生。
“同学们,看看你们构建的各国‘碳中和’模型!”刘小晶在“数据结构”的编程课上,通过关注节能减排中的“碳中和”概念,让学生在编程中了解国家在碳排放上的政策与成效。“在各国模型运算后,学生会发现中国是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用时最短的国家。这不是简单的编程实践,而是让学生用代码丈量国家发展的脚步。”这位耕耘教学几十年的教授四年前播下的教学改革种子,如今已蔓延至整个团队。
医学楼的实训室里,一场特殊的“临床谈话”正在上演。医学生穿上白大褂,与非医学专业学生扮演的“家属”对峙:“患者需要肾移植,父亲配型成功却拒绝捐献,还要医生保密——怎么办?”“既要治病,还要救人,又要解决现实中的棘手问题——怎么办?”石统昆教授抛出伦理难题,看着双方争得面红耳赤。
情景演绎之后,学生还会组队参与课堂辩论,更加深化对于伦理问题的理解。“越是两难抉择,越能锤炼医者仁心。”石统昆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他的医学伦理学课堂因此“出圈”,他也斩获了浙江省“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的称号。
转过教学楼,唐代的月老传说正在设计学院“复活”。“你们知道花钿妆怎么来的吗?这还和志怪小说《续玄怪录》有关系!”刘文教授以“花钿妆”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述“月下系红绳”的典故。“从服饰上就能感觉中国的审美是谦虚的,有缘分系个红绳,而西方要丘比特射上一箭,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她幽默的话语中,生动阐明中西方含蓄与直白的审美差异。
在课堂上激情演绎这个穿越时空的故事时,正是通过“叙事教学法”让课程思政焕发新生机。“中华服饰太玄妙了,我想我的热爱也可以感染学生,让他们体悟中华文化之美。”刘文说,这种沉浸式教学更让年轻人在情感共鸣中完成文化基因的传承,润物无声的育人理念正铸造新一代的年轻人。
如今,“红船精神+”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已结出累累硕果——2门国家一流课程、20余项省级教研项目、独创的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带动全校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将“红船精神+”思政教育更好融入专业课堂。团队也更珍视那些看不见的成长——在编程课上孜孜进取的学子,在病床前红了眼眶的医学生,在乡村找到创业方向的毕业生。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石统昆说道。这支跨学科团队正沿着红船精神指引的方向,在高等教育的江河中,载着万千学子驶向有光的地方。
编辑:王忱
校对:沈真真
责编:顾亦来
审核:张芬娟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