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有好书】​《嘉兴市地名志》:1949年后嘉兴首部地方史志书籍
读嘉新闻客户端记者 许金艳
2023-06-03 09:221.4万阅读

 

  “嘉有好书”,搜寻和分享嘉兴撤地建市40年以来的嘉兴好书。

  “好书有约”联手嘉兴市文联、嘉兴市社科联、嘉兴市政协文史委、嘉兴市文史研究馆、嘉兴市图书馆、嘉兴市新华书店共同推荐。也邀请读者朋友一起来参与,借助大家的力量,让这些嘉兴好书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如果读者推荐的好书,在“嘉有好书”栏目刊登,我们将送出嘉兴好书一本。来邮:107986329@qq.com。


  嘉兴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郑闯辉,在向“嘉有好书”栏目推荐《嘉兴市地名志》时说,这本书虽然是内部出版,但在嘉兴撤地建市40年好书里,应该有它的位置。“它客观上保留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名情况,为现在的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支点。”

  郑闯辉在2015年前后看到这本书,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需要查阅地方上的资料。“嘉兴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变化很大,一些地方拆迁之后,老地名、老地方都消失了,但在这本书里都还是可以查得到的。”

  1981年8月,在嘉兴市(县级)第一次地名普查基础上,市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地名办公室”)开始筹备编写《嘉兴市地名志》。书在第二年12月定稿审核付印,但由于当年印刷紧张,推迟到1984年5月26日出书发行,共1850本。与它一起发行的还有《嘉兴市地图册》500本。

  “这本书记录了40年前市本级几乎所有的地名资料,包括当年的名胜古迹、街巷、河流桥梁、企事业单位,建筑物、镇村和自然村的现状。”嘉兴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湖区志》主编董雄曾参与编写《嘉兴市地名志》。

  今天,当我们打开这本书,可以看到这本地名志收录嘉兴城区、镇及各公社等行政规划,各类专业部门、名胜古迹和其他人工建筑物、自然地理实体四大类,5000余个标准地名,37幅地图,70幅照片,52万字。

  《嘉兴市地名志》不仅是嘉兴撤地建市后第一本地方志书,它也是1949年后嘉兴首部地方史志书籍。

  “老史是力主编纂地名志的人。”董雄口中的老史正是史念先生,史念生前曾任嘉兴市志办公室主任、《嘉兴市志》主编,他学识渊博,是研究嘉兴地方史的专家。

  1980年11月25日,嘉兴县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1981年4月更名嘉兴市地名办公室,下设文字、表卡、标图3个组)。第二年年初,包括方刘荣、董雄、陆明等在内的21位从各个单位抽来的人员,开启了嘉兴自1949年起首次地名普查工作。“当时方刘荣为地名办公室主任,我编入8个人的文字组,组长是史念,文字组的第一次会议就在明伦堂召开。”

  当时史念任嘉兴市(县级)图书馆馆长。他们开会的明伦堂是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同治七年的秀水县学堂,1949年以后一直是图书馆的阅览室和资料室。

  “用图书架和阅览室隔开的内间,七八张小桌拼成大长桌,上放一堆古书和线装的府县志。史念双手撑着桌面,身往前倾,一开口便说,你们不要叫我馆长、组长,叫我老史。”

  董雄回忆,1981年7月,地名普查进入成果汇总、上报验收阶段,省、市都没有编纂地名志的计划。只是建议可编辑地名成果汇编。“老史疾呼,新中国成立后,嘉兴还没有地方历史文献,地名普查发现和征集的许多地名史料和有关人士提供的宝贵资料,不汇编成工具书十分可惜,这次完全可以在地名普查成果的基础上,以地名为载体编纂出一本地方历史志书。”

  地名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嘉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名文化。

  也正是在方刘荣、史念等多位嘉兴地方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当年的地名普查不断查清了嘉兴5750条地名,命名、更名507条地名,还为嘉兴留下一部《嘉兴市地名志》。“在编写地名志过程中,老史承担了主要的编辑工作和几篇大文章的撰写,但他第一个提出不具个人名。老史还千方百计扩充地名内涵和范围,除了增加概况和南湖等文章,还增加企事业单位和自然实体、人工建筑物等文,整本书文字比地名成果多了将近三分之一。”

  谈及这本书的价值,郑闯辉谈及,现在还有一些生活在外地甚至国外的嘉兴人后代,回到嘉兴来寻根。有时候没有他们家族的家谱,就只能通过一些老地名,让他们到以前这些村所在的地方去问问,去感受一下,看是不是能了解到更多的线索。“那个时候正式出版一本书是很难的,能把印刷费凑起来,能正式印出来,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

  在董雄看来,过去的40年,嘉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中记录的古城街巷、老镇村、自然村,有的被改造,有的拆迁,有的消失了。新的道路、建筑和地名如雨后春笋涌现,在城市快速成长的同时,老街旧巷、古老的村庄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旧的地名和记忆渐渐被遗忘。“因此,这本书所记录的一切,包招市区和老公社一些地图和照片,正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故乡情结,成为游子回家的道路和话题;成为年轻人了解嘉兴,品味嘉兴,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的依据;成为地方文化爱好者珍藏的一本地方史志,也是当下市本级编纂街道志、镇村志重要的工具书。”



编辑:许金艳
责编:邓钰路

评论·6
138***069
1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6月3日
老街名还在吗? 反映内容: 上周(4.8日)双休日,寻访嘉兴剩下的最古老的街坊名:百福坊即百福弄。走了一圈没见到“百福弄",只找到个新取的街名"民生路"。是我没找到?还是真的被民生路替代了?如真的被易名了那岂不滑天下之稽了?!同样走进育子弄没见到其名牌,只见到也是老街名"小西门横街",难道育子弄名字也被弄掉了。 您好!关于您反映的"嘉兴最古老的街坊名:百福弄和育子弄,没看到路名牌"的情况,经核实,现答复如下: 1、百福弄:此弄曾位于禾兴南路西侧,与县前街平行,南北走向。近年来,因城市改造提升,该区域建筑物已经拆迁,2018年该区域(含百福弄)改成了停车场。 2、育子弄:位于市中心秀城饭店北侧,东西走向,曾是嘉兴的花鸟市场。因城市建设发展,曾经的嘉兴花鸟市场搬迁到月河历史街区;后城市改造提升,2018年该区域(含育子弄)改成了停车场。
千年寒冰S
1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6月3日
史志富集嘉兴发展阶段,细致铺展嘉兴发展局面。
读友老孔
1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6月3日
有据可查,史出有名,不忘由来,名正言顺,纪事纪年,除讹去疑,盖棺论定。详实可信,诸方求证,功在千秋。一书在握,胸有城府。
越梁
1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6月3日
《嘉兴市地名志》保存了编志前的地名,是嘉兴地理历史的过往,既可以追根溯源,又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今日与以往嘉兴城乡天翻地覆之变化的轨迹,功莫大焉。
许四月
来自浙江嘉兴2023年6月3日
游子回家的道路和话题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10