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工业质检、零件计数、自动驾驶、语音交互……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供需两侧的共同推动下,技术创新成果开始大规模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实践,嘉兴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加快。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6.1%,高于全省平均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
✓
场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有效拓展应用广度和深度
“我们这套‘AI一体化智慧校园系统’里面搭建了九大智慧中心,比如其中的校园安全管理中心可以查看校园内师生一天全时段的活动轨迹,确保师生在校园内的人身安全……”在浙江蓝鸽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高级副院长李兵说。
浙江蓝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外语教育技术产业的高科技集团化企业,拥有5个子公司、1个研究院、3个科技园。目前,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是我国外语教育技术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第一品牌。
李兵谈及的这套“AI一体化智慧校园系统”便是公司历经十余年研发而成的,从顶层架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使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搭建了涵盖教务管理中心、课堂教学中心、校园大数据中心、校园安全中心等九大智慧中心,开发软件应用系统159个,硬件设备29款,基本上涵盖了一般学校95%的日常管理、生活、服务、教学等事项。
“我们通过一体化设计,真正做到了校园的各应用系统数据打通,克服了传统数字校园各系统互相独立、应用操作系统难学难用等缺点,一个系统集成之后使智慧校园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比如学生可以通过系统随时点播老师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学校可以随时督查班级的上课情况等。”谈起自家产品的优势,浙江蓝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小莉难掩喜色。
据了解,该项产品目前已在国内教育局端、大中小学校树立150多个样板工程,包括上海浦东教育局、南昌大学、青岛大学、云南曲靖中学、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等。
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向纵深演进,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智能化升级。如今的嘉兴,无论是工业质检、零件计数,还是自动驾驶、语音交互,人工智能都为企业在研发速度和流程、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带来了切实的成效。
“人工智能技术正沿着追求更高精度、挑战更复杂任务、拓展能力边界等方向持续演进。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
按下项目招引快进键
产业化路径日渐清晰
3月6日,在嘉兴南湖高新区内的一家国家级人才领衔企业——浙江通势达电动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为南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再添“薪火”。
通势达电动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及工业机器人核心关节系列产品研发和制造的高科技人才企业,其核心团队由电机行业内资深研发和管理人员组成,领衔人罗建教授是国家级人才,曾主持多项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具有30多年丰富的电机及驱动系统研发管理经验。
“公司致力于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解决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及卡脖子问题。”通势达电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势达电动的主要产品6轴机器人关节模组作为工业机器人最核心的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动作关节等工业领域。“公司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5万套高端智能机器人关节的生产能力,2023年预计实现营收5000万元。”
在嘉兴,这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嘉兴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结合现实基础,重点聚焦智能安防、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与产品、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物联网、智能工厂等人工智能产业,鼓励人工智能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着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培育经济新增长极,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不仅涌现了一批成长型的特色企业,还形成了一批汽车、工业、安防、医疗、物流、教育等人工智能的专业应用领域。
✓
拿出“真金白银”举措
发展氛围持续优化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近年来,嘉兴先后出台《“中国制造2025”嘉兴行动纲要》《嘉兴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嘉兴市人工智能领域(AI+制造)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把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点,先后争取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5个,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家、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4家。十年来,全市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总计实施8238个,累计实施企业7824家,投资总额达2457亿元。
不仅如此,嘉兴市还依托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大数据产业生态园等人工智能创新载体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加快人工智能专业园区的战略性、全局性布局,形成各具特色化发展的格局,推动人工智能集聚发展,构筑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高地。
接下来,嘉兴市该如何更好激发人工智能产业动能,跑出发展加速度?
“我们将着力加快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加强新智造企业梯度培育,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国产化替代,在加快高层次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引育和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企业智能化改造整体效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嘉兴还将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科技、金融、人才、土地等手段,加强对人工智能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开放平台建设、创新应用示范等支持,通过科技金融的融合,为产业的后续高效发展铺路,进而推进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项目的产业化。
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编辑:徐宇洁
责编:姜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