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共同富裕”,平湖市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之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当湖街道围绕两新组织作用发挥,在村社(区)积极创建“共富工坊”,多措并举促进百姓增收。梅兰苑社区党委重点聚焦残疾人、困难家庭、就业困难人群等,链接企业资源,通过企业出单、工坊接单、居民做单模式,调动1+3+N力量,最大程度辐射受益人群,成就居民群众“家门口的增收梦”。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的“吉祥共富工坊”。
“阿姨,一天能做多少?这个袜子做几件?”
春雨淅沥的一早,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党委书记朱海明就赶到吉祥小区的共富工坊,他要了解一下近期工坊的运作情况。
“做起来蛮简单,这点比上次的省力。”
“嗯,省力。”
“上次有五双袜子?”
“上次的要贴两个牌子,打四枪,这次打两枪,牌子不贴,这样做起来要快。”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工坊建立之后的运作不是很稳定。开春后,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朱海明感到工坊发展会越来越好,百姓增收也会更有奔头。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海明说:“主要考虑就是我们小区里面的这些劳动力,外面找不到工作,还要照顾家庭的成员,或者小孩子,或者老人,又不能出远门,怎么样解决这一部分劳动力呢?我就想到这里有个空间,把厂里面的零碎手工活拿过来让他们做,居民不出小区就能找到工作,解决一部分劳动力,能产生一部分收益。”
地处平湖城市腹地的梅兰苑社区,有五个小区组成,是当湖街道规模较大的一个社区,其中三个是农村拆迁安置小区,农村人口占有相应的比例,再加上大部分是老小区,环境设施相对薄弱。
梅兰苑社区吉祥小区居民陆阿涛说:“以前垃圾很多,现在弄的很干净,我感到变化蛮大的,我觉得蛮开心,生活环境蛮好。”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海明说:“原来我们这个农村拆迁安置小区环境比较差,特别是创文明城市的时候,过来清理垃圾,或者是清理环境的时候,居民意见还是蛮大的,总是抱怨。”
社区党委以“党建统领、五社联动”理念不断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倡导树立“友邻自治、诚信梅兰”社区精神,创新治理模式,科学划分微网格,从楼道绿地到垃圾分类;从文明有礼到移风易俗,探索出了一条社区自治的道路。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海明说:“我们有一支队伍叫‘绿啄木鸟’志愿队,他们这些老年人在空余时间为我们小区的绿化,在做义务的志愿活动,就是怎么样保护绿化,怎么样清理垃圾。”
这些60后阿姨组成的“绿啄木鸟”志愿者,如今已然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军,更是社区环境的守护人。志愿者队伍人数也从开始的七人到现在的三十多人。
“绿啄木鸟”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马娟英说:“30个人每人包一块绿地,我们都很自觉去捡垃圾的,一个月集体捡垃圾两次,每月10号一次,20号一次。”
经过几年努力,社区面貌明显改善,百姓满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社区党委考虑到“绿啄木鸟”志愿者都是社区里的农村剩余劳力,收入来源单一,如何让他们增收致富,创建“共富工坊”便摆上了社区党委的工作议程。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海明说“我们考虑为志愿者也做点事情,在他们做完志愿服务以后的空余时间,让他们在我们的‘共富工坊’里面能够做一些零碎的手工活。他们既有收入,又为社区创造了价值,形成对于社区治理良性互动。”
梅兰苑社区党委根据省、市、街道关于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部署要求,经过前期走访调查和征询民意之后,吉祥共富工坊在建党百年之际创建了起来。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海明说:“一开始我们这个场地比较小,社区用房也比较陈旧简陋,搞了几个桌子让他们做,后来我向组织部汇报以后,组织上很重视,感觉这个事情还是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所以我们2022年年底重新打造一下,现在我们这个工坊有880平方,集合了一个共富工坊,还有一个老年的活动室,包括小孩子的活动区域都有了。”
这个平湖首家社区“共富工坊”,既成就了一方百姓“家门口的增收梦”,又为“一老一小”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地,不断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取得了社区治理和百姓增收“双赢”的效果。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海明说:“为了更好地贯彻二十大精神,我们努力做好‘一老一小’的工作和社区治理工作,利用我们社区的空间,打造一个为老年人服务的空间,在老年人做手工的同时,还能照顾到一部分小孩子,为他们家庭减轻负担,达到一个共同富裕的目的。”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吉祥小区居民陆阿涛说:“我有空就到工坊里来做做,没有空就不来。现在虚年龄73岁,要去挣点钱也可以去挣的,要是不去挣钱在家里买菜烧烧,我觉得蛮乐观。”
明亮整洁的工坊、井然有序的工位,居民们正在用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身有残疾的社区居民江雪宝,曾是平湖民间残疾人艺术团的团长,多才多艺的她现在共富工坊里负责质检,实现人生新的价值。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居民江雪宝说:“虽然我是一个残疾人,退休以后还可以增加家里的收入,提高了生活的质量,跟阿姨在一起感觉生活很开心。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体现了我们残疾人一个自身的价值,带动身边的朋友,老有所用、老有所为、老有所享。”
年近七旬的徐小珍自从拆迁安置到梅兰苑社区,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家里也没有更好的收入渠道,当她得知社区在吉祥里要建立“共富工坊”,她第一个报名。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居民徐小珍说:“共富工坊办了,我第一个来报名,开心得很,也增加点收入,待在这里干活感到蛮开心的,觉得老了还在干活很好的,越做越好,越开心越幸福。”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海明说:“居民现在很开心,早上送了孩子以后过来干点活,晚上接了孩子以后,还可以过来干一会儿,因为我们旁边设置了一个儿童游乐区,让孩子可以在旁边游玩,她自己可以干点活,我们还派了工作人员在那边可以看护一下,解决一部分家庭困难成员收入,有些是残疾人家庭,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至少能多一两千块收入,可以补贴一部分家庭收入。”
“这个快递驿站接下去可能有专业的人来管,早上8点到晚上8点,居民一直可以取快递,放在我们共富工坊一起,方便一点,居民下班以后可以取快递。”
“老朱,我们给你拿点青菜来,家里还有吗?”
“谢谢!”
“这点我们屋顶上种的,我们党员种的这点青菜蛮好的,无公害,绿色蔬菜,你近来还好吧?”
“身体还可以,蛮好。”
临近中午,书记和社区干部特意把新鲜的“屋顶青菜”给朱玉明老人送去,了解下他的身体状态。
“有些青菜放冰箱里。”
70岁的朱玉明,是社区里的独居老人,患哮喘病已经好多年了,春季又是哮喘高发的时候,老人的健康始终是社区干部的牵挂。他一直是社区“红杜鹃”党员结对帮扶孤寡、困难老人项目的联系户。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吉祥小区居民朱玉明说:“社区干部经常来的,来看看我,拿点东西过来。”
梅兰苑社区吉祥小区居民陆阿涛说:“我觉得这些社区里的干部都很好,这些小姑娘都很好,服务态度很好,说起话来都轻声细语,不是对我们居民说话硬邦邦,总归对我们很好的,有什么事情跟我们商量。”
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海明说:“这些衣服一个是处理掉卖掉,还有一个再去发展点生意,现在生意不多,袜子勉强能够提供给这些工人,另外报名的这点人我们也要让他们上班,像这种袜子,能够多点么多送点过来,居民实惠点能够卖掉,还有一个手工活让这里的居民做掉,这样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共富工坊”虽小,但它关乎民生福祉。梅兰社区党委通过党建联建模式,坚持“五社联动”,聚力共富机制,为百姓谋幸福。“吉祥共富工坊”作为社区民生实事的新天地,朱海明书记正带领着年轻班子共同谋划未来成长之路。
“一个是直播培训,我们另外企业再去跑跑看,我到时空了带你们跑跑,看看找几家企业,生意多的这些,去套点活过来。”
小小的“共富工坊”点亮了百姓向往更加美好生活的新希望,梅兰苑社区党委紧扣群众期盼,服务群众诉求,让工坊成为党和政府“惠民生、暖民心”的窗口,让幸福的愿望触手可及。“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嘉兴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奋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把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作为争创高水平共同富裕典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升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平湖市当湖街道梅兰苑社区党委立足基层、夯实根基,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服务“老小”群体,形成了共富工坊和基层治理的互促互进、共建共融的发展治理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编辑:张庭红
责编:朱绉敏
审核: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