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在举国上下“拼经济”的春潮里,嘉兴利用外资的“新潮头”奔涌而至——1-3月,嘉兴实到外资14.6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3,完成年度任务的41.7%;引进招大引强项目108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34个,列全省第1。
眼下,市领导带领的欧洲商务考察团正在开展“特种兵式”招商对接——参加重点展会、举办城市推介会、项目洽谈会、拜访国际行业龙头企业,向国际社会推介嘉兴、向世界先进技术产业资本抛出橄榄枝。
4月22日,捷报传来——欧洲商务考察团的“临门一脚”,让投资超1亿美元的瑞士西卡新材料项目顺利签约落户独山港经济开发区。西卡集团市值在瑞士排名第18位。经过5年“长跑”,双方最终牵手成功。此次,去瑞士签约,去企业总部签约,嘉兴已经将招商战线推进到了最前线!
嘉兴是省委省政府批复的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疫情前,嘉兴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三;招大引强声势如虹,领跑全省。疫情三年,嘉兴稳住阵脚,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梯队。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嘉兴在全省率先启动“抢客商、抢订单”行动,成为“拼经济”浙江潮的潮起之地。
牢牢把握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动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嘉兴为什么“能”?凭什么高?
一
探究嘉兴利用外资之能,靠的是一个“抢”字。抢先一步、抢抓先机是嘉兴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奋斗基因和行动自觉。
回溯至1992年,迎着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的东风,嘉兴谋定而动,顺利搭上全省首批开发区的“首班车”,迈出了从0到1的关键一步。
而今,嘉兴开放平台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3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综保区1个、省级开发区8个、省级高新区7个,2020年优化整合为14家开发区(园区),有5个开发区(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
这些开放平台撑起了嘉兴经济脊梁。据测算,全市经济开发区以占全市18%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7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55%的财政总收入、74%的实际利用外资规模。
正是靠审时度势的发展眼光和推动全球产业合作的国际视野,在2010年前后,嘉兴抢先调转船头,将招商引资的方向聚焦在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着力吸引高质量外资项目,重点发力“招大引强”,渐渐崭露头角、渐入佳境。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世界500强项目、投资超亿美元项目和行业龙头外资项目纷至沓来。截至去年年末,世界500强已累计在嘉兴设立198个项目。
放眼看去,嘉兴周边群强环伺。好项目其他城市也想要也想争。嘉兴凭什么赢?靠拼抢。怎么拼?领导带头拼!坚持“一把手招商”,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成为嘉兴持续吸引高质量外资项目集聚的重要因素。
吸引高质量外资集聚,还要靠抢抓机遇。抢抓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的机遇,抢抓外资持续看好中国、投资中国的机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嘉兴扎实推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首位战略,借助上海这一“世界窗口”,抢滩国际产业资本落户。
哪怕是在疫情最困难的三年,嘉兴人拼抢劲头不松、士气不减,通过“云招商”“云签约”“云推进”,通过向内“挖潜”继续“淘宝”,把“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落到实处,确保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全省领先。
二
探究嘉兴利用外资之高,谋的一个“链”字。
嘉兴人深知,无链不强的道理,其目标是培育具有区域显示度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贡献嘉兴力量。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在产业链的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是嘉兴人的布局谋篇。
十数年来,聚焦国别和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是嘉兴加快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地的路径选择。
在长三角日资集聚地的平湖,日本电产集团在地方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及整车产业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平湖的连续投资成为嘉兴链式招商的最佳力证。
自1999年日本电产芝浦(浙江)有限公司落户以来,日本电产集团已在平湖经开设立16家企业,其中包括14家工业生产性企业,1家酒店、1家管理型公司,业务横跨通讯、家电、汽车、服务等诸多领域。尤其在疫情反复冲击市场的2022年,日本电产集团连续三次落子,引人关注。
截至目前,嘉兴累计批准日本投资企业超700家,累计投资总额近80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25亿美元。
聚焦国别精准招商是嘉兴外资利用打出的一张“王牌”。2015年,全省创建首批8个国别产业合作园,嘉兴独占4席;2022年,全省新增9个国际产业合作园创建培育对象,嘉兴又占了4个。迄今,嘉兴拥有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8个,无论数量和综合考评均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打造“13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挂图招商”,凸显嘉兴利用外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近年来,嘉兴利用外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22年,嘉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2.83亿美元,总量列全省第1,占全市总量的40.6%;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17.23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 54.6%,较上年同期提高8.0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持续扩大,是嘉兴外资工作的一大特色。”嘉兴市商务局党委委员、贸促会副会长徐伟强坦言,这也是嘉兴扛起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地建设使命的底气。
与此同时,嘉兴正加快招引外资研发机构,带动产业链、创新链向中高端迈进。
智能家居龙头德沃康将全球总部和部分研发功能从德国迁到了嘉兴,力争打造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荷美尔亚太区研发中心和中国财务中心、销售中心、金融中心先后落户嘉兴;敏实集团、克劳斯玛菲、帝斯曼中肯生物、津上精密等外资企业均在嘉兴设立了外资研发中心……
从直接引进外资研发中心、总部型项目到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实现外资企业从“纯制造工厂”向“外资研发中心”的转变,带动产业链、创新链向中高端迈进,嘉兴外资工作走出了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链式”提升之路。
三
探究嘉兴利用外资之势,凭的是一个“干”字。
人,是干事创业的第一要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被嘉兴人写入大地,满怀信心开好局、起好步。
过去的每一年都是艰难的一年,都是关键的一年,也都是突破的一年。惟其艰难,更显荣光!
去年,嘉兴在经历多轮疫情冲击下,用半年时间实现绝地发反击、触底反弹——全年全市完成新批外资项目326个,实际利用外资31.57亿美元,总量列全省第3;引进招大引强项目138个,其中新设(增资)超亿美元项目67个,列全省第 1,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71 个。
狭路相逢勇者胜。疫情三年,嘉兴“稳外资”百日攻坚行动就进行了三年。嘉兴人用“赛马制”来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形成利用外资强大合力。而今,这样的“嘉兴经验”已经走出嘉兴,成为多地学习取经的榜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嘉兴“新春第一会”上,“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声音如此响亮,“四敢争先”的发令枪就此打响。嘉兴外资继续争先,立向更高处!
当前,全市正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快建设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市,靠的还是党员干部敢于刀刃向内的勇气,靠的还是嘉兴铁军的战斗合力!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提供“保姆式”服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推进“拿地即开工”,在大走访中切实帮助项目和企业解决困难,比的是服务,比的是效率,最终比的还是人!嘉兴的招商经验可以学,但是嘉兴人的精气神,嘉兴人的视野和格局、胸怀和勇气,才是嘉兴稳居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第一梯队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为读嘉资料图
编辑:徐宇洁
责编:姜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