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以往的这个季节,对于江浙沪一带的渔民来说,一定要赶一场水上庙会——江南网船会。
今年,因疫情停办三年的江南网船会再次开启,虔诚而淳朴的八方渔民如期而至。
4月17日,2023中国江南网船会开幕前一天,夜幕降临,在秀洲区王江泾镇莲泗荡,早早从江苏吴江赶来的芦墟沈家旗伞社98岁高龄的社头沈天生老爷子,晚饭后靠在船头,望着水面上旌旗招展,来自江、浙、沪、皖等地100多个民间社团的百余艘渔船,打心底里感到欣慰;在另一条船上,来自嘉善县的年轻渔民章建弟,站在船头一边听着手机里的流行音乐,一边向远方眺望,借助岸边的灯光,依稀可见从各地驶来的渔船陆续抵达莲泗荡畔。

来自嘉善县的年轻渔民章建弟,站在船头一边听着手机里的流行音乐,一边向远方眺望,借助岸边的灯光,依稀可见从各地驶来的渔船陆续抵达莲泗荡畔。

98岁高龄的社头沈天生来自苏州市吴江区芦墟沈家旗伞社,三年后能再次参加网船会,他感到欣慰。

莲泗荡畔,人潮涌动,前来参加网船会的渔民和游客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
4月18日,2023中国江南网船会在渔民的期盼中如期开幕。当天,禾城气温狂飙到30℃,但在网船会现场,盛装的渔民敲锣打鼓、舞猛龙、打莲湘、扭秧歌、踏白船以及扎肉提香等民俗表演,火爆程度远超当日的气温。
在这众多民俗表演里,最让人惊叹的是来自提香社的渔民表演的扎肉提香。渔民用铁钩钩住自己的前臂,铁钩下面挂上香炉、铜锣,甚至挂上沉重的铁锚,沿刘王庙一路巡游。只见两位手臂挂4公斤重铜锣的渔民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一边走一边用另一只手敲着锣,其余人则手臂挂2公斤重的香炉跟随其后,一行10余人在手持旌旗人员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巡游所到之地,人声鼎沸,翘首相候,啧啧称奇。表演结束,取掉铁钩,居然未见滴血,表演的渔民神情自如,显示出渔家汉子的勇敢和坚强。

勇敢的渔家汉子表演的扎肉提香让游客惊叹不已。

为防止皮肤变干,一名渔民口里含着水不断地往同伴手臂上喷水。

网船会上,勇敢的渔民在踏白船表演时倒立在船头。

网船会上精彩的祭祀活动。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转眼渔民们又将各奔东西回归各自的生活。沈天生老爷子带领着同伴们也要离去。离别之时,渔民们站在船头,回望刘王庙,双手合十,祈祷家宅平安、风调雨顺、农渔丰收,也盼望着来年网船会上再相聚。

高空俯瞰2023中国江南网船会盛况。
记者 冯玉坤 万里鹏
通讯员 俞永华
摄影/视频报道
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中华民族古运河文化在世界上得到了更好的弘扬。
自南宋以来,王江泾镇就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丝绸重镇,“方圆数十里,日出万匹”,镇上店坊林立、市街繁荣,被誉为“衣被天下”的丝绸之府。镇东的莲泗荡水面宽阔,背靠万顷良田,“江南网船会”起源于此地。
据悉,“网船会”起源于元末明初,为祭祀元朝灭蝗英雄刘承忠而举行。每年清明时节,来自江浙沪等地从事渔业、农业、运输业等的渔民、农民及商人,从四面八方自发会集到莲泗荡,祭祀刘承忠,并通过举行庙会的方式,祈求风调雨顺。“江南网船会”,是江浙沪一带渔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民俗活动,船队从莲泗荡延伸至古运河,前来赶庙会的船只都是水乡捕鱼的丝网船,故称为网船会。

每年清明时节,来自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渔民、船民会集莲泗荡。(摄于2003)

船民用铁钩穿皮肉扎进手臂,铁钩另一端挂着重约 3 公斤的铜锣,在祭祀庙会活动上巡游。(摄于2005年)

渔民用于祭祀的渡船。(摄于2006年)
网船会,是中国唯一的“水上庙会”。从2009年开始,这个民间自发组织的“水上庙会”逐渐转变为政府主导的大型民俗活动,被称作“中国江南网船会”。“流淌着的运河民俗——江南网船会”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江南网船会”,是一种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民俗活动。活动期间,有民间社团自发组织的“船民祭祀活动”,非常有秩序,网船会除祭祀外,经常能看到群众自带道具、自发组织的各类表演,如传统的踏白船、打莲湘、挑花篮,还有舞龙灯、展龙旗等活动。在“船民祭祀活动”中,最特别的是有百年历史的“扎肉提香”,船民将双头铁钩刺穿皮肉扎进手臂,铁钩另一端挂着重2至4公斤的金属香炉、烛台、铜锣、铁锚和船模等祭祀物品,在祭祀庙会活动上巡游。

前来赶庙会的大部分船只都是水乡捕鱼的丝网船,故被称为网船会。(摄于2008年)

船民头顶大猪头祭祀元朝灭蝗英雄刘承忠。(摄于2009年)

船民在运河上举行祭祀活动。(摄于2011年)
千年运河流淌,百姓生生不息。2003年至2023年,20年来,我在江南水乡独特的渔民狂欢活动中,以相机为载体,用纪实摄影的形式,持续记录了“江南网船会”这一特殊的古运河文化现象,在光线色调中,勾勒运河的民俗风情之美,在影像构图中,渲染船民的幸福生活。这些20年来积累的影像,为这“流淌着的运河民俗”留下了直观而生动的影像档案。

渔民抱着孩子参加网船会。(摄于2013年)

螺蛳船上摆满祭品。(摄于2013年)

来自苏州的祭祀船。(摄于2019年)

网船会上,渔民利用空闲时间修补渔具。(摄于2023年)
通讯员 严新荣 摄影报道

「 版面 一览 」

2023年4月25日《南湖晚报》视觉1+1
编辑:肖梦烨
责编:田建明





推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