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标签、铭牌、数字标牌、平板、显示器、智能穿戴设备……随着技术进步,电子纸终端应场景持续延伸,电子纸产业也迎来高速发展周期。
今天下午,全球电子纸协会年会暨嘉善电子纸产业链招商推介会在嘉善召开,来自全国电子纸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探索嘉善电子纸产业链发展路径,推进嘉善县西塘镇打造新的电子纸产业之都。
签约、揭牌、大咖论坛
这场行业大会“料”很足
从最初的5000平方米发展到如今的12万平方米,落地西塘仅5 年的东方科脉,是西塘电子信息产业当之无愧的“排头兵”,也是西塘谋划崛起电子纸产业集群高地的一块坚硬基石。
从一家企业,到一个产业集群,路要怎么走?
围绕电子纸产业发展,西塘镇规划了明确的“施工图”。“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一园一基金一示范’的路径,着力打造电子纸产业之都。”会上,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杨丽萍掷地有声。活动现场,一系列高能级项目签约仪式,也让西塘的电子纸产业发展蓝图逐渐清晰。
电子纸产业园
项目由嘉善县人民政府和广东平板显示产业促进会合作共建,致力于完善电子纸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吸引产业链企业集聚,引领全行业协同发展,打造电子纸产业高地。
电子纸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
该基金拟由嘉善地方政府国资平台、行业龙头企业、战略投资人等共同发起,基基金总规模20亿元,首期投资5亿元,旨在助力电子纸企业做大做强。
电子纸产业链项目
绿色商显项目由深圳市九洲智和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拟搬迁总部并作为未来上市主体,同时建设电子纸终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0亿元。
柔性电子纸项目由东方科脉整合德国Plastic Logic 技术,从事柔性电子纸的研发及产业化,预计达产后新增产值20亿元。
现场还进行了电子纸行业网揭牌仪式,行业龙头——元太科技董事长李政昊表示,该行业网将致力服务于全球电子纸协会会员、电子纸行业上下游企业,提高行业影响力、扩大用户对电子纸行业的认知度。
论坛上,来自洛图产研、元太科技、科大讯飞、无锡地下铁科技等企业的多位业内大咖做主题演讲。
大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对电子纸产业做了深入的解读,向大众展示了电子纸在办公领域、轨道交通、广告应用、智慧物流包装等领域应用的创新,共同探讨电子纸行业能够延展出的优秀运营及商业模式,携手切入一个更广阔的“电子纸赛道”。
“双示范”叠加 ,“国字号”扩容
这座千年古镇“风”很大
当前,电子纸行业恰逢“双碳”战略的浩荡东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而承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双重国家战略的嘉善亦是如此,过去3年,嘉善GDP年均增长近8%,规上工业平均增长17%,突破2000亿,领跑嘉兴和示范区。
作为嘉善“双示范”建设的前沿阵地,手握国家战略先行启动区--祥符荡科创绿谷、国家级综保区和国家级5A景区三张“国字号”金名片,立于“扶摇直上九万里”东风口的西塘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窗口。
近两年,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高水平打造祥符荡科创绿谷,布局建设七大组团,构建“七星伴月”格局,致力打造“长三角的松山湖”。
目前,已引进总投资132亿元的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落地浙大八个未来实验室。未来学院、工程师学院等两个高级学院,未来将吸引近万名高层次人才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已落地的清华长三院祥符实验室、嘉善复旦研究院、上大材料研究院等载体,更为企业注入澎拜的创新活力。
当下,吸引电子纸产业链企业集聚,嘉善有何优势?
地处沪杭苏甬四大“万亿俱乐部”的十字交汇,嘉善与四个城市中心相距仅百公里,基本实现半小时高铁通勤、一小时高速通勤。
拥有“公铁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的枢纽优势,“两高两铁”贯穿镇域,常嘉高速、申嘉湖高速“一纵一横”十字交汇,通苏嘉甬高铁穿镇而过并设嘉善北站,沪苏嘉城际铁路联通上海17号线、苏州10号线并设西塘和祥符荡2个站点,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嘉善至西塘的2条快速路已经开工。
作为上海“1+8”大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嘉善被列为都市圈12个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之一,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加速集聚,在这里,企业能以最低的成本承接最广阔的长三角市场,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全球市场。
未来,打造电子纸产业之都,西塘诚意何在?
筑巢引凰,西塘镇将依托正在建设、年底竣工的“数慧云巷”产业园,招引集聚一批电子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关联企业;同时规划近200亩土地用于有拿地诉求的电子纸产业链企业落地。
此外,总规模20亿元的嘉善电子纸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基金,拟由资深行业背景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积极拓展投贷联动等业务,加大对电子纸企业的支持力度。
“借此机会,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朋友能够走进西塘,投资西塘,创业西塘,加入电子纸产业之都建设浪潮。”随着杨丽萍诚挚的邀约声落地,这座83平方公里的千年古镇,势必跑出跨越发展的加速度,打开一无止境的新天地。
通讯员:张子超
编辑:徐佳叶
责编:潘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