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20世纪60年,海盐县凤凰生产队由10名回乡女知青成立了科学实验小组,前后有37名姑娘加入,14年来共种棉花试验田86.6亩,平均亩产皮棉148.8斤,比同期大田高出79.5%,其中1964年的4.5亩试验田曾获得亩产皮棉204斤的高产纪录,她们的事迹登上《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等多家报刊,其代表还出席了首都国庆观礼,“凤凰山下十姑娘”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先进集体。

为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嘉兴南湖学院于6月成立了“红色口述史史料挖掘整理实践团”,近期深入海盐县澉浦镇各村,对健在的三代“十姑娘”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口述、影像采集等方式,追忆“十姑娘”的芳华,为其事迹建立口述史料档案。团队活动受到了海盐县妇联、海盐县档案馆、澉浦镇政府等单位的支持和指导。
团队成员多次前往凤凰山下“十姑娘”展馆进行实地参观,了解历史。展馆主要展陈了关于“十姑娘”种棉历史的相关文书、实物、照片、报纸等,展现“十姑娘”科学种田的事迹及敢于探索的拼搏精神。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团队成员对“凤凰山下十姑娘”的故事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的采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团队也为该馆撰写了讲解词,方便大中小学生群体进行考察研学。

在充分调研之后,团队撰写了访谈提纲,并经口述史专家指导修订后开始采访。在澉东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团队与采访对象取得了联系,陆续前往海盐县城、澉东村、镇中村、六里村和南北湖村等地,登门采访。访谈中,老人均表达了加入“凤凰山下十姑娘”时的喜悦之情,多数人对种棉的细节和媒体的宣传报道还记忆犹新。聊及同伴时,“十姑娘”们的眼中充满了温情,大家团结一致,鲜有矛盾,遇到问题时,她们会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互相分享经验和心得,现在很多“十姑娘”之间还会密切联系。澉东村党委书记陈亚芳充分肯定了口述史实践团活动的意义,并表示会在联络、场地等各方面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讲到“十姑娘”时谈到,在政府的帮助下逢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她们偶尔也会聚在一起,叙叙旧聊聊天。


实践团将“十姑娘”精神所蕴含的创新、拼搏、团结等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系列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涵盖了生活用品、文具、装饰品等多个领域,激发大众对这段历史的兴趣和关注。后续团队会将整理口述史档案、采集到的旧照片移交给海盐县档案馆、澉浦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以便学者研究和宣传使用。实践团还精心组合设计了多种研学路线,筹备了展览、研学参观和开展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让“十姑娘”事迹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让“十姑娘”精神得到更好地研究和推广。

编辑:刘鸣心
责编:周 健
审核:包文越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