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今天(10月23 日)上午,“同上一堂思政课:跨越百年的青春对话” 活动在嘉兴南湖学院举行。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嘉兴南湖学院以校地合作为纽带,通过战略签约、新书首发、红色宣讲等形式,打通党史研究与思政教育融合通道,让在场大中小学生与红色历史深度共鸣,也标志着嘉兴南湖学院与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

活动中,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嘉兴南湖学院同步为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授 “校外实践基地” 铜牌。

该基地将推动党史史料转化为思政 “活素材”,联合开发 “行走的思政课”,实现 “党史研究 + 高校育人” 双向赋能,这也是该校打造 “红船引领型大学”的重要实践。

“作为党史研究部门,我们肩负着记录和研究党的历史的重要职责,更承担着把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讲述好,传承好的光荣使命。”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伟介绍,“我们将打开我们党史资料的‘宝库’,让珍贵的史料成为师生们研究学习的第一手素材。同时,我们也将共同开发‘行走的思政课’,让同学们在革命遗址、历史场景中亲身感悟。我们还将共同开发课题研究,让党史研究因青春的视角而更加地鲜活,让青春信仰因为历史的底蕴而更加坚定。”

活动中,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嘉兴市地方志编纂室)编纂的《铁血荣光 —— 嘉兴抗美援朝老战士口述实录》举行了首发仪式。它是2023年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嘉兴抗美援朝老战士口述资料征集工作的成果,收录八十多位嘉兴抗美援朝老战士亲历故事,为历史存证,为英雄留像。

现场,党史研究室相关部门向宣讲嘉宾、嘉兴南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湖区教育体育局及中小学代表等赠书,推动红色记忆进校园。


同上一堂思政课环节,来自市烈士纪念馆、茅盾纪念馆等单位的宣讲员及嘉兴南湖学院、吉水小学的大学生、小学生代表逐一登场。《炸不断的电话线》重现抗美援朝嘉兴籍通信兵的热血;《让红船精神在我的声音里闪光》传递了少年担当;《石见军魂》从沈钧儒的三块石头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脊梁……9 位宣讲者以不同视角串联起百年青春担当,让红色精神在对话中焕发新活力。


“我觉得这次思政课上,宣讲员们的讲述和背景图片都让人感觉非常生动,比课本上的文字更加让人有感触。我们应该接下先辈手中红色接力棒,让红色传承的精神继续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发光发热。”参与活动的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六年级学生胡洱嘉有感而发。

“嘉兴南湖学院有一个‘嘉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中心’基地,本次活动也是我们基地开展的日常活动之一。”嘉兴南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副院长程世利告诉记者,“这些年我们也邀请了学校周边很多中小学生来同上一堂思政课,共同开展一些研学活动。今后,我们还会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落实我们学校‘红船引领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传承好红色基因。”

嘉兴南湖学院副校长赵渊表示,通过推动红色根脉与育人高地深度融合,特别是将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深厚的党史研究底蕴,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思政教育平台紧密结合,推动“人才队伍共育、党史课题共研、资政辅治共商、能力提升共建、宣传宣教共联”,实现大思政课与实践探索的协同创新,推动校地资源优势互补,打造好“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品牌,让红色文化红色教育在嘉禾大地扎根,为嘉兴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刘鸣心
责编:周 健
审核:包文越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