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日,嘉兴印发行动方案,全面开展困难群众“共富十助”,以提高救助标准、减轻刚性负担和扩大增收渠道为路径,从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力争到2025年,率先建立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5000元/人·年,低收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0元以上,推动困难群众分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
实施“数字助力”行动
共4项举措:打造“党建+社会救助”特色场景,完善“民生一卡通”“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应用场景、“乐业富民”招聘平台,推广“浙农帮扶”应用,建立“助残嘉”应用场景。如,推广“困难群体精准画像(精平扶)”,健全智能预警等主动发现功能,实现精准识贫、精准救助。
二
实施“兜底助困”行动
共4项举措:完善困难对象认定机制,建立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施项目化救助机制,健全慈善助困救助机制。如,稳步提高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水平,保障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嘉兴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50%;因重病、重残以单人户方式纳入低保范围的对象全额发放低保金。
三
实施“圆梦助学”行动
共3项举措:深化“三免两补”,实施个性化奖补计划,开展“慈善助学”。如,广泛发动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对低保家庭子女(孤儿)开展全覆盖助学活动,根据幼儿园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阶段按不同助学标准发放,低保边缘家庭子女按助学标准的50%发放。
四
实施“安心助房”行动
共3项举措:实施城镇住房保障提标扩面工程,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保质提标工程,开展“暖巢行动”。如,对符合条件的在册困难家庭,分期分批按照不超过3万元的改造补助标准,实施居住环境改造提升、家具家电添置等。
暖巢行动改造前
暖巢行动改造后
五
实施“多元助医”行动
共3项举措:推进医保梯次减负,开展暖心关爱医疗服务,健全兜底保障机制。如,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困难人员资助参保率和政策落实率均达到100%、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到85%以上;建立困难家庭和个人大病医疗费用负担封顶机制,将困难个人自付医疗费化解在3万元以下、家庭自付医疗费化解在5万元以下,动态清零化解率达到100%。
六
实施“爱心助行”行动
共3项举措:实行公共交通免费政策,推进便利化交通设施建设,优化特定人群打车出行服务。如,在册困难对象免费乘坐公交车、有轨电车,探索困难对象公共交通出行身份智能识别模式。
七
实施“精准助收”行动
共4项举措:健全困难群众全过程就业帮扶机制,拓宽城镇困难群众增收渠道,健全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力度。如,对登记失业的困难家庭成员,提供不少于3次有针对性的岗位推介,对零就业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对有劳动力的困难和特殊群体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十四五”期间,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八
实施“幸福助养”行动
共3项举措: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改善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提升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品质。如,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农村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网络,以县域为单位探索将特困供养人员集中到2-3家机构内供养。
九
实施“救危助急”行动
共2项举措:提高自然灾害救助水平,完善自然灾害金融支持体系。如,持续推进避灾安置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全市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创建率达90%;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灾害风险评估预警、减灾宣传等服务,形成“保险+服务”全过程减灾救灾机制。
十
实施“温暖助心”行动
共3项举措:健全困难群众探访关爱机制,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如,建立“组团式”结对探访机制,对遭遇重大变故的困难家庭,每周至少探访一次;对家庭中有重残、重病等特殊对象的,每月至少探访一次;对其他困难家庭,每季度至少探访一次,困难群众探访关爱率达100%。
编辑:徐宇洁
责编:潘晓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