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
我是“嘉兴府澉浦驻扎殿前司水军第一将印”,在此向大家作揖问好。
听说我们兄弟九个被评上了“百大”,成了全省博物馆的一百件镇馆之宝,这要我来说嘛,意料之中吧。借这个机会,好好跟大家讲讲这近千年的故事。
别看我四四方方有点憨,想当年我也是威风八面。我大哥“雄节第一指挥第三都朱记印”那时候,指挥的还只是一个小队,到老九“嘉兴府驻扎殿前司金山水军统制印”时,已是一支远近闻名的精兵强将。
殿前司,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虽然在澉浦小镇,但相当于国防部直属呢!
我们九个兄弟,前后年龄差有185岁,历经了北宋、南宋。不过后来,大家知道的,南宋没了,我们也被扔进了澉浦城墙边的水井里。
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一年又一年,记忆里的声声征鼓远去了,随风招展的旌旗也渐渐模糊。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外面又热闹起来,好像是又打仗了,但又像是在盖房子,口号喊得震天响。
后来是一把铁锹扎到了我兄弟,我们一股脑儿都被挖了出来。有人喊是金子,也有人喊发财了。这时我才看清,眼前的人原来是在挖河。
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有兄弟就遭殃了,为了弄清我们是什么,有人重重给它开了瓢。不过,验明正身,原来是黄铜,他们也就不兴奋了。再一抹开泥土,看到哥几个纵横交错的肚皮,他们又兴奋起来,一个劲开始喊老师。
来的不是老师,他自称是文物工作者。不过他倒是个识货的,瞧出了我们的门道,还恭恭敬敬把我们带回县城保管。我们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在这个时代,我们都叫文物。
后来兜兜转转,我们又去了博物馆老鲍那。老鲍大名鲍翔麟,对我们挺好,安排了小单间,天天翻书研究。后来,他写了篇文章发到了《文物》杂志。他说,这是行业里最厉害的杂志,我也跟着感到开心。
果然,随着老鲍的研究,我们的身价也是与日俱增,后来还评了级,五个一级,三个二级,也怪被开瓢的兄弟命惨,角上带着疤,只能屈居三级了。
重见天日后,除了在小单间里休息,偶尔也需要出去转转,看看新世界,挺稀奇的。先是去了燕地,就是你们说的北京,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览。
燕地,我们可太熟了,虽然没去过,但过了那么久,好几个兄弟还在聊北伐呢。不过如今可真大不一样了,这里成了我们中国的首都,真气派!
我们虽是行伍出身,但大宋重文教,大家也算受过高等教育,身上还带着九叠篆呢,文字繁复,甚至能防伪。2000年,也就是老大910岁生日那年,有几个兄弟还去了趟香港中文大学,在新式学堂足足呆了半年。不过老大没去,回来后,他很羡慕,哼哼地说,本该他做寿,好事却没轮到。
2012年,崭新的海盐县博物馆开放了,在博物馆精心布置的灯光下,我们兄弟九人,就像九个方阵,莫名有种梦回大宋的感觉了。
博物馆员工还给大家照了相,挂在门口,那叫一个风光。对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博物馆门口的地上,也镶嵌着我们的印面呢,还是黄铜浇筑,对味!
现在,名气是越来越大了,每天都有人在玻璃柜前盯着我们看,听说我们大宋文化很吃香。不得不说,被人重视的感觉,还是很爽的。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遇见你们,真开心!
延伸阅读:宋代九方铜军印
1978年冬,在出海排涝工程长山河澉浦段发现,出土点在澉浦城的东南角,距原东城墙60米、原南城墙180米处,距地表约2.4米。
发现宋代铜质军印九方,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宋代军印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分别为:北宋元祐五年(1090)少府监铸“雄节第一指挥第三都朱记”、南宋开禧元年(1205)文思院铸“殿前司平江府许浦驻扎水军第一将印”、嘉定十六年(1223)“嘉兴府澉浦驻扎殿前司水军第一将印”、淳祐七年(1247)“金山防海水军第二将印”、开庆元年(1259)“嘉兴府澉浦驻扎殿前司水军第四将印”、景定元年(1260)“沿海制置司定海水军第一将之印”、“嘉兴府金山防海水军统领印”、德祐元年(1275)“嘉兴府驻扎殿前司金山水军第二将印”、“嘉兴府驻扎殿前司金山水军统制印”。
九方铜军印型式相近,印面近正方形,阳刻九叠篆文;印背中部有矩形直钮,直钮两侧阴刻铸款,钮顶阴刻“上”字。其中,北宋陆军印1方,铸款为“北宋元祐五年(1090)六月少府监铸”;南宋水军印8方,均由文思院铸造,铸印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南宋开禧元年(1205)、嘉定十六年(1223)、淳祐七年(1247)、开庆元年(1259)、景定元年(1260)2方、德祐元年(1275)2方。由北宋晚期到南宋末期,前后年代跨度长达185年,映射出了宋代军队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南宋水军的发展情况,以及海盐及周边地区在南宋时期的重要军事地位。
编辑:陶玮
责编:朱鑫
审核:李舟英
独家视角 读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