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今天,嘉兴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来了,闷热感裹着暑气扑面而来,不少人开始把“冬病夏治”提上日程。
“这两天,门诊人数明显增加,并且仍处于持续上升状态。”今天下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记者看到诊室里的治疗床都已满员,诊室外还有不少候诊的市民。嘉兴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杨喜兵告诉记者,医院自7月7日启动“冬病夏治”以来,每天的门诊量都在100人次以上,入伏后的门诊量预计还会大幅增加。“有些年纪较大的,都是掐着三伏天的点来的,正好在头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调理。”
中医素有“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说法,“冬病夏治”就是遵从阳气最盛原则。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闷热最潮湿的时节,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期,可以帮助快速补充人体的阳气来去除湿寒。杨喜兵介绍,“冬病夏治”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寒、阳气不足的人群,尤其是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慢性疾病患者,包括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老寒腿等风湿免疫疾病的,患有慢性胃肠炎、腹泻等脾胃虚寒的患者等。“像因宫寒导致经期腹痛、畏冷等妇科疾病的女性患者,或者冬天容易生冻疮的人群,都可以通过‘冬病夏治’来调理缓解。”
“冬病夏治”的方式很多,常用方式有三伏贴、艾灸、针灸、拔罐、推拿、中药内服等,其中三伏贴的应用最为广泛,因其适应症广泛、疗效好,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那么,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呢?杨喜兵表示,所有的门诊患者要先经医生辨证,明确体质与病因后确定治疗方案。
据了解,今年的三伏天仅有30天,打破了近十年来“40天长三伏”的惯例。那么,今年的“冬病夏治”是否需要“抢时间”呢?杨喜兵给出的答案是,调养身体不必“抢时间”,更应注重质量,一切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整。此外,在“冬病夏治”期间需格外注意防暑,避免贪凉。刚做完治疗时,人体毛孔仍处于开放状态,此时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防止寒邪入侵。同时,尽量避免暴晒和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为主,当天洗澡时用温水淋浴即可,避免使用沐浴露等刺激皮肤的产品,也尽量避免用毛巾揉搓治疗部位。“如果这段时间有感冒发烧,或者处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哮喘等疾病的发病期,建议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冬病夏治’的调理。”
虽然,“冬病夏治”有良好的疗效,但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在进行“冬病夏治”治疗前,一定要先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听从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建议,确定自身是否适合以及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杨喜兵提醒,市民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比如,日常不熬夜,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适量、少量多次喝水,清淡饮食等。“早上八九点或下午五点以后,可以适当‘晒背’十分钟至半个小时,期间应注意避风,并做好身体其他部位的防晒,避免晒伤。”
图片由嘉兴市中医医院提供
编辑:樊昕旖
校对:闻心玥
责编:潘琳娟
审核:张芬娟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