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今日笑傲江湖!”头戴蓑笠,手握长剑,最近央视主持人朱广权的短视频持续刷屏,只见他化身金庸笔下里的侠客,在金庸故里看书剑豪情,在盐官古城品英雄侠义,再一次让金庸的故乡火了一把。
在金庸的笔下,美景美食美人总与嘉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嘉兴是金庸的故乡,他把少年时游历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像“彩蛋”一样藏进了小说里,起承转合处若合符节,令人拍案。
寻着金庸之笔,踏入现实之景,就好像穿越时空之门,进入到金庸的江湖世界。
在如梦似幻之中,游人变成书中人,虽未捧书却仿佛又重读一次那些“跌宕起伏”,而后重忆起那份初见时的“心潮澎湃”,在不知不觉中金庸文化也渗入到美好景致中,重构了小说与现实的互文纽带。
一
坐落于海宁盐官的金庸书院,以古典园林承载满满书香之气,成为走进金庸文化世界的一处好似“世外桃源”之境。游金庸书院,就像看一本书,自序言渐升到高潮迭起再到回转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金庸书院在闹市中开辟一处清静幽然之地。院前泮池将中央讲堂四面环绕,烘托出一份诗书雅致;曲折动线连接各处庭院空间各不相同,移步换景的趣味让人游之不尽。
2008年,海宁规划建设金庸书院。最初选址时,一处是在王国维故居北侧,另一处则是盐官学宫旁的七亩空地。“与王国维先生相邻,我怎敢造次。”当时金庸也亲自参与到选址之中,“那个地方靠近孔庙学宫,有书卷气,就选那里吧!”金庸看了两套方案后这样说。
当年9月,金庸应邀亲临书院奠基仪式现场,栽下一颗桂花树。此后两年建期里,他也一直密切关注建设情况,看着设计图纸和施工照片,他满心期待:“这座书院建成之后要向社会开放,让大家都来参与其中,这样才有意义。”
2010年9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的金庸书院,承载讲堂、展示、藏书等多种功能,布局丰富,成为研学旅游的一处重要场所。“遵循古时书院的规制,金庸书院以小见大,传承的是文化之厚重。”原盐官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镇西说,在最初筹划金庸书院时,就打算以历史上的盐官安澜书院为参照,这也是缘于金庸祖上查家曾参与到安澜书院的建造,所以想借此增添一份人文渊源。
书院建筑讲究规制和文化“软环境”,金庸书院在后期布展时向全社会征稿,以金庸武侠文化为题创作匾额、楹联,得来全国各地数百件作品,如“堂上春风兼海气;胸中侠骨共诗心”等佳句。各处建筑之名也别具匠心,书院后山亭子名为“望云亭”,寓意金庸在外思念母亲的深情。讲堂名为“书剑堂”,蕴含了金庸武侠文学的精髓。
书院瓦片的“勾头滴水”更是别出心裁,向上的“勾头”以琴棋书画图案寓意为“儒雅”,向下的“滴水”以剑格形态图案寓意为“侠义”,两种瓦片上下叠放以致平衡,将金庸文化中的“文武双全”的儒侠意味具象成型。
“2009年,我们赴香港向金庸先生汇报书院建设情况的时候,我将这‘勾头滴水’瓦片特意装盒送与他留作纪念,他爱不释手。”张镇西回忆起那段每年赴香港拜访金庸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金庸先生始终非常重视书院的建设,翻阅我们制作的记录建设情况的相册时也常常赞叹。书院建成后他也一直想来,但碍于身体状况无法前来,真是一大遗憾。”
建成后,金庸书院推出金庸作品展和金庸笔下人物动漫展,举办学生游学和相关文化论坛等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金庸迷”前来,反响热烈。
二
金庸笔下的“江湖”,许多都以嘉兴实际地名为鉴,再融合进精彩绝伦的小说情节,总让人一时分不清虚幻与现实。那一处处美景像是一道道绝妙的窗口,将现实世界和小说世界连接,成为人们与金庸“对话”的“幻境之地”。
1936年,金庸来到南湖畔的嘉兴中学,在烟雨朦胧中度过了年少求学时光。从那时开始,南湖便深深地镌刻在他的生命中。在《射雕英雄传》中,嘉兴南湖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场景,是全书情节起承转合的“神经中枢”,嘉兴烟雨楼中东邪、西毒、全真七子等人大战,可谓高潮迭起、精彩不断。他将一幕幕南湖地理风物,化成一幅幅小说画卷,描绘出“湖面轻烟薄雾,几艘小舟荡漾其间”绝美画面。
除南湖外,嘉兴海盐“南北湖”也以“永安湖”之名被写进了小说,其中的鹰窠顶更化身为天鹰教总坛,引得不少“金庸迷”前来登峰一睹究竟。
登上鹰窠顶,眼观江海交融之美景,耳听涛声伴随风吹松浪之声,顿觉海阔天空。据明朝陈梁写的《云岫观合朔记略》记载,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在鹰窠顶可以看到“日月并升”之奇观,更为这份美景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金庸的故乡海宁离南北湖很近,金庸趁地利之便,考证了来历,并将此美景加到了新修版的《倚天屠龙记》中。小说中,元朝末年间白眉鹰王殷天正从明教离开,成立“天鹰教”并将总坛建在了南北湖畔一座高峰上,并顺势给它起名“鹰窠顶”。而今鹰窠顶上即有“月印日心”亭,联曰“永教日月留双璧,安得海山共一湖”,仿佛就像出自明教之手。金庸笔下情节与此景天造地设一般高度契合,真是让人分不清是先有“天鹰教”还是先有“鹰窠顶”,更多了份互文的乐趣。
1996年11月10日,金庸携家人到南北湖游览,也登上了鹰窠顶,在山海江一体美景中重温自己笔下那“天鹰教”之兴起。“印象里那天金庸先生兴致非常高,即使已经游览多地,在最后一站依旧与我们亲切交谈。”当时的讲解员谢凤英回忆起这次与金庸的近距离接触,至今还难掩兴奋。
如今,金庸在小说中留下的故乡“彩蛋”也在一批又一批人的向往中,渐渐化为一种金庸文化的符号,对金庸的敬仰与思念也在树木花草中幻化成型,熠熠生辉。
三
南湖畔的醉仙楼,恐怕是嘉兴寻找金庸书中美食的必到之处。在这里,除了能一睹这书中江南七怪和丘处机相约斗酒之地,也能亲口品尝到书中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
2003年10月26日,家乡为金庸先生举行八十大寿,先生挥毫题名“醉仙楼”,使这座建筑更添光彩。这一桌由江南大厨筹备了一周的江南味道,也让久未回乡的金庸赞不绝口,应着书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之侠义豪情,醉仙楼也用青花瓷圆碗盛满嘉兴黄酒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大师。而在8道冷食12道热菜之中,属香鱼桃花鸡最为惊艳。
“以金庸书中的桃花林为灵感,我们用凤桥桃花树下散养的桃花鸡,搭配嘉兴特色腌制香鱼干,经过干蒸烹制而成这道香鱼桃花鸡,也是将金庸文化与当地饮食做的一个交融。”醉仙楼前厨师长单文彬回忆二十年前亲自操办寿宴的情形,细数到当时团队的用心。
《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一道“叫花鸡”俘获了丐帮帮主洪七公的胃,“剥去干泥,鸡毛随泥而落,鸡肉白嫩,浓香扑鼻”的描述,也引得千万人捧着书都垂涎欲滴。这道美味如今就在嘉兴醉仙楼推出的船菜“金庸侠客宴”十二道主菜之列。
“叫花鸡的现代做法都是用面糊裹着鸡进行烤制,但我们依然用泥巴来煨制,再用荷叶包裹,为的就是还原书中那带着泥土香气的原汁原味。”醉仙楼厨师长叶国平介绍道,除了“大吉大利叫花鸡”,醉仙楼还推出“八宝栖霞孤鹜飞”“降龙十八掌无敌”“桃花流水烤鱼醉”、“顽童焖肉不须归”等众多“金庸美食”,做的就是传统美味的全新演绎。
“作为金庸迷,在醉仙楼用自己的手艺再现书中美食,若能让人吃到金庸文化是再好不过!”叶国平也带领厨师团队结合嘉兴当地食材和口味对金庸美食做了一些改良,比如八宝鸭传统做法中的板栗就被嘉兴特产南湖菱所替代,同是软糯口感,却有不同风味,也让这“八宝栖霞孤鹜飞”多一份江南风情。
在美酒佳肴中,心绪也跟着味蕾一起,跌入了金庸的江湖世界,满足的不只口腹之欲,更是心头之思。
编辑:王忱
责编:孔越
审核:金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