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7月26日晚,嘉兴经开区队以积分榜第一的成绩夺得“浙BA”嘉兴赛区冠军,将代表嘉兴出征“浙 BA”第二阶段“城市争霸赛”。捧起嘉兴赛区冠军奖杯那一刻,嘉兴经开区队主教练冯跃紧握着战术板的手终于松开了。这个夏天,他带领一群“草根球员”从临时组队到逆袭夺冠,用一个月时间的极限备战书写了业余篮球的热血传奇。
8月4日,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赛(城市争霸赛)出征动员仪式上,冯跃以助理教练身份亮相。这位嘉兴大学体育与军训部的篮球教师,名字既刻在校园篮球场的晨光里,也印在嘉兴市民为“浙 BA”沸腾的夏夜中。他的故事,是专业与热爱的交织,是校园与社会的共振,更是一位基层体育人用篮球点燃城市激情的生动注脚。
“七连胜”里的专业秘密
“浙 BA”嘉兴赛区的竞争,从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各支队伍摩拳擦掌,而临时组建的嘉兴经开区队,赛前并不被看好。谁也没想到,这支由教师、银行职员、个体户等组成的“杂牌军”,会在冯跃的带领下一路逆袭,以“七连胜”的优异战绩强势登顶。
“组队晚、合练短,能赢靠的是‘拧成一股绳’。” 冯跃坦言,刚接手时,他面对的是一群背景各异、配合生疏的球员。有人投篮准、有人对抗强,如何在短时间内捏合成有战斗力的团队?这位篮球教师,拿出了他的专业“工具箱”。
他逐一看完球员过往的比赛视频,为每个人精准定位:张磊是全能中锋、潘承恺擅长快攻终结、徐骏涛负责组织串联、张博恒兼具三分和突破、张郑斌是攻防核心……再根据这些特点设计战术,“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位置发光”。训练时,他既练挡拆配合的细节,也抠防守站位的角度,甚至会模仿对手的防守动作,让球员提前适应对抗强度。
最忙时,冯跃一天要“连轴转”三个场地。白天在嘉兴大学操场带军训,同时还要指导篮球校队训练,傍晚赶去经开队篮球训练场指导球队。“不是在训练,就是在去训练的路上。”他笑着调侃,眼里却闪着劲儿。
首场对阵传统强队南湖队的比赛,成了检验他专业能力的“试金石”。赛前,他彻夜研究攻防技术,并制定了多套针对性战术方案。开场,对手便采取高强度的外线防守,试图限制经开区队的三分球。冯跃迅速做出反应,果断调整战术,主打内线强攻,张磊、潘承恺的连续远投打乱对手部署。终场84∶88,经开区队“客场”逆袭,不仅赢下“开门红”,更让整个赛区重新评估这支“黑马”的实力。
“七连胜就像摘下‘七龙珠’,非常开心。”问及取得冠军的感受,冯跃十分激动,他表示,能有这番成绩,离不开全队团结一心和彼此信任。其实,早在嘉兴赛区战事打响之前,冯跃就放狠话,要在球场上见真章。“没有一个教练想输球,也没有一个球员想输球,我们都是冲着赢球去的!”赛场上的经开队,无论是进攻端还是防守端都默契度满满,在冯跃看来,正是全队上下都有想赢的心,才能拧成一股绳并肩作战,“我们每时每刻都很团结,干就完事!”
面对即将到来的省赛,他收起喜悦,回归冷静:“全省强队多,我们还是一场一场打、一场一场学,不能让家乡球迷失望。”
让篮球种子在校园生根
在嘉兴大学,冯跃的名字和校园篮球紧紧绑在一起。2014年,他从浙江师范大学篮球专业硕士毕业到校任教时,学校还没有正式的男篮校队。“公共体育课上,总能看到几个学生抱着球不肯走。”他动了组队的念头。
最初的校队,队员全是非体育专业学生,也没有体育特长生,甚至没人系统练过篮球。“有个队长,过了中场线就敢投三分,手还特别准。”冯跃笑着回忆,就是这样一群“野路子”,被他带成了“黑马”。
他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早上练体能,傍晚练技术,周末打对抗赛。从运球转身的基础动作,到挡拆后分球的战术配合,他手把手教。
2018年浙江省大运会,最高身高仅1.83米的校男篮遇到了一支“巨人队”——对方平均身高1.9米。赛前分析会上,冯跃在战术板上画满三分线:“拼速度、投三分,让他们跑起来!”那场球,队员们像打了鸡血,40分钟投进10个三分,最终爆冷获胜。“把对手投懵了!”冯跃提起这事,至今记忆犹新。
训练时他要求极严,谁偷懒会被当场批评;但生活里,他会记得队员的生日,帮考研的学生调整训练时间。如今,校队走出了银行职员、老师、研究生等。有的队员说“训练磨平了我的浮躁”,也有队员坦言“团队配合的道理,工作中也用得上”。
除了校队,冯跃更想让篮球成为校园的“青春符号”。他发起的“新生篮球赛”,如今成了嘉兴大学的传统赛事。从赛程策划到场地调度,他亲力亲为。2017年,他又牵头发起嘉兴市大学生篮球联赛,力图打破校际边界,让更多高校学子在同场竞技中交流提升,推动区域篮球水平迈上新台阶。这份坚持在2024年迎来重要跨越——嘉兴市篮球协会正式加盟,赛事由此纳入官方序列,不仅比赛规格与影响力大幅提升,更让这份以篮球为媒的青春热忱有了更广阔的生长土壤。
体育共鸣,架起篮球“情感桥梁”
“浙 BA 火了,不是因为打得有多专业,是每个人都在里面看到了自己。”冯跃看着场边欢呼的观众,忽然明白这场业余赛事的魔力。
他带领的经开区队,队员们白天是上班族、父亲、邻居,晚上换上球衣就成了并肩作战的队友。这种“反差感”让比赛更真实——观众喊的不是球星名字,而是为身边人加油。
比赛期间,冯跃在指导比赛的表情被制作成“表情包”在本地走红,网友调侃“教练比球员抢镜”。他倒不在意:“业余篮球就是这样,不用端着,尽情享受就好。”这个夏天,篮球成了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这种“连接”,正是冯跃多年来在做的事。在校园,他教学生篮球技巧,更传递团队、坚持、尊重的体育精神;在社会赛场,他让普通人感受竞技的快乐,让篮球成为城市的“社交语言”。“体育育人,不只是在课堂里,更在市井的篮球场边。”
如今,嘉兴经开区队即将踏上省赛征程。冯跃的战术板上,又画满了新的箭头。无论结果如何,这个夏天已经证明:一个人的热爱与专业,能点燃一群人的激情;一颗篮球,能串联起校园与社会的情感共鸣。而冯跃,就是那个持球奔跑的“传球手”,把篮球的力量,传给更多人。
来源:嘉兴大学
编辑:王忱
校对:沈真真
责编:顾亦来
审核:张芬娟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