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看湖州,60余家主流媒体摄影记者聚焦湖州“两山实践”
读嘉新闻客户端 摄影记者 田建明
2025-07-10 22:053.8万阅读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7月7日至8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摄影工委和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同承办的“两山”理念20周年采访活动及新闻摄影研讨会在湖州市吴兴区举行。

来自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浙江日报等中央及省市区60余家主流媒体的摄影记者,齐聚“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走进吴兴区东林镇、埭溪镇等地,以镜头为笔、光影为墨,展现两地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感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现实图景。


绿水青山 清风徐来。


从重污染的“龟鳖之乡”到绿意盈盈的“秀美田园”,这些年,东林镇实现蝶变。

东林镇曾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龟鳖养殖基地。在顶峰时期,东林龟鳖养殖户超1870户,龟鳖年养殖量超3500万只,年销售收入近7亿元。龟鳖养殖业一度是东林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繁荣背后,危机四伏。随着温室养殖龟鳖业的发展和壮大,养殖污水无度排放。以农户为单位的传统养殖方式,更造成土地空间资源的无序切割。

发现这一隐忧,当地政府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启动龟鳖产业整治,三年时间内拆除了全部2600余个龟鳖棚。

整治并非一拆了之。2018年底开始,东林镇逐步优化乡村空间格局,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入选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浙江省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单位。


苕溪水乡。


山水田园。


盛夏时节,媒体记者们踏入吴兴区东林镇万亩良田现代化综合农业示范区,“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壮美景象扑面而来。

这一示范区横跨吴兴区东林镇保国等6个村庄,总面积11620亩。“在打造‘万亩方’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行‘多田套合’。”东林镇党委书记沈明亮介绍,“多田套合”就是给田地穿上层层“保护衣”,最外层是普通耕地,往里依次是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最核心地段是粮食生产功能区。

目前,东林这个示范区内连片耕地已达7776亩,其中“多田套合”面积达6141亩。

依托“多田套合”新优化的农业产业布局,该示范区成功引育中化果蔬、温氏种鸡等优质现代农业项目15个,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超2000人,保国村等6个村庄的村均经营性收入从整治前的35万元提升至193万元,农业总产值从3.3亿元提升至8.2亿元。

东华村是东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第一个试点村,这些年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新型乡村社区。目前,村庄新建的1096套多层公寓房,已全部完成分房。


万亩良田。


守望美丽乡村。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塑了东林镇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空间载体。新凤鸣集团湖州基地、零跑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纷纷落地。

新凤鸣集团湖州基地下辖中石、中跃、中磊、中禾贸易四家子公司,主要从事功能性纤维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记者们走进基地的生产车间,目睹智能络筒、自动包装、智能质检等先进装备协同作业,高效精准地完成一道道工序。

“依托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凤平台’,我们实现了化纤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对工厂规划、生产、运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新凤鸣集团湖州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2024年实现产值244.9亿元。


人工与智能。


东林的实践,正是湖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缩影。


茶园天阶。



编辑:肖梦烨

责编:沈怡

审核:田建明


评论·2
丽萍
来自浙江嘉兴7月12日 06:12
丽萍
来自浙江嘉兴7月11日 06:13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