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春晓 ③ | “华龙”腾飞锻造“中国方案”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谭罗敏 周祎欣 摄影记者 丁思源 通讯员 周国烨 杨月胜
2025-06-21 06:003.1万阅读

 编者按 

今年是“红船精神”提出20年、“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40年。在中国核电、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指导下,由嘉兴市委宣传部、秦山核电主办,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及全国相关主流媒体共同启动了“秦山春晓——中国核电人40年的求索之路”融媒体采访行动。

我们从秦山出发,挖掘强核报国的感人事迹,以融媒体形式再现中国核电人的创业足迹和心路历程。

image.png

讲述人:徐金龙,现任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学毕业后在秦山核电工作16年,调到福清核电曾先后任调试管理处处长、运行三处处长、三厂副厂长、副总经理等职,深度参与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与运行。

微信图片_20250620220749.png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所在地福清核电全景

福建省福清市,兴化湾畔、岐尾山前,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掠过山峦,6台核电机组昂首而立,银灰色的身躯被夏日的阳光照得熠熠生辉,与青山、碧海共同交织成壮阔的工业诗篇。

这里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所在地,今年5月14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4月18日,出口巴基斯坦的两台“华龙一号”机组全部完成验收交付,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澎湃“核”力。

作为当前核电建设的主力堆型,“华龙一号”已成为全球核准、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达到41台,还成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作为这段重要发展历程的参与者,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金龙感慨万千:“从秦山起步到福清腾飞,‘国之光荣’‘国之重器’一脉相承,像是代代相传的火炬,激励着我们自立自强、开拓前进!”

image.png

蹚出三代自主创新路

从高处俯瞰,福清核电5、6号机组格外醒目,安全壳顶端有一圈水泥“头箍”,“块头”也比其他机组大出一圈。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行、自主管理,“自主创新”是“华龙一号”最鲜明的标签,这四个字也深深烙印在徐金龙等核电人的心中。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

上世纪90年代,徐金龙在秦山核电工作时,对关键设备要从国外进口之难感触颇深,大家盼望着,有朝一日中国可以造出自己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这也是当时中国核电人的共同心愿。为此,国家相关单位组织了大量科研人员,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研发。

1999年7月,中核集团开启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概念设计。2010年,中核集团启动“华龙一号”前身ACP1000的研发工作。三年后,中核集团与中国广核集团开始融合,形成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HPR1000。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需要一个响亮的名称,政府有关部门、核电行业、社会相关方对此高度关注。”谈起“华龙一号”的命名,徐金龙谈兴大发。当年,中核集团认为,品牌名称必须用中文来表示,体现我国自主设计和自主知识产权,还必须体现中国人的精神。“华龙”寓意着中华复兴、巨龙腾飞,“一号”表示自主研发的排头兵、引领者。

此时,徐金龙已从秦山核电调任福清核电,并直接参与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建设过程,这让他感到无比自豪。2015年5月7日,福清核电5号机组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正式开工建设,这意味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终于要落地了。

■2015年5月7日,5号机组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

不过,当时全球在建的三代核电机组相继陷入拖期“泥潭”。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能行吗?“首堆必拖”的魔咒能否打破?聊起一路走来的挑战,徐金龙感叹道:“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一行字背后有太多的艰辛。”

在早期设计时,核心设备蒸汽发生器原计划向国外采购,因对方限制出口,自主研发成为唯一出路。科研人员24小时守在野外冰天雪地的试验现场,啃馒头、泡方便面,终于在27个月后,用于“华龙一号”的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成功问世。

在2018年安装高峰期,外方核级卡套供货公司突然退出中国市场,中方迅速集合了国内具有核级卡套生产制造资质的合格供货商,协同完成核级卡套的国产化供货,化危为机。

从蒸汽发生器、卡套,到先进堆芯测量系统、核燃料组件包壳材料……“华龙一号”的装备国产化率超过88%,并打破了三代核电技术“首堆必拖”的魔咒,也为我国发展自主核电蹚出一条新路。

image.png

挑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时隔30多年,徐金龙依然能清晰记起自己当年的一道高考题——我们国家自主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是什么时候发电的?答案是“1991年”。这道考题不仅给徐金龙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他心中种下了强核报国梦想的火种。

大学毕业后,徐金龙被分配到秦山核电,参与了秦山二期60万千瓦机组的建设。这是一段从无到有、引进消化,再到吸收创新的过程。那时,他的师傅有搞土建的、搞河道建设的,也有做电气的、做机械的,他们“手把手”为刚出校门的学生们示范,老师傅们退休前,都会郑重地把写得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本交给年轻人。“可以说,我们是站在老前辈的肩膀上,才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管理理念。”徐金龙说。

16年后,徐金龙来到福清,参与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首堆工程,崭新的“华龙一号”面临的也都是新问题。“‘华龙一号’自主创新历程中遇到的技术挑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继曾这样说。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装料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三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设备采购包占比27%,这些尚未经历过实战检验的设备,给安装调试、运行管理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复杂程度更胜从前。

福清核电运行三处值长李宗霖是“华龙一号”机组的首批高级操纵员,他对一次泵坑液位上涨情况的干预记忆深刻,“当时大家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我心里也很慌,工装后背一下子都湿透了。”

微信图片_20250620224715.png

“华龙一号”首批操纵人员执照颁发仪式

最后,徐金龙带着技术人员团队,逐项拆解分析,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管道的蝶阀被水压震开了……核电站是复杂而精密的超级工程,徐金龙参与了福清核电1至6号机组的调试,遇到的复杂问题不计其数,每次解决一个新问题,他就会告诉自己,距离心中的“完美”核电技术目标又近了一步。

每次遇到困难,徐金龙都会想起在秦山时一位老师傅的话——“核电项目运行就像开火车,走上快车道后,一定要学会控制车速。”一项新技术的落地,既要有逆水行舟的苦干,也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完善、复盘、总结。

凌晨2点多,工程实验时阀门阀杆突然断裂,技术人员严寒中焊接;关键节点前,变压器故障影响机组建设进度,各方丝毫没有互相埋怨,齐心协力排查问题;外方设备退出中国市场,紧急进行实验验证,寻求国产化供货……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自力更生但又讲求实事求是,秦山核电建设时的精神在“华龙一号”的建设过程中又得以延续。

有过十年秦山履历的李宗霖自豪地说:“这就是最生动的秦山经验!秦山就像是一艘‘核电红船’,总能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前方有再多挑战,不过就是再走一遍秦山自力更生的路子,我们不怕!”

70多个专业领域,6万台(套)设备,5400多家供货厂家,近20万人先后参与……最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这项“超级工程”,靠中国自己的力量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大山”。

从徐金龙到李宗霖,许多从秦山走出的核电人,也把“国之光荣”承载的光荣与梦想,带到全球各地。

image.png

“中国方案”实现全球共享

2015年8月,在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工3个月后,巴基斯坦卡拉奇“华龙一号”海外首堆K2号机组成功浇下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跨越重洋,开启了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新篇章。

如今,中国为巴基斯坦卡拉奇建造的两台百万千瓦级机组,不仅是发电站,更是中巴友谊的技术化身。得益于超级“核”力,巴基斯坦大大缓解了电力短缺问题。

“中国方案”实现全球共享,“中国经验”也频频赢得外方赞许和信任。

福清核电向巴基斯坦派出了多批次、多人次的核电工作者,支援机组建设调试,他们带着知识、技术和经验,成为中国核电技术在国际上的最好展示者。

华龙国际培训中心

福清核电还建立了华龙国际培训中心,从2019年就开始培养海外学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核电知识。徐金龙说:“一条条来自远方的‘消息’便是最好的见证。曾有一位巴方工程师说,‘中国人不仅给了我们鱼,更教会了我们钓鱼的方法’。”

“华龙一号”的成功出海,还是“中国标准”的自信宣言。“华龙一号”坚持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与型号标准体系,700余件国内专利、65件国际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200余项海外商标……

“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支撑核电技术独立‘走出去’的重要保障,也是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前提条件。”在徐金龙看来,“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核电真正拥有了“造船出海”的能力。

见证了“华龙一号”的成功,福清核电维修一处党总支书记杨斌的心中,如潮水般翻涌着万千感慨。他的思绪常常会飘回1991年,自己初到秦山的那一天,“早上起来突然听到鞭炮齐鸣,我才知道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了!那时的我绝对想不到,有一天我会参与建设全球最先进的核电站,并且还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技术。”

微信图片_20250620220847.jpg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从“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在福清落地生根,到成功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从示范工程两台机组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到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眼下,一座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拔地而起,中国核电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全球核电领域的巅峰奋勇攀登。

从红船起航的地方起步,到东海之滨的“华龙”腾飞,在这条自力更生的强核之路上,中国核电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跨越,改写全球能源版图的故事依然未完待续。

微信图片_20250620221351.jpg

 新闻链接:

福清核电基地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现有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运行机组,总装机容量 667.8 万千瓦。1至4号机组采用二代改进型成熟技术,5、6号机组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所在地。

福清核电·大事记

2006年5月16日,福清核电正式成立。

2008年11月21日,福清核电1号机组开工建设。

2014年11月22日,福清核电第1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工建设。

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

2022年3月25日,福清核电6号机组具备商运条件,标志着“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2023年5月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25年5月14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

福清核电·留言墙

永远忘不了那段漫长又艰辛的“考操”经历,每天坐在模拟机前,从手足无措到从容应对,感觉自己就像儿时在电视里看到的“机甲战士”,将名为“异常”“故障”的“拦路虎”打败,守护核电站的安全。翻过一座山,你就高过一座山,成为操纵员,能看到前路更美的风景。“华龙一号”的腾飞,有我一份助力,我很自豪又很庆幸,我的职业正是我的热爱!

——中核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女操纵员

杨文昕

我职业生涯的前十年是在秦山核电度过的,后来又参与到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机组的建设调试运行工作中。从秦山核电二期到福清核电“华龙一号”,从模拟盘台控制到全数字化控制,从二代到三代压水堆技术,我国核电一直在向前发展,但我对核电事业的初心与热爱始终未变。

——福清核电运行三处

值长 李宗霖

从秦山到方家山,再到福清,我主要参与核电站通信、实保等设备检修。老一代核工业人“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核电人,同样使我受益匪浅。如今,秦山核电迎来开工建设40周年,当年并网发电的欢呼声犹在耳畔。“华龙一号”已成功出海,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与有荣焉。

——福清核电维修一处

党总支书记 杨斌

资料图片由福清核电提供
编辑:余婷婷
责编:王坚

评论·90
180***083
来自浙江杭州6月21日 11:12
👍🏻
读友_8543
来自浙江杭州6月21日 11:10
👍🏻
133***087
来自浙江杭州6月21日 11:09
👍🏻
读友海藻
来自浙江杭州6月21日 11:08
133***151
来自浙江杭州6月21日 11:07
👍🏻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新闻

原创秦山春晓 ① | 中国核电梦想开始的地方

2025-03-20
浏览量4.0万

原创秦山春晓 ② | 黄海潮头崛起“全球核能合作典范”

2025-05-09
浏览量4.4万
我说两句…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