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锐:让科研人员更愿意去做有挑战性的科学研究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珺旖
2023-03-02 14:182.3万阅读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来自嘉兴的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行业领域撰写议案、建议,为中央决策贡献力量。今天,我们来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所所长刘锐的履职故事。

“科创部的同事们再看看,因为你们调研了很多新型的创新载体,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他们的科研人员中有哪些和我们共性的问题......”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刘锐忙着召集研究院科创部、院办的工作人员开会,收集大家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刘锐所在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嘉兴重要的科创平台之一,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校地合作的典范。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研究院也面临着人才引育困难的问题。

“现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呼吁度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也发现科研人员的流失率也比较高。通过这样的机会,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全国人大代表去反映,让他们能够把我们的想法和建议反馈上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助理范力洁说。

疫情以来,刘锐发现,研究院在招聘中收到的高质量简历有减少的趋势,更多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去寻找体制内相对稳定的工作。通过院内调研和与省内其他研究机构的深入交流,刘锐已经初步形成了今年准备带去全国两会的建议。

“我今年带到两会的一个建议是如何能够给科研人员更好的保障和培养体系,让他们能够更愿意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科学研究。我自己本身就是科研人员,同时,我又是科研人员的管理人员,我带领了一个团队。我这个团队有30号人,从招聘、培养,到最后他们中有一些人离开,我都是见证者,也让我生出了很多的感触。”刘锐表示。

在刘锐看来,对科研人员的保障制度不健全,科研人员动力不足产生畏难情绪,科研经费投入不够等是眼下科研大环境中的普遍现象。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公益研究等给予更多的支持,激发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让他们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人才是最关键的,而且人才不仅要有,更要让他们有积极性去做。人才不光是领军人才,激发骨干人才和基础人才的积极性也很重要。青年人才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他们又是我们整个创新过程中关键的后备力量,怎么样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科研的信心是非常迫切的。”刘锐说。

2007年,刘锐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来到研究院,负责生态环境研究所的创建工作。这些年来,她一直在科研一线奋战,深耕水环境治理领域。

刘锐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也是她第二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五年里,刘锐一共向大会提交了20多份建议,包含环保、科创、民生等领域。

由她领衔的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G60科创走廊建设等多条优秀建议被全国人大采纳,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锐说:“这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我对今年的两会非常期待。我们国家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总是会把过去一年国家的大举措、大发展做一个非常精炼的总结,让我们能更系统地知道国家发展的变化,看到国家的进步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我想,今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经济的复苏和突破,更依赖于科技创新的发展。”


编辑:杨彦

责编:李晓钰

审核:施熠锋


评论·1
读友_MWSY9Y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3月2日
查看更多神评论
推荐专题

聚焦2023全国两会

原创
我说两句…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